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部地區的人們都食用稻米,但你能品嘗出稻米的不同“氣象”味兒嗎?農業氣象專家黃智敏近日告訴記者,此乃是一種“飲食科學”。
黃智敏説,由於稻米生長髮育是在“露天工廠”,受氣象條件的影響與制約,尤其是在其産量形成的灌漿結實期,氣象條件對稻米産量與外觀、品質影響很大。有經驗的人就會分辨出秈稻米、粳稻米。正是由於秈稻適宜於緯度低、海拔低的高溫濕潤地帶種植,其谷粒易脫落,較耐濕、耐熱、耐強光,但不耐寒;而粳稻則較適宜於高緯度或低緯度的高海拔地帶種植,其谷粒不易脫落,較耐寒、耐弱光,但不耐高溫。所以相當一個時期長江中下游雙季稻區的後季以及黃河以北地區一般採用粳稻品種。這樣你就可大致品嘗分辨出在熱帶或亞熱帶與暖溫帶甚至溫帶不同氣候類型生産出的稻米“氣象”味兒了。
黃智敏説,任何農産品都有自身的“氣象”味兒,就説新疆的葡萄瓜果為什麼甜又香?就是在其産量與品質形成期光照充足,氣溫較高且晝夜溫差大,這無疑是受到了優越的光合作用陶冶。
評論:我要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