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大資管産品統一監管的政策已經得到監管層確認。作為資管領域去杠桿、防風險、消除監管套利和服務實體經濟的重大舉措,大資管統一監管政策也引發與會代表委員的密切關注。
多位兩會代表委員認為,大資管統一監管政策將對百萬億元資管市場産生衝擊,資管産品或將開啟去通道化進程,主動管理能力將成為資管機構未來核心競爭力。
銀行理財規模或受較大衝擊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示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12月31日,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總規模約51.79萬億元。除此之外,據普益標準測算,2016年末,銀行理財存續規模將超過30萬億元;而信託資管總規模則在20萬億元左右;保險資管規模約為15萬億元。由此看來,我國2016年末的資管産品規模合計超過百萬億元。
從市場流傳出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産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資管新規”)來看,資産管理業務定向為表外業務,金融機構不得開展表內資産管理業務。資産管理産品不得投資其他資産管理産品,但FOF(基金中的基金)、MOM(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單層委外除外。
這意味著,銀行保本理財將不再作為資産管理業務,轉為資産負債業務,而銀行理財資金不得投資其他資管産品,將對銀行理財的資産配置造成較大約束。
經濟界的一位全國政協委員認為,資管新規會造成銀行理財規模收縮。目前來看,銀行理財産品投資信託、公募基金或券商資管産品是很常見的,不允許FOF或MOM之外的資管産品投資資管産品,對銀行理財的影響很大。
但全國政協委員、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認為,通過統一監管和制度規範,會促進銀行理財更加健康發展。由於銀行理財規模巨大,而且與老百姓密切相關,要高度重視防範風險。
在馬蔚華看來,過去的監管和分散管理模式,以及資管機構推出的非標準化産品,會造成一些風險積累,統一標準後便於資管産品的監管,也有利於防範市場風險。“統一監管大資管産品特別重要的意義在於,如果用標準産品,將來才有市場進行轉讓,促進産品流動性,這樣也更有利於化解資管産品風險。” 馬蔚華稱。
逾八成券商資管業務將受影響
談及對券商資管業務的影響,上述經濟界政協委員認為,券商資管和信託短期都會受到擠壓,通道業務(銀行借通道進行表外資産轉移、開展類信貸業務等)影響最大,券商資管還有主動投資集合理財,但信託證券投資類産品少,利潤影響較大。
該政協委員認為,從券商資管業務來看,券商資管的集合理財等主動管理業務影響比較小。而有些主動管理規模較低但管理總規模高的,大部分都是通道業務,這些券商資管受到的影響最為明顯。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示的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證券公司資産管理業務中,2.48萬隻資管産品合計資産規模為17.58萬億元,其中定向資管計劃資産(一般定向是通道業務)規模為14.69萬億元,通道佔比高達83.56%。
從資管規模靠前的證券公司來看,通道業務的佔比也居高不下。截至2016年底,證券公司資産管理規模和主動管理規模前20名的公司中,主動管理業務規模在資管總規模的佔比為32.49%,這也就意味著,剩餘近七成的券商資管規模也是通道類業務。若按照資管新規的要求,這類券商資管業務都將受到較大影響,資管規模也將受到擠壓。
信託短期將承受雙重擠壓
資管監管標準的統一,使信託行業同樣面臨重大挑戰。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銀監會信託部主任鄧智毅表示,資管監管標準的統一,可以消除監管套利,還能避免不公平競爭。短期看可能使信託出現資産荒與資金來源收窄的雙重“擠壓”,但長期而言仍是機遇。信託在凈資本監管、盡調標準、內控程式、資訊披露、投資者保護等諸多方面的行業標準,可以提供很好的借鑒。
在鄧智毅看來,統一資管産品監管標準,首先可以有效防控風險,既能制止金融機構利用監管標準不一致開展監管套利,還能避免因監管標準不同造成的市場不公平競爭;其次有利於支援實體經濟,穩步推進金融去杠桿,防止“資金空轉”和“脫實向虛”,使資管回歸本質;最後,還有利於強化投資者保護,有助於建立統一的投資者適當性分類管理機制,引導投資者按自身風險水準適度投資,確保合適的金融産品推介給適當的投資者。
鄧智毅對記者表示,資管監管標準的統一,一定程度消除了信託原有的跨市場資産配置的獨特優勢,短期可能承受資産荒與資金來源收窄的雙重“擠壓”,傳統經營模式和盈利能力將受到挑戰。
公募基金規模增速或大幅下滑
資管新規明確禁止多層嵌套、限制通道業務,但在實際運作中,傳統類型的資管産品投資標準化的公募基金産品更多。如果禁止資管産品投資資管産品,近年來“洶湧而入”的委外資金將遭受“重創”,公募基金的規模增速也會因此下滑。
上述經濟界政協委員告訴記者,公募基金作為標準化産品,是銀行、保險等資金青睞的産品類型,傳統類型的資管産品投資公募基金也屬於正常的運作方式,包括銀行理財産品投資公募基金,保險資管産品投資公募基金等都屬於資管産品投資資管産品,並沒有被認為是監管套利。如果這一塊被禁止,公募基金會減少大量的機構投資者,規模增速也會大幅下滑。
另外,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不得使用自有資金購買本機構或者資産管理子公司發行的資産管理産品。但此前監管層一直鼓勵管理人購買自家管理的公募基金和專戶産品,如公募機構大力宣傳的發起式基金,就是使用自有資金購買本機構發行的産品,以便更好地與投資者利益綁定。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末,市場上287隻公募基金(A、C份額分開計算)合計資産凈值已達4566.16億元。
上述經濟界政協委員表示,新規的要求可能還需進一步細化,需要考慮到某些産品的特殊性,比如發起式基金的制度設計對投資者利益保護是有利的。
“總體而言,資管新規是一個綱領性文件,對杠桿比例、投資集中度、風險準備金都有具體要求,可以針對資管産品去杠桿、防風險。但對於市場分歧較大的資管産品不得投資資管産品、自有資金不得購買自家産品的規定可能還需要進一步細化,但資管新規的核心是去通道化,未來資管機構必須謀求轉型,打造自身的主動管理能力才是機構最核心的競爭力。”該委員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