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D輪融資 ofo與摩拜誰主江湖?

2017-03-02 13:16:57 來源:中國西藏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完成D輪融資,ofo與摩拜誰主江湖網際網路+相比滴滴定位計程車領域,共用單車實則是以城市短途出行為切入點,延續滴滴流量變現的商業路徑。據媒體3月1日報道,ofo宣佈完成D輪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億元)融資,此次融資由DST領投,滴滴、中信産業基金等多家國內外機構跟投。ofo方面表示,此輪融資之後,ofo或成為行業內估值最高的獨角獸公司。

完成D輪融資,ofo與摩拜誰主江湖

網際網路+

相比滴滴定位計程車領域,共用單車實則是以城市短途出行為切入點,延續滴滴流量變現的商業路徑。

據媒體3月1日報道,ofo宣佈完成D輪4.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1億元)融資,此次融資由DST領投,滴滴、中信産業基金等多家國內外機構跟投。ofo方面表示,此輪融資之後,ofo或成為行業內估值最高的獨角獸公司。

在堪稱“資本寒冬”的2016年,共用單車市場整體用戶數量卻實現了從245萬到1886萬的巨大增幅。有觀點將此歸因于共用經濟的迅猛發展,但從嚴格意義上説,“共用單車”,並不屬於共用經濟範疇。它是城市慢行系統的一種模式創新,實際上是“網際網路+自行車”的一種分時租賃新模式,既是人民群眾需要的,更是供給側改革需要的。與本質是整合線下閒散物品或服務者的“共用經濟”不同。

作為曾經的“自行車大國”,中國人對自行車素來有著特殊的情感寄託。隨著汽車保有量逐年激增,交通堵塞成為了很多都市的大難題,而共用單車的出現正好解決了城市居民 “最後一公里”的出行問題。

目前以ofo和摩拜兩家公司為主要代表的共用單車市場,無論從用戶數還是資本規模的發展速度來説,都仿佛在重演當年網際網路打車市場爭奪戰,而誰能成為自行車上的“滴滴”眾説紛紜。

Ofo和摩拜都是以“無樁自行車”為主要産品模式,但是二者之間也有一定差異。

從車鎖技術而言,摩拜採用的是GPS智慧鎖,具備車輛定位和用戶行為數據存儲的功能屬性。而ofo沒有安裝GPS定位終端,用戶無法通過手機APP來搜索附近的車輛,帶來一定的找車成本。並且,ofo的密碼是固定的,盜車風險更大。

從車體本身而言,摩拜最早採用的是實心胎,發電花鼓的充電方式,雖然車身的使用壽命更長,維修成本更低,但製造成本卻非常高。另外,實心胎的設計給用戶帶來更大的騎行阻力,充電與騎行體驗的權衡是摩拜的問題所在。隨後推出的摩拜二代lite則選用的是普通胎,騎行體驗改善了很多。一代車的成本在2500元左右,lite低於1500元。相比摩拜,ofo則選用了普通單車,新車型成本在260元左右,單車的騎行體驗和普通車並無差別,製造成本更低廉,更有利於通過量産率先搶佔市場。

加之自行車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只有輪組、鋼圈、噴漆能夠自行化完成,其餘部分都靠手工完成。非標準零件需要重開模具,摩拜為了解決耐用及抗損壞問題採用了特種零件,但供應商的産能有限,對於GPS鎖等核心部件,供應鏈上下游的博弈是共用單車企業繞不開的坎兒。

隨著大量資本的瘋狂涌入,共用單車的産品更加多元化和趨同化。相比滴滴定位計程車領域,共用單車實則是以城市短途出行為切入點,延續滴滴流量變現的商業路徑。作為人口基數巨大的流量入口,共用單車一方面可以通過採集用戶出行數據,對用戶畫像進行分析,形成交通屬性大數據,運用於政府城市規劃、精準廣告電商等領域;另一方面,單車押金和車費的儲值所形成的資金池沉澱也可以縱深發展網際網路金融服務。

然而,共用單車好比公共素質的“照妖鏡”,或公共管理的“顯微鏡”。行業快速擴張的同時,共用單車仍然面臨著社會道德的挑戰,車輛被盜、惡意損壞、亂佔道和亂停車的行為屢見不鮮,行業亂象亟待解決。

□裴伊凡(中航證券傳媒分析師)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