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約10億部廢舊手機閒置,回收率不足2%
廢舊手機往哪兒去?
人民視覺
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智慧手機生産國和消費國,但舊手機回收率不足2%,很多人家裏都有一堆廢舊手機。電子産品如果散扔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大量手機被閒置也是對其經濟價值的浪費。為什麼會出現廢舊手機“賦閒在家”的局面?未來,政策、市場如何協同發力,企業、公眾怎樣配合,才能讓這些舊手機“動起來”,轉化為更有價值的産品?請看本報記者的調查。
——編 者
廢舊手機的“兩副面孔”
閒置有安全隱患、散扔污染環境,若正規處理能“變廢為寶”
您是怎麼處理舊手機的?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公佈的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手機市場出貨量為5.6億部。業界預測未來幾年中國每年更新的手機數量可能會達到4億至5億部,而此前我國已經沉積了約10億部廢舊手機。
與巨大的舊手機存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我國舊手機回收率不足2%。《2015年度消費電子行業客戶服務藍皮書》指出,高達65.4%的消費者選擇將舊手機閒置。清華大學迴圈經濟産業研究中心主任溫宗國表示,被回收的舊手機中,僅有少部分進入正規拆解企業,多數流向廣東汕頭、深圳等地銷售或進入非法手機拆解作坊。
電子垃圾若處理不當,對環境危害很大。一部智慧手機製作過程中加入的揮發性溶劑含有鉛、鎘、水銀等金屬,如果隨意拋棄,重金屬會進入土壤和地下水,嚴重威脅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手機的塑膠外殼被焚化後,也會産生含氯的有毒物質,甚至是某些一級致癌物。即便閒置在家,手機也有安全隱患。俐通集團是專門從事手機拆解回收的企業,其中國區總經理劉才田提醒:手機的鋰電池都有壽命,放置太久有發生火災的危險。
不過,廢舊手機其實有“兩副面孔”,如果能通過正規渠道統一回收處理,就能從垃圾變身“城市礦藏”。
最近,日本東京奧組委宣佈面向公眾回收廢舊手機等電子産品,用以提煉金屬,製作2022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獎牌。溫宗國解釋,手機的許多元器件有金銀等貴金屬成分,且含量不低,品位甚至遠高於同品質的金銀礦石,再利用潛力巨大。蘋果公司2016年發佈的《環境責任報告》顯示,2015年蘋果從約4萬噸的廢舊iPhone、iPad和iMac中,提煉出約2.8萬噸可回收利用的材料,包括近1噸黃金和3噸白銀,價值約為4000萬美元。
據了解,回收上來的手機有兩種再利用模式:情況較好、符合迴圈利用條件的,會在維修、翻新後進入二手市場售賣;剩餘破損程度較嚴重、無法繼續使用的,則被送至有資質的回收拆解企業處理,將部分零件用於維修或者降級再利用於生産領域,接下來對塑膠、金屬等手機材料分類,餘下的再進行專業處理,把廢手機裏面的貴金屬提煉出來。
手機回收“老大難”,到底難在哪兒
資訊安全沒保障、正規渠道少、價格落差難接受
廢舊手機有這麼高的再利用價值,為啥回收率卻這麼低?
首先,是個人隱私和資訊安全問題。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年1月,國內智慧手機出貨量為4503萬部,佔同期手機總出貨量的96.1%。隨著智慧機的普及,手機不再僅僅是接打電話、收發短信的工具,而是大部分人不能離手的“移動終端”。微信、支付寶、手機銀行等程式讓生活更方便,但同時也綁定了大量個人資訊。“我的手機上有銀行賬戶、密碼等,就算都刪了,估計駭客還是能通過技術恢復。”家住北京市朝陽區的王先生感慨,“我可不想為了幾百塊錢把手機賣給街邊的‘黃牛黨’,誰知道他們會不會洩露資訊?這太冒險了。”
其次,正規回收渠道難尋。“我只知道蘋果在門店回收,其他牌子的該送到哪去呢?我在家找到了一部很多年前的諾基亞機型,想處理掉,可真不知道除了街邊攤還能給誰。”在北京金融街上班的陳女士抱怨,“無論是在社區、街道還是單位,我都沒找到正規回收點呀!”
