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吐槽校企訴苦 職校生實習緣何三方訴苦?

2016-10-14 13:47:25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編者按:近來,甘肅、山東、陜西和廣西等多地曝出職業學校強迫學生實習的新聞,讓職校生實習再次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剃頭挑子一頭熱,學校積極聯繫,企業不太情願”,瀋陽市一所高職學校的老師楊曉蕊坦言,幫助學生找到專業對口的實習企業十分不容易。

編者按:近來,甘肅、山東、陜西和廣西等多地曝出職業學校強迫學生實習的新聞,讓職校生實習再次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實習是實現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為未來大國工匠做好技能培養的重要一環。職校實習亂象背後,是職業學校與企業的扭曲關係。針對亂象,重拳治理,加強法律監管只能治標,而繼續深化校企合作,建立産教融合體系才是治本之策。

今年上半年,王從陽的心裏就沒怎麼痛快過,“學的是網路技術,結果到公司生産線上給電腦硬體打包裝。這隨便找個人都能幹,這樣的實習能學到什麼東西?”2016年是王從陽在瀋陽某職業學院上學的最後一年,他被學校安排到一家軟體公司頂崗實習半年。他找到學校提出自己找實習企業,但校方提出,不在指定企業實習,將拿不到實習課程的學分,延遲一年給畢業證。

實習是職校學生走入工作崗位的必經之路。根據國家相關規定,中等職業學校學生要有1年以上的實踐學習時間,高等職業學校要有1個學期以上的實踐學習時間。

然而,學校訴苦難覓合適的實習企業,為了完成實習大綱,找到的企業與學生專業不對口;企業抱怨學生不能獨立頂崗,不能給企業創造效益,還要給學生開工資,增加負擔;學生吐槽學不到東西、工作時間長、實習工資低。

職校學生實習究竟出現了什麼問題?又應該如何提高職校生的實習品質呢?

學生吐槽實習諸多不滿

2015年,全國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人數為515.47萬,上百萬的職校生要到企業頂崗實習。

張蓉蓉學的是金融專業。去年,學校安排她們到瀋陽一家保險公司實習,實習期工資800元。張蓉蓉説:“每天和同崗位員工一起拉客戶,學的理論基本用不上。幹的活一樣多,沒有績效獎金,工資還不及他們的三分之一。而且同樣加班,領導一句話,回家了還得回來幹活,還沒有加班費,請假、缺勤要扣錢,感覺就拿我們當廉價勞動力使。”

張蓉蓉的經歷並非個案。2014年7月,家長投訴稱,遼寧一家金融職業學院196名學生被安排到“熱高樂園”保安、餐飲等崗位實習,實習期半年;2015年7月,長春一家科技學院工商管理學院老師以學位證為要挾強迫人力資源專業學生去賣二手房……記者梳理髮現,職校學生實習遭遇專業不對口、工作時間長、實習工資低等問題由來已久。

據問卷網對職校生的一項調查顯示,57.5%的受訪者認為,職校學生畢業實習中存在學校以實習“捆綁”學生的問題,56.7%受訪者發現職業學校在學生實習中充當“包工頭”。

事實上,針對職校生實習的諸多亂象,2016年4月,教育部等5部門制定的《職業學校學生實習管理規定》就進行了規範。規定要求安排學生每天頂崗實習不得超過8個小時,實習單位應向實習學生支付不低於同期同崗位正常工資的80%;學校和實習單位不得扣發或拖欠學生的實習報酬;並且不得以各種理由安排學生從事緊張工作或者加班,不得強制安排實習等。

然而,這些合理、合規的要求顯然在一些實習企業裏,並沒有得到落實。

學生學校企業都在訴苦

記者進一步調查發現,關於實習,抱怨的不僅僅是職校學生。

瀋陽一家機械加工廠人事工作人員李東宇告訴記者,並不是不願提供崗位接收學生實習,主要是很多職業學校教授的內容與我們企業最新的技術標準脫節,導致學生到企業後完全上不了崗,反倒成了企業的負擔。“我們經常會拒絕一些職業學校的實習請求。企業肯定是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如果職業學校培養的人才品質過硬,我們還是十分歡迎的”。

徐工(遼寧)機械有限公司工作人員陳冬飛告訴記者,他們集團很歡迎職業學校學生來實習,同時也會從裏面挑一些拔尖的人才聘為正式員工。但是企業員工正常的工作狀態就是高強度、加班,可一些實習生抱怨工作苦累,請假早退。“不能因為他們是實習生就區別對待,企業考核的是他們是否能夠勝任工作崗位,而不是吃不了苦、加不了班,這些會讓企業面對實習學生時説‘不’”。

“剃頭挑子一頭熱,學校積極聯繫,企業不太情願”,瀋陽市一所高職學校的老師楊曉蕊坦言,幫助學生找到專業對口的實習企業十分不容易。

楊曉蕊説,早些年,學校採取“放羊式”自主實習的方式,結果發現很多學生沒有實習,直接找親戚單位在實習報告上蓋章了事。於是,學校開始與一些企業合作,讓學生到指定企業去實習,結果,實習企業的環境往往很難讓學生滿意。

楊曉蕊給記者舉了個例子。比如,汽修專業學生對口的實習企業就是4S店或者汽車修理廠,可一個班就30多人,有的學校一個專業上百人,上哪找那麼大的4S店接納?1家店最多能接納5~6個學生,實習單位越多,派出的老師也就越多,根本沒有那麼多老師去管理。“為了讓所有的學生實習,只能去找一些生産製造類企業”。

郭輝負責實習對接工作,由於所在學校是一家普通的中職學校,競爭力不足。“好一點的學校,企業都主動向學校要實習生,我到處去找企業,可願意給我提供實習崗位的企業太少了” 。

關鍵是建立産教融合體系

職業、技能院校的學生進入企業實習,是當前職業教育“校企結合”的題中應有之義。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員姜大源説,在德國,職校生僅有30%的時間在校學習理論,70%的時間在企業裏的“企業教育中心”實習。企業教育中心與學生簽訂的是教育合同,而不是勞動用工合同,學生的實習教學和企業正常的生産運轉是分離的,這也避免了廉價用工、專業不對口等問題。

然而,在國內的校企合作中,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學校只想著把學生送出去,企業只想著把人招進來,至於學生的專業與企業提供的崗位是否匹配,並不在學校與企業的考慮範圍之內。

遼寧教育研究院副院長高鴻認為,職校生實習品質不高,關鍵還在於産教融合體系尚未建立起來。企業需求什麼崗位上的人才,職業教育院校就培養哪一類人才。結合市場導向,注重學生實踐技能,才能培養出社會需要的人才。因此,只有建立長效機制,才能讓職業院校和企業形成一種“雙贏”的模式。

姜大源稱,職業教育是一種“跨界的教育”,主體應該是“學校+企業”。政府要牽線搭橋,給校企合作提供平臺。不僅如此,什麼樣的企業有資格進行職校生實習教育;企業在成為職校實習基地後,可以獲得什麼樣的榮譽,稅收享受什麼樣的優惠政策,政府會主動為企業做什麼,一系列問題都應該有嚴格明確的法律規定。(記者 劉旭)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