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結束了在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的推免生復試,四川農業大學的孫思沒敢放鬆,馬不停蹄地回到酒店繼續復習。5天后,他還要參加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的推免生復試。
孫思的本科專業是土地資源管理,3年總成績排名第一,順利取得推薦免試攻讀碩士研究生的資格,並成為名副其實的“三跨”(跨專業,跨學校,跨地區)推免生。從大三下學期開始,他便開始準備推免生復試,自習室、實驗室、宿舍“三點一線”,不敢有絲毫的鬆懈。通過參加暑期的保研夏令營,孫思拿到了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生“直達車票”,這也是他收穫的第一個offer。
9月30日,孫思在拋出橄欖枝的3所名校中,選擇了“最適合自己的”。至此,他的漫漫保研路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2016年10月,中國高校傳媒聯盟在來自全國的1196名大學生中發起投票,48%的受訪者表示考慮跨專業讀研,29%的受訪者表示不會跨專業讀研,23%的受訪者表示不確定。同時,在面向159所高校、149個專業的319名本科四年級學生的問卷調查中,70.29%的受訪者屬於“三跨”考(保送)研生,22.46%的受訪者為基礎學科跨向應用學科。
“以興趣和愛好為主,就業考慮為輔”
3年前,高考成績出來後,理科生陳果聽從了長輩的建議,選擇在西南地區一所財經類高校讀財務管理專業。在這之前,她完全不了解該專業。同樣在填報志願時,和陳果來自同一個地方的文科生徐慧決定離開家鄉,選擇了北方一所財經大學的保險學專業。
來到學校後,徐慧發現自己不喜歡選擇的專業。彼時,學校給高考英語和數學成績突出的學生提供了一個機會——可以轉專業到CIMA(英國皇家特許管理會計師)或者ACCA(英國特許公認會計師)專業 。大致了解專業內容後,徐慧選擇轉到CIMA。“覺得是被高大上的名字唬住了,就選擇了轉專業。”她坦言。而現在,因為不想本科畢業就工作,也不想“以後天天對著賬本”,徐慧下定決心要考上陳果所在學校的金融專業。
雖然和徐慧一樣,本科專業都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但由於陳果讀的是財經類院校,學校開設的專業幾乎都與財經相關,所以陳果在本科階段沒有選擇轉專業。大四時,她決定考取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的MTI(翻譯碩士)英語筆譯方向的研究生,在她看來,“這可能是最後一次最有可能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選擇跨專業考研是陳果深思熟慮之後的結果。她喜歡英語,但考慮未來的工作,她認為翻譯專業比較容易就業,而且該校的MTI也與財經金融有關。與本科時選擇離家近的院校不同,這一次,陳果選擇了北方的學校。“趁讀研究生的時候去遠一點兒的城市體驗一下,人生要有一次遠行。” 她道。
而徐慧選擇從北方回到南方。因為興趣,她決定要考金融專業的研究生。確定專業後,她才選擇要報考的學校。雖然本科專業也在學習數學,但對於文科生的她,數學是“大學3年一直擺脫不了的陰影”。現在決定跨考金融,徐慧必須邁過數學這道坎,為此她只能每天不停地“刷題”。
陳果的情況和徐慧剛好相反。跨考到文科性質的專業,她覺得“要背得太多”“考得太寬泛”。在她要考的專業中還有一門百科知識,涉及中西方文化史、地理、民俗等,需要涉獵很多書籍。時間成為她最擔心的問題,“怕時間不夠,背不完”。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調查結果顯示,在選擇跨專業讀研的主要因素時,36.51%的受訪者表示主要“以興趣和愛好為主,就業考慮為輔”,19.84%的受訪者“想嘗試新的知識領域”,14.29%的受訪者“不喜歡本科專業”,12.7%的受訪者“完全出於興趣愛好”。
跨專業考研面臨的艱辛與選擇
孫思是劉鈺羨慕的對象。
“大學就應該好好學習!學習才是王道!”提到跨專業考研,四川大學新聞學專業的劉鈺這樣説道,“成績好可以保研,就不用考了。”劉鈺打算報考華中科技大學的社會學專業。
準備考研的日子讓劉鈺的作息變得規律。每天早上7點去自習室,晚上10點回宿舍,12點睡覺。劉鈺坦言自己是一個“熱愛自由的人”,平時喜歡往外跑,去新的地方經歷不同的事。現在為了考研,她需要把自己“困”在自習室。“我是一個多麼嚮往天空的孩子啊!”她感慨道,“現在連‘進城’吃頓飯,都要邊吃邊譴責自己。”
