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門聯合防治校園暴力:要既治標又治本

2016-11-16 16:31:28 來源:多彩貴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多部門聯合防治校園暴力:要既治標又治本。

  近日教育部、中央綜治辦等九部門聯合下發《關於防治中小學生欺淩和暴力的指導意見》,對預防和懲治校園暴力行為進行規範。此次《意見》“亮點”頗多,不僅對預防校園暴力的保護機制提出了新的思路,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監護人追責等環節也有明確表述。相關專家和部分學生家長認為,這次提出的一些舉措很有針對性,校園暴力問題要“既治標又治本”,期待相關措施儘快落到實處。

  家長追責、心理疏導,《意見》“亮點”多

  記者注意到,本次指導意見在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上有了更具體的要求。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上,《意見》提出首先要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引導學生知禮儀、明是非,做到珍愛生命、尊重他人,傳承中華美德。

  針對遭受欺淩和暴力的學生,要求學校及時開展心理輔導,幫助學生儘快走出心理陰影,恢復正常學習生活。在校園暴力事件的通報工作上,既發揮警示教育作用,也不過分渲染事件細節,避免對當事學生造成二次傷害。

  此外,對實施欺淩和暴力的學生,《意見》也提出要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在依法採取適當矯治措施予以教育懲戒的同時,也要做到真情關愛、真誠幫助,注重對學生的內心感化,從心理上矯正學生內心所存在的問題。

  除了對學生的懲處和教育之外,本次《意見》加強了對家長的問責制度,強調管教孩子是家長的法定監護職責,引導廣大家長要增強法治意識,及時了解孩子的日常表現和思想狀況。未成年學生對他人的人身和財産造成損害的,要根據民法等相關法律法規,依法追究其監護人的法律責任。

  家長季女士告訴記者,孩子的問題也是家長的問題,家長追責能夠讓家長更重視對孩子的教育和日常監督。“平時只關注孩子成績,現在的規定對家長要求更高了,以後也要和老師多交流,注意孩子的日常表現。”季女士説。

  專家建議“治心病”最值得落實

  針對此次《意見》的出臺,有專家指出,關於校園暴力事件的懲治,對涉事學生的心理疏導遠比處罰更重要,目前多起校園暴力事件在學生的心理教育環節都存在較為嚴重的缺失,能否貫徹此次《意見》對學生心理教育的相關要求,是杜絕校園暴力的重點。

  記者觀察發現,僅在最近兩個月,多地發生的幾起校園暴力事件中,學校對涉事學生的心理輔導都存在一定欠缺。9月,一則名為“甘肅定西市工貿中專校園暴力”的視頻在網上傳播,隨後隴西縣教育體育局發佈公告顯示,學校僅對打人學生進行了談話了解和批評教育,並沒有開展心理輔導。

  10月,山東濰坊昌邑市文山中學一名男生在宿舍內被多名同學扇耳光的視頻在網路上傳播,隨後文山中學發佈情況説明稱,學校僅對被打學生進行了心理安撫,對於多名打人學生並沒有採取思想教育、心理輔導等措施。

  濟南一所中學的教師張敏告訴記者:“平時學校老師對學生的心理狀況也不夠重視,新《意見》出臺後學校應該會在學生思想教育、心理輔導這方面開設的內容更多一些。”

  北京師範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副教授何挺認為,針對校園暴力的教育需要一個綜合性的措施,學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很重要,發生校園暴力事件後,除對被傷害者進行心理安撫外,還要對暴力實施者採取心理輔導,從思想上對暴力行為進行矯正。

  多部門聯動機制有望成“中控大腦”

  此次《意見》中提到防止校園暴力事件要加強多部門的統籌協調,包括教育、綜治、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民政、司法、共青團、婦聯等部門組織,應成立防治學生欺淩和暴力工作領導小組,形成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齊抓共管、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工作合力。

  有專家表示,明確多元主體的共同責任,為學生創造安全健康的成長環境,是學校、家庭及各類社會機構等多元主體在內的全社會共同責任。此次提出的多部門聯動機制以及後續將成立的領導小組,有望成為解決校園暴力問題的“總指揮”。

  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吳鵬飛認為,校園欺淩現象頻發,與對少年兒童的教育方式有關,也與社會大環境有關。當下學校與家長多以學習成績為導向,而忽視了少年兒童良好行為的引導。解決此問題,要做出全方位的有效應對舉措,多個部門要聯合起來向學生普及法律知識,使學生從小就對生命健康有敬畏之心,不漠視他人的生命安全。

  網際網路上不少家長也呼籲,校園暴力屢禁不止,不能只歸結于學校管理問題,家長在教育上也存在不足,家長不僅要配合學校加強對孩子的道德、品格教育,也要多和孩子溝通,灌輸正能量的知識。網友“風中百合”説:“校園暴力,社會、學校、老師、家長都有責任,期待大家意識統一,能真正一起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學習生活氛圍。”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