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臉針“黑窩點”藏身京城商圈 銷售注射一條龍

2017-03-15 10:37:0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瘦臉針“黑窩點”藏身京城商圈 銷售注射一條龍---美博匯作為供貨中心,銷售的進口肉毒素,往往會分銷到各個美容店,這些美容店除了銷售外,甚至還提供注射服務。

  3月10日,崇文門搜秀三樓美甲區一美甲店,自稱為“醫生”的劉某正在為一女士打瘦臉針。

  “開門!檢查!”

  門被打開後,執法人員魚貫而入。

  這家標著“金泰國際美容中心”的美容院,位於北京東城區東方銀座C座15層。此前東城區食藥監稽查大隊的執法人員摸底排查,最終鎖定了目標。

  三室一廳的屋內,擺放著大量美容儀器和針劑,執法人員一進門徑直走向冰箱。

  “肉毒素對溫度有要求。”

  在一台銀色的冰箱裏,執法人員找到7支無中文標識、寫滿韓文的注射劑。

  “這是什麼,怎麼用的?”

  “我不知道,這東西不是我的,可能哪個醫生丟在我這了。”屋內一名女子解釋道……

  事實上,儲存這些“藥品”本身已經違反了國家相關規定。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及《藥品説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相關條款規定,批准進入我國的進口藥品,藥品説明書和標簽上必須有中文標識。

  2月27日,這場針對公寓美容院的執法,其實只反映出醫美微整行業亂象中的冰山一角。

  批發、銷售、打針,“肉毒素”的違規一條龍生意,近年來已經不知不覺地滲透到醫美行業。這些線上上線下違規流竄的“肉毒素”“玻尿酸”不僅違法,而且會讓使用者冒上生命的危險。

  2月27日,在金泰國際美容中心,沒有中文標識的肉毒素被擺在桌上。 新京報記者 彭子洋 攝

  “進口”肉毒素美容城公開銷售

  “白毒650元,粉毒750元。”當記者自稱是美容店老闆時,張阿姨報出批發價,“3支以上可優惠,買10支另送一支。”

  目前,我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僅批准上市兩種注射用A型肉毒毒素(俗稱肉毒素),分別為蘭州生物製品研究所生産的國産産品(商品名:衡力)和愛爾蘭Allergan Pharmaceuticals Ireland生産的進口産品(商品名:保妥適 BOTOX)。

  據業內人士介紹,在正規醫院,注射一支肉毒素,價格在數千元甚至過萬,然而,肉毒素作為藥品,其流通和使用場所有嚴格限制。

  但隨著醫美市場需求的急速擴大,市場上出現了多種“進口”肉毒素。

  這些肉毒素因功效不同,在黑市裏部分被俗稱為“白毒”、“粉毒”、“綠毒”,每支售價在數百元左右。對買家而言,這類産品便宜,對賣家而言,利潤高。近年來,銷售、注射進口肉毒素已經成為部分線下美容店的重要利潤來源。

  世紀天樂美博匯美容美發商城,位於珠市口東大街,四層的商場集聚了上百家美容産品店,是全北京美容産品的供貨中心之一。

  3月4日下午,得知記者前來購買肉毒素後,一位店老闆將記者帶到商場二樓的“百色韓藝”美容用品店。

  店舖不大,10余平米,老闆“舒姐”告訴記者,可提供肉毒素和玻尿酸注射針劑。

  “都是南韓進口的,白毒480元/支,粉毒650元/支。”

  對於肉毒素的交易,自稱有著十餘年行業經驗的“舒姐”顯得非常謹慎。

  記者提出“看貨”時,她卻稱店內沒有存貨。“肉毒素不放在店裏賣,我們有倉庫,你需要多少我隨時給你發貨,同城閃送一個小時就能送到。”舒姐提醒記者,“臨近3·15和兩會的緣故,貨很緊。”

  不過記者在商場暗訪多家商鋪後發現,個別門店“偷著”出售肉毒素,在商場內並非秘密。

  另一家店店主“張阿姨”則索性將肉毒素放在店內直接出售。這家叫“瑞美妮”的美容産品店開在商場三樓,店面不大但位置好,店裏擠滿挑選的女顧客。

  “有肉毒素嗎?”

