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6日電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士余26日指出,今年有信心解決所謂的“堰塞湖”問題。去年,證監會花了很大功夫嚴把IPO公司的品質關,再融資的品質關、並購重組的品質關,加大了發行人、保薦人的責任。
國新辦今天舉行新聞發佈會,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士余介紹協調推進資本市場改革穩定發展等方面情況,並答記者問。
有記者問:您在2017年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上提到,股指穩定和融資力度不對立。股民朋友特別關心新股發行的問題,請問您如何看待IPO與股指的關係,如何解決新股“堰塞湖”的問題?
劉士余稱,有人擔心IPO發行數量增加,可能會影響二級市場。過去當資本市場下行壓力較大的時候,曾經用過減少甚至暫停IPO的方法,力圖穩定市場、緩解下行壓力,也取得過時點性的效果。但從長遠來看,效果並不好,因為沒有解決資本市場長期穩健發展的機制性問題,沒有解決資本市場的源頭活水問題,沒有解決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問題。從靜態來看,在某一個時點,新股發行增加了,會影響二級市場的供求關係,但是同時也改善了市場的平均市盈率。動態地看,資本市場的根本動力在於為實體經濟服務,在於分享實體經濟發展的成果。一個脫離實體經濟發展水準的資本市場是不長久的。要想長久,就必須有新的公司進來,新的公司進來以後就會增加市場流動性,就會吸引增量資金,因為投資價值在增加,全社會的信心就增強了。
劉士余指出,去年以來,證監會就這一問題持續加強和市場的溝通,主流觀點認為,異常波動後,資本市場的自我修復比預期要好,具備了適時、適度加大IPO力度的條件。證監會工作的最基本準則就是尊重市場機制、市場規律,順應市場需求。所以,去年加大了資本市場IPO審核的力度,增加資本市場上市公司的供給。實踐證明,來自於市場共識的這個做法是受市場歡迎的,是有生命力的。去年有280家企業通過IPO核準,248家完成了IPO發行。今年有信心解決所謂的“堰塞湖”問題。“堰塞湖”是大家對排隊公司家數多、進展慢一個形象稱呼。另外,市場上好像有一種預期,因為排隊時間比較長,多家新股一起發行,股市就可能下行。所以大家一看,企業排隊的家數從500家增加到600家、700家,如果這盆水倒下來,那二級市場不就衝垮了嗎?這就説明“堰塞湖”的數量效應並不是很重要,部分投資者心理效應更重要。
他説,證監會也曾在股市下行時停止IPO,導致市場的心理預期被扭曲了。去年一年,已把扭曲了的預期調過來了。不在於每週過會的企業多幾家、少幾家。關鍵是過會企業的品質。去年,證監會花了很大功夫嚴把IPO公司的品質關,再融資的品質關、並購重組的品質關,加大了發行人、保薦人的責任。
劉士余表示,去年券商真正落實風險管控責任,一些上市公司和保薦人,主動從IPO排隊的企業中撤回去,共有90家。這需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把握住品質關。高品質的上市公司會帶來市場增量資金,這是實踐證明的一種高度正相關的關係。
他稱,經過長期發展,解決IPO“堰塞湖”問題的路子也是越來越寬了,不光滬深兩所吸納新公司的能力在增強,新三板的功能也越來越突出,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區域性股權市場的法律地位和運作規矩明確了,它對解決當地小微企業的股本融資會發揮相應的積極作用,再加上規範化的並購重組這個渠道,資本市場對企業股權融資的接納能力會越來越高,新上市公司的品質會越來越高。
另外,如何看待排隊企業的家數,還可以有一個角度。中國是發展中的大國,隨著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申請上市,這不是壞事,這是好事,是中國經濟活力的體現,是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源頭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