在劉鈺看來,傳播學和社會學有相同之處,比如在研究人際關係和人際互動的時候就有很多通用的理論。但對於她來説,社會學還是一個全新的學科,“完全沒怎麼接觸過”。她覺得自己的數學邏輯還不好,可跨專業考研時還需要考統計學。
在她看來,選擇社會學完全是因為愛好。她覺得如果自己沒有選擇跨專業考研反而會更累,“因為沒啥興趣”。面對一個新的知識領域,她很好奇,所以不會枯燥。如果失敗,她也表示不會接受調劑,直接選擇工作。
由於跨專業考研風險大,四川大學的徐愷本科是工科專業,在取得本專業的保研資格後,糾結之下放棄了想要考取經管類專業的想法,選擇了保送本專業研究生。“我最終還是屈服了。”他説。
鄭州大學廣播電視學專業的孫玲在獲得自己較滿意的工作機會後,便放棄了跨專業考取金融學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計劃。除了覺得自己著手復習的時間較晚,數學“短板”外,她坦言“‘三跨’真的好孤單,心理壓力挺大的。”
中國高校傳媒聯盟調查結果顯示,在選擇跨專業讀研的受訪者中,91.3%的學生選擇國內高校,其中74.6%的學生表示對跨考的專業“一般了解”,16.67%的學生表示“非常了解”,“完全不了解”的佔3.17%。55.56%的學生表示“只想考(保送)研到選擇的專業,不接受調劑。”
在確定自己要考的學校以及專業後,他們開始“惡補”自己從未接觸過的知識。或同陳果一樣獨來獨往于宿舍和自習室,早出晚歸,不敢有絲毫懈怠;或像徐慧一樣,和研友們互相監督,交流分享學習經驗。“其實我有時候覺得,在想做的事情面前,風險真的不會是讓人那麼害怕的部分。”陳果如是説。
“跨專業讀研是研究生培養 中非 常正常的一個現象”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學生選擇跨專業讀研、學校接收跨專業學生的報考是研究生培養中非常正常的一個現象。“如果是學術型研究生,那就考察這個學生有沒有學術興趣、學術潛能就可以了,如果是專業碩士研究生,強調社會經驗和跨專業的經歷,就更加正常。”
吉林大學管理學院物流管理系副教授張國權也表示,自己在接收研究生時,會樂於接收跨專業考研的學生。他舉例,擁有工科背景的學生,理論思維能力和做數學模型的能力可能比一般管理類的學生更有優勢。在他看來,本科主要是通識教育,所學知識相對粗淺。研究生第一年的一些課程“可以彌補本科時專業的一些欠缺”,同時,部分學校會要求跨專業讀研的學生旁聽一些本科階段重要的課程。西南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彭澤平同樣認為,很多考生跨專業考研如果出於喜歡,那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本科專業所學,從新的角度、用新的思維來研究自己所報考的專業。
“總體來説,大多數老師選擇研究生主要是看他有沒有研究潛力,好像不會特別關注他的專業。大家可以看到很多學校的招生簡章中鼓勵跨專業讀研。” 張國權説。
在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教授傅其林看來,興趣和能力是評價一個研究生非常重要的指標。“理解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尤其是邏輯思維,是選擇研究生時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同時還需要考察他的動力、對學術的興趣、對學術的追求。”
對於“很多跨專業考研的學生,通過幾個月的復習就能夠學完相關本科知識”的現象,熊丙奇認為這和研究生考試製度有關係。在他看來,現在的考研是全國統一考試加上專業課的考試,這對於部分學生來説只要按照書目來復習,準備統一的考試就可以了。而國外申請研究生,需要本科四年求學的GPA,大學期間參加學術研究的成果以及一些進行的相關研究作為申請資料。“因為國外關注的是本科期間表現出的學術能力、學習的能力以及申請相關專業的基本準備,這樣考察就更加全面一些。國內學生的概念就是‘我是這個專業,我就報這個專業的碩士,參加統一的考研’,這是考研製度導致的問題。”
熊丙奇認為,跨專業讀研是每個學生的個體選擇。學生本身的情況不一樣,大學自己的專業興趣不同,之後的職業發展規劃也不一樣。“如果説自己沒有這方面的興趣,盲目地跟風去選擇當然就是一個問題,包括考研、如何選擇考研的專業,都是個性化的,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