  張阿姨將目光移向記者,遲疑了下,“你要多少?”她介紹,自己的貨是從南韓進口,眼下貨緊,“白毒”不多,“粉毒”需兩天后才有貨。

  “白毒650元,粉毒750元。”當記者自稱是美容店老闆時,張阿姨則報出批發價,“3支以上可優惠,買10支另送一支。”

  隨後,記者提出購買一支“白毒”,張阿姨示意店員拿貨。店員走到店舖裏側,打開一台小型白色冷凍櫃,拿出一小盒藥遞過來。藥盒上印著“Botulax”的英文字母,並無任何中文標識,玻璃罐內裝著少量白色粉末。

  張阿姨稱,這就是南韓進口的“白毒”,隨後要求記者通過支付寶轉賬支付貨款650元。兩天后,記者又來到這家店,以750元的價格再次買到一支無中文標識的“粉毒”。

  3月10日,在搜秀一美甲店,劉某做注射準備,邊上是其隨身攜帶的拉桿箱,裏面則是藥品和注射用具。

  10平米美甲店變身注射室

  “劉醫生”用棉球擦拭店員腮部,左手按住咬肌附近,右手持針順勢刺入。注入一半針劑後,拔出針頭再刺入靠前位置,將針劑注完。整個注射過程僅用時1分鐘。

  美博匯作為供貨中心,銷售的進口肉毒素,往往會分銷到各個美容店,這些美容店除了銷售外,甚至還提供注射服務。

  搜秀城,位於崇文門商圈,與美博匯只有兩公里的路程。這座集飲食、娛樂於一體的商場,三層有專屬的美容美甲區。

  “Angle罌粟美甲店”就是其中一家格子鋪,這家敞開式的店舖,在店內就提供注射服務。

  3月10日上午,“劉醫生”拉著褐色皮箱,徑直走向店舖。她弓身拉開皮箱,露出一排排白袋包裝的針管、藥劑。在Angle罌粟美甲店老闆小月口中,劉醫生是“四五年的合作夥伴”,北京某正規醫院的醫生。

  “疼嗎,醫生?”

  “幾秒就好,沒事的。”

  劉醫生給記者套上藍色手術帽,將“進口”肉毒素針劑抽入針管,沒有其他手術設備,一場微整形注射手術即將在敞開式的店舖裏進行。

  此前(3月8日晚),記者曾以顧客身份來到搜秀城,在詢問多家店舖之後,這家名為Angle罌粟的老闆小月表示能打瘦臉針,當記者詢問後,美甲店老闆小月邀記者進店聊。

  跟周圍店舖相似,這家所謂的美甲店,是用半人高的圍欄隔斷出的一處場所,幾張紅色沙發佔去大半面積,但未見懸挂任何經營資質證明。

  “很多顧客都在店裏打過(瘦臉針),我自己也常打”。小月直言,南韓進口的“白毒”1600元一支,就在店內打。為了打消記者的顧慮,小月稱,“打瘦臉針很安全,就幾分鐘,不疼,保準不會出事兒。”

  “誰來打?”小月稱,店裏有一位合作的醫生,負責打針得預約她來店裏。小月自稱精通微整,五年前來到北京,認識了在醫院工作的“劉醫生”。自此,店裏有顧客要打瘦臉針或者玻尿酸,提前預約,劉醫生就會提著行頭到店。

  次日,小月通知記者,10日上午11點來店注射,並通過微信轉賬向記者收取200元定金。

  “劉醫生”年輕,粧容精緻,她按了幾下記者的面部,便告訴記者“可以打”,轉身從皮箱裏拿出一次性手套、針管,又從袋裝“綠毒”中拿出一個寫滿韓文的綠色瓶子(無中文標識),將這些用具一一擺在沙發上。

  當記者要求出示醫師資格證等資質時,劉醫生辯解稱自己以前在整形醫院上班,現在出來幹,只接自己的老客戶。她表示,自己算是Angle罌粟的常客,也幫周圍店舖“打針”。在她看來,打瘦臉針非常簡單,沒有風險,一週就見效,“不用做皮試,也不用簽協議。除非你是孕婦,我不給你打。”

