原本備受期待的綜藝節目《高能少年團》,卻被詬病其宣傳片,大量“借鑒”了日本偶像團體嵐的演唱會宣傳動畫片。可見,節目形態和模式可以通過購買版權等方式完成,而宣傳物品的創意,卻因為並未有嚴格法律規定、不是節目重點等原因,反倒成了灰色地帶。
冤?
剛發宣傳片就陷“抄襲”爭議
即將播出的綜藝節目《高能少年團》(後簡稱《少年團》),主打青春熱血和團隊精神,從立意主題和節目模式都打上了極具年輕氣質的個性標簽,而五位“全90後”常駐嘉賓似乎是開拓了綜藝年輕化的新路徑。
不久前,《少年團》甚至以古風形式別出心裁地設計了一款預告片,幾位意氣風發的少年各自代表中華傳統文化中一支流派,代表墨家少年的王俊凱以一襲藍衣飄逸出塵;法家少年劉昊然則手執判筆顯示剛正不阿的一身正氣;取意儒家的董子健則以一襲白衣化身書生志士;化身道家代表的張一山紅衣加身,手持長劍也是意氣風發;王大陸則以戎裝鐵甲彰顯兵家少年的剛毅豪氣。
少年感爆棚的同時還充滿古風意蘊,節目尚未開播,這支預告片已經成功圈粉不少。
就當大家期待競爭進入白熱化階段的電視綜藝即將出現新模式之際,某娛樂微網志博主發佈了一組《少年團》和日本偶像團體嵐演唱會上的開場動畫如出一轍的對比圖,指稱節目預告片抄襲。仔細對比兩組影像文本,從構圖視角、畫面風格到人物造型確實存在不少相似感。此外,熟悉日圈的網友紛紛表示,節目組不僅在宣傳片上高度相似,從整個節目的人設到模式都完全對應。
解:
宣傳物料也要重視版權問題
對於“抄襲”指稱,儘管節目組給出了自己創意來源以澄清,但無法回避的借鑒和模倣,也讓諸多對節目抱以極大期待的觀眾頗為失望。
將真人秀核心價值觀聚焦90後少年群體,通過“人生十二課”的對抗挑戰,展現中國少年風貌的《少年團》,本可以成為一個不錯的開端,卻在節目未開播就引發“抄襲風波”。雖然目前來看,還未對節目本身造成太大影響,但無疑是對今天中國原創綜藝模式起步的一次打擊。
其實,如果主體大部是原創,細節上的借鑒和模倣或許不是什麼大問題,只需和版權方有效溝通避免法律爭端即可。之所以引起輿論風波,更多是反映了國內綜藝觀眾對國産綜藝原創匱乏的焦慮——我們不得不遺憾地承認,海外綜藝模式至今稱霸中國電視熒屏的格局尚未打破,甚至在宣傳物料的層面也依舊不能逃出藩籬。
《少年團》是抄襲或是借鑒並不能簡單下定論。此前,觀眾更多將比較的視角集中于節目內容創新,這一次從節目前期宣傳就開始“較真”。實際上,宣傳物料抄襲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而此類抄襲中,海報抄襲尤甚,隨便一舉就是一堆例子。近期湖南衛視《歌手》海報被指抄襲電影《驚天破》——這已經不是這系列節目第一次海報抄襲了。再比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原著有抄襲嫌疑就算了,電視劇海報可以説直接將著名花鳥畫家俞致貞的原畫拿來用,不同海報的山水、花鳥圖幾乎都是原圖“借鑒”了不同畫作;鄭爽劉愷威主演電視劇《抓住彩虹的男人》海報和南韓電影《後宮:帝王之妾》海報,除了把女主手裏拿著的髮簪換成錐子,幾乎一模一樣……這些赤裸裸的抄襲實在是“無恃無恐”。
節目形態和模式可以通過購買版權等方式完成,而宣傳物品的創意,卻因為並未有嚴格法律規定、不是節目重點等原因,反倒成了灰色地帶。但這不能成為節目方逃避創新的藉口,在版權意識全面進駐文娛上下游鏈條現實之下,真正能夠緩解綜藝節目焦灼狀態的,唯有徹頭徹尾的創新力。
從宣傳海報開始做自己,國內綜藝可以嗎?
□紀如澤(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