最後,回收價格不划算。如果説街邊攤販出價高但不安全,那正規渠道就是放心但不划算。曾有人在蘋果公司剛剛推出以舊換新政策時,拿著九成新的iPhone5S(産品剛推出時16G機型的售價為4488元)去門店諮詢。官方給出的回收價是1500元,而且手機必須符合相關標準,如果有損壞,價格會更低。但同樣一部手機,賣給二手市場最少能值2000元。
正規軍和路邊攤,回收手機的價格為何相差這麼多?業內人士指出,普通手機無論定價多少,材料成本一般不會超過200美元,售價的其餘部分是研發、廣告等成本。正規企業回收手機後,大多用作拆解,因此手機不再有附加成本,僅僅按原材料定價,所以回收價格很低。而“散兵遊勇”回收手機後更多用於二次銷售,仍有較大獲利空間,因此能給出更高的回收價格。
即使同樣做拆解,正規軍和路邊攤的成本也相差很大。正規企業需要建設符合國家環境要求的工廠,採取環保技術,對員工實施基本的勞動保護,進行統一廢棄物處理並繳納增值稅;而非法小作坊沒有環保投入、拆解工藝落後、人力成本低、不用繳稅,省下的成本自然可以轉移到報價上。中國電子裝備技術開發協會秘書長唐愛軍感慨道:“行業的無序是最大的問題。説實話,我們這一行投入大、見效慢、運營成本高,自身盈利能力弱。比起房前屋後就能開工的小作坊,正規再生資源企業僅固定人工成本這一項就要多出50%—60%,哪還有競爭力?”
“回收手機跟生産手機一樣,要每個‘元件’相互配合,才能做好”
政府應儘快出臺細則,企業要發揮積極作用,公眾也應提高參與意識
廢舊手機回收難,該如何破解?
專家指出,這是個涉及政府、行業協會及社會組織、企業、消費者等多方面的問題,需要共同努力才能改善。
首先,要完善法律法規,明確財政補貼政策,穩定回收企業的市場預期。
目前,我國缺少針對廢舊手機回收處理的配套法律法規。《廢棄電器電子産品處理目錄(2014年版)》中有手機這一項,規定自2016年3月1日起實施,但細則卻遲遲未出臺,相關工作停滯不前。據估計,國內目前有109家有資質的回收企業,其中大部分還沒有對收到的手機進行系統拆解,只是囤積著。大家都在等待電子産品目錄的執行細則,包括相應的補貼政策出臺。
溫宗國認為,相關管理部門應儘快落實實施細則,研究手機回收處理成本,為企業提供合理的補貼;研究激勵機制,將生産企業納入廢手機回收處理體系。同時加強對下游處理企業的監管,制定再利用規範和要求。“最終要讓正規企業實現盈利,驅動‘良幣’來主導市場。”溫宗國説。
其次,要通過建設規範有序的回收體系,幫助正規企業獲得穩定貨源。
對回收企業來説,穩定的貨源是企業的“命根子”。溫宗國表示,手機回收量一年之中存在淡旺季。以北京市中關村區域為例,旺季平均每個回收商每天能收20—30部舊手機,淡季則只能收到10部甚至更少,這對正規企業來説很棘手。“廠房、設備投入不低,不能今天干完了、明天沒活幹了。現有廢舊手機的貨源本身就不穩定,這種波動對企業來説是額外成本。”
如何擴大並穩定貨源?
政府相關部門可以通過建立規範有序的電子廢物回收體系,提高回收的便利程度。比如在加拿大,政府為居民提供最近的回收站資訊。澳大利亞政府建立了覆蓋全國的4000個正規的舊手機回收點,方便公眾自行前往或免費郵寄。
手機生産、流通企業也要發揮積極作用。“未來可以建立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誰製造誰回收,誰生産誰處理,誰污染誰付費。”溫宗國表示,在此基礎上推廣“逆向物流”,能很好地解決手機回收“最後一公里”的問題。“給消費者送新手機的同時收舊手機,並提供一定的優惠或折扣。”
據悉,華為等國內企業已經開始推出回收服務,但對整個市場的推動作用有限,手機回收的各環節仍待完善。“其實,如果整個行業鏈條正常運轉,會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唐愛軍感嘆道,“回收手機跟生産手機一樣,要每個元件相互配合,才能做好。我們需要找到多方共贏的平衡點——政府勤督促、公眾願意給、企業積極收、下游安全拆。”
第三,要加大對用戶隱私的保護力度。在日本,手機回收企業為了讓用戶放心,會通過使用軟體、終端鑽孔等多種方式清除個人資訊,且整個處理過程在專門設施中進行,防止泄密。劉才田介紹,他的回收公司已研發出一套軟體,能徹底清除私人資訊。如果是到府回收,會當場立即清除。“口碑建立起來之後,不少用戶拿著十幾臺手機找我們,表示不在乎拿多少錢,只求保證資訊安全。”
最後,要加大環保宣傳力度,推動手機用戶積極參與回收。資料顯示,歐美國家的手機回收率達30%—40%,是我國的幾十倍。唐愛軍回憶道,她在歐洲的舊物回收處看到很多居民驅車十幾公里,就是為了把衣服、手機、微波爐等家用廢舊物品分類放入回收箱,並且分文不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