  劉醫生安排記者坐在沙發上,套上藍色塑膠帽,自己戴上口罩和皮手套,蹲在沙發邊,將小罐“綠毒”包裝撕開,稀釋後吸入針管。就在注射即將開始時,記者藉故離開了現場。

  由於肉毒素針劑打開後“會在5分鐘後失效”,在小月的安排下,這針“綠毒”被“贈送”給一名年輕女店員使用。在確認店員“近一個月沒打肉毒素”後,劉醫生同樣讓其在沙發上坐定,套上藍色塑膠帽。緊接著,劉醫生用棉球擦拭店員腮部,左手按住咬肌附近,右手持針順勢刺入。注入一半針劑後,拔出針頭再刺入腮部靠前位置,將針劑注完。隨後,同樣的操作在店員臉部另一側實施。至手術結束,整個注射過程僅用時1分鐘。

  劉醫生將針管針劑扔進垃圾桶,叮囑店員“別吃辛辣”,收拾皮箱準備離開,她稱,自己下午一點還要“出診”。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法律事務部主任曹偉稱,這類非醫務人員在非醫療機構做手術,是典型的非法行醫,若正規醫師到美容院等非醫療機構做手術,屬於不規範行醫,兩者都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

  3月11日,六里橋一快捷酒店客房內,“醫生”拿著注射器,正在為打瘦臉針顧客配藥。

  微信預約,京津冀地區可到府打針

  依依對於自己沒有相關醫師資質並不遮掩,她表示,自己並非正規醫院的醫師,打瘦臉針的本事是自費一萬元去南韓學到的。

  事實上,類似的肉毒素注射手術,不只出現上文中提到的搜秀城美甲店內。記者近日探訪發現,北京朝陽大悅城和三里屯兩處商圈的多家美容工作室內,也可為顧客注射肉毒素。

  在大悅城公寓內,分佈著十來家“美容紋繡”工作室。記者隨機進店諮詢的7家店中,有3家稱“可打肉毒素”,都是店內注射,打針的人則是“正規醫院來的”。注射一支肉毒素收費1500元至4000元不等,藥品不同價位懸殊。

  記者通過暗訪調查發現,違規注射美容針劑的市場十分混亂。除美容場所外,一些出租房甚至賓館房間都成了“整形師”的“注射室”。

  瀋陽軍區總醫院整形美容外科主任陶凱稱,提供瘦臉針注射服務的整形機構必須要有《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注射場所應當嚴格執行消毒條件以及相關醫療配置,若在非正規的場所內注射藥品,容易引起細菌感染,甚至可能引發傳染性疾病。

  在一家二手交易平臺上,記者通過搜索“肉毒素”,添加了名為“依依”的微信。“依依”自稱可“提供注射瘦臉針服務,白毒一針1600元”。

  3月4日上午11點,按照“依依”提供的地址,記者來到姚家園東裏小區8號院7號樓1104房門外。身穿白大褂的“依依”將記者引進門內,靠右一間十平米左右的次臥。

  一張嶄新的雙人床佔去大半面積,窗臺邊擺著一張鋪著藍布的病床,半米多高的三層雜物架上堆著未開封的針劑、針管和棉簽。此外再無更多設備。

  這間“依依”租來的出租房,構造簡單,卻是她為客人打肉毒素的“注射室”。

  依依對於自己沒有相關醫師資質並不遮掩,她表示,自己並非正規醫院的醫師,打瘦臉針的本事是自費一萬元去南韓學到的。

  “醫療美容資質的證書需要多年進修才能考取,現在外面的小診所,哪一個有正規資質?”

  依依笑著説,自己一年前開始接活,打肉毒素的平均兩天左右一個,過年期間一天就有一個。為了保障打針者的安全,自己會給打針的顧客做皮試,只要掌握注射技巧,打肉毒素並無風險。除了在出租房內注射,依依還出診,京津冀地區都可到府服務。

  對於出租房簡陋的環境,依依並不在意,她告訴記者,“最誇張的一次,我在車上給人打針,位置扎對了就沒任何問題。”

  除了在出租房中打針之外,記者探訪發現,甚至有人將“注射室”安置在賓館客房。

  3月11日下午三點,按照“高醫生”的提示,記者帶著買來的針劑,趕到六里橋東地鐵站附近的一家如家賓館2107室。

  “高醫生”穿著便服戴著口罩,將記者迎進門。一間狹小的單人間,窗簾緊閉,屋內昏暗悶熱。各類醫用器械擺滿長桌,電視中傳來嘈雜的聲音。高醫生指著身後鋪著賓館白床單的床,稱“躺在這上面打針就行了”。

