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以來,股指開始出現糾結,持續攻擊型的品種大幅減少,操作難度明顯加大,目前,震蕩行情還在延續,市場普遍認為,目前市場反彈面臨壓力,調整同樣面臨支撐,多空雙方分歧加劇,建議投資者跟隨資金動向尋找破局契機。
《證券日報》市場研究中心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顯示,2月23日以來,在可交易的個股中,有598隻個股期間實現大單資金凈流入,累計吸金約510億元,其中,144隻個股期間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超億元。
具體來看,2月23日以來,白銀有色期間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居首,達到19.30億元,富瀚微緊隨其後,期間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達13.17億元,而奧瑞德期間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也超10億元,達到12.65億元。此外,科達利、匯納科技、贛鋒鋰業、保利地産、重慶建工、數據港、宣亞國際、文投控股、中南建設等個股期間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也均在5億元以上,分別為:8.38億元、6.89億元、6.89億元、5.91億元、5.41億元、5.39億元、5.28億元、5.16億元、5.06億元,上述12隻個股期間累計吸金99.48億元。
不難發現,以白銀有色、富瀚微等為代表的次新股成為震蕩期間大單資金的首選對象。昨日早盤,次新股白銀有色再度漲停,該股自2月15日上市以來,18個交易日股價暴漲超6倍。按照目前有色金屬行業個股總市值排名,白銀有色總市值目前已超900億元,遠超排名第二的洛陽鉬業(740.25億元),成為A股新的“有色股王”。
事實上,在2月23日以來的15個交易日中,市場維持反覆拉鋸形態,次新股作為持續活躍的熱點備受關注,有業內人士指出,本輪次新股的炒作邏輯大體偏向相對安全的低價、低估值的股票。上述資金青睞的次新股往往具有“小、熱、高、強、低”等五大特徵,而從這五個角度入手博弈次新股有望獲得超額收益:“小”是指次新股的流通盤要小,次新股的流通盤越小,對資金杠桿的敏感性越強,資金搶籌的迫切性越高;“熱”是指次新股的行業或題材屬性要與當時市場炒作的主流品種相契合,投資者獲利的概率也越大;“高”是指次新股的交投活躍度要高,説明參與其中的資金量越大,其股價上衝動能越強;“強”是指次新股的基本面要強,這是決定一隻次新股是否具備反覆活躍基礎;“低”是指次新股的發行市盈率和新股中簽率越低越好。
除了一向在震蕩市中有所建樹的次新股板塊,機械設備、電子、食品飲料、公用事業、醫藥生物等五大板塊也成為大單資金扎堆的領域,2月23日以來期間累計大單資金凈流入超億元的個股分別:15隻、12隻、10隻、10隻、9隻。
對此,分析人士表示,從短期看,在成交量未有效釋放下,指數還有反覆的可能,資金謹慎態度明顯,個股機會主要以政策刺激以及業績托底為主,上述防禦類行業中,不少白馬股股價已經創出歷史新高,未來僅靠講故事的公司將難以為繼,有業績支撐的白馬股才是重點佈局方向。(記者 吳 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