  介紹人曾告訴記者,高醫生是北京某醫院的在職醫生,對此,高醫生笑稱,自己已離開該醫院半年,眼下在門頭溝醫院皮膚科工作。

  沒有過多交流,高醫生拆開注射針管、生理鹽水和白毒藥瓶,將鹽水抽入針管,打進藥瓶內再抽出。此間,高醫生並未佩戴醫用橡膠手套。“高醫生”稱需先給記者做皮試,才能進行面部注射。隨後,她用裝有針劑的針管對著記者的手腕處扎了一針,在皮試後,記者以身體不適為由離開。

  對於“高醫生”的身份,記者在門頭溝醫院查證時詢問多位醫院人員均被告知“不認識”。自稱在醫院工作多年的諮詢臺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皮膚科不做整形手術,也沒有姓高的醫生。”在查看“高醫生”本人照片後,這名工作人員表示,醫院的醫生自己都認識,“看著面生,皮膚科沒有這麼年輕的醫生。”

3月7日,美博匯一家賣美容産品的店,店主拿出“粉毒”展示。

  微整形師的繁衍模式

  “百色韓藝”美容店的“舒姐”曾對記者表示,自己也招收學員教注射瘦臉針,學費超過6000元,“一對一教,聰明的話五六天就能學會。”

  記者探訪發現,眼下的微整形市場中,諸如“依依”等非法行醫者正在瓜分美容行業,不僅如此,這些需要專業醫師操作的技藝在非法行醫者眼中卻是5、6天就能學會的。

  “百色韓藝”美容店的“舒姐”曾對記者表示,自己也招收學員教注射瘦臉針,學費超過6000元,“一對一教,聰明的話五六天就能學會。”她提醒記者,現在會打針的“醫生”不好找,若想開美容店,自己也要會“打針”。但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注射肉毒素除注射場所有嚴格條件限制外,注射人員也須持有醫療資質,否則即涉嫌非法行醫。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副秘書長曹德全告訴記者,合格的整形外科醫生需要經過近十年的學習和培訓,要求較高。“在醫學院校經過5年的本科學習取得醫學學士後,多數還需進行3年研究生階段的學習,再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床實習、研修、培訓,才能取得助理執業醫師資格。”因此,求美者也可依據執業者的年齡和從業年限推測其是否存在非法行醫的嫌疑。

  “依依”曾向記者透露,自己除了打針外,“還帶學生,已經教出許多學員,3880元/人,5天包學會。”按照她的説法,學員只需在她這裡學習基礎理論知識,再練習數次扎針實操,“回去後就可以給別人打針了。”“依依”稱,學員學習結束後,大多也會“開小診所”,也可以招收自己的學員,以此牟利。

  記者了解到,對於非法行醫群體而言,線上各大網路平臺成為他們攬客的方式之一。

  記者通過QQ群搜索“微整形”,隨即彈出數十個坐標在北京的微整形群,群內成員活躍,不斷有成員發出出售肉毒素、注射美容針等廣告。

  在微網志中輸入關鍵詞“肉毒素”,便出現“全國大型微整形針劑批發”、“醫療整形某醫生”等微網志名,點入其微網志主頁,大多是打肉毒素、玻尿酸等産品的面部效果圖和視頻,圖片上印著微信號。

  記者隨機添加一個微網志名為“beauty工作室-”的微信號,對方詢問“是否諮詢瘦臉?”

  交流中,對方稱自己是北京某大型醫院醫生,在外私營一間名為“罐之韻”的減肥機構,但對老顧客,也提供打瘦臉針服務。對方稱,注射是自己親自做,“3000元一支,就在店裏打。”在其看來,瘦臉不算手術,沒必要去大醫院。“醫院比我這環境好,但價格貴好幾倍。”

  隨後,記者查看其提供的機構營業執照發現,這家機構經營範圍並不包含診療活動。

  對此,中華醫學會美容與整形專科分會會員王忠傑直言,在這類非法行醫者隊伍中,類似的“繁衍”模式已是常態,且近乎失控,不少消費者也因此吃了苦頭。有微整形行業人士分析,目前超過40%的市場被非法行醫者瓜分,正規醫療機構打出的品質保障往往不受重視。

  A14-A15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趙蕾 李明 李禹潼

  攝影(除署名外)/新京報記者 大路 攝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