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艾滋病感染病例高速增長 八成源於"好基友"

2016-09-27 09:00:47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大學生艾滋病感染病例高速增長 八成源於"好基友",廣州:從2002年開始發現學生感染艾滋病病例,截至2013年底已累計117例,九成都是經同性的性傳播感染。在北上廣等大城市高校艾滋病情上漲的同時,一些中部省份高校學生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比如説湖南大學生艾滋病患者8年竟上升37倍。

  (原標題:大學生艾滋病感染病例連年高速增長,八成源於“好基友”)

  人民日報公眾號9月26日報道, “艾滋病”、“象牙塔”,兩個詞看似毫無瓜葛,如今卻被一串串急劇攀升的數字緊緊地捆綁在一起。

  日前,南昌市疾控中心公佈數據顯示,至2016年8月底,南昌全市已有37所高校報告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共報告存活學生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135例,死亡7例,近5年來,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年增長率為43.16%。

  聖潔的高校仿佛中了魔咒,揮之不去,特別是近幾年,學生“染艾”人數迅速增加……

大學生艾滋病感染病例高速增長 八成源於

  看看下列細思極恐的數字:

  北京:2015年1月至10月新增艾滋病病例3000余例,青年學生感染人數上升較快。近兩年,北京市大學生感染艾滋病每年新增100多例,以同性性行為傳播為主。

  上海:2015年共報告發現青年學生感染者92例,較去年同期上升31.4%。

  廣州:從2002年開始發現學生感染艾滋病病例,截至2013年底已累計117例,九成都是經同性的性傳播感染。

  在北上廣等大城市高校艾滋病情上漲的同時,一些中部省份高校學生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比如説湖南大學生艾滋病患者8年竟上升37倍。

  正如中國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中心主任吳尊友表示,“2011年到2015年,我國15~24歲大中學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凈年均增長率達35%(扣除檢測增加的因素)”,且65%的學生感染發生在18~22歲的大學期間。可謂是觸目驚心,如此發展下去,後果可謂不可想像。

  高校本為一方凈土,學習的樂土,創新的樂園,為何成為艾滋病重災區?艾滋病又是如何入侵象牙塔?

  高校染艾者八成源於“好基友”

  根據國家衛計委公佈的數據,性傳播是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徑,而在青年學生中通過男男性傳播感染已達81.6%,形勢非常嚴峻。

  以廣東為例,2002年至2015年,廣東累計學生艾滋病病例為630例,其中男男同性性傳播佔比70%;在江西南昌2011—2015年新發學生病例中,男男同性性傳播佔83.61%;湖南省從2007—2015年累計報告536例,這些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學生主要是男性,佔90%以上,傳播途徑以男性同性性傳播為主,佔69.6%。

大學生艾滋病感染病例高速增長 八成源於

  對此,吳尊友分析,大學生男男同性傳播感染者上升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兩個,一是早期對這部分人群不夠重視,監測不到感染情況,二是大學生剛從高中學業壓力釋放出來,對男男同性性行為感到新鮮,就想“嘗試一下”,但他們並不知道其中的風險。

  性觀念開放,性知識滯後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對於性話題及性行為的接受程度越來越高,2015年,針對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西安等34個城市的高校本科生,分男女、年級進行摸底調查研究顯示:接受調查的大學生中60.5%接受性解放、性自由,67.1%接受婚前性行為,近七成大學生接受未婚同居行為。

  大學生的性觀念、性心理、性行為雖然趨於開放化,可是對於性病知識的缺乏及預防能力卻令人堪憂。西安南郊某高校22歲男研究生小東(化名)怎麼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感染艾滋病,“一直不敢也不想檢查,總覺得距離我很遙遠。”外表斯文的小東説,他在讀研前就比較喜歡男性,“男友”都是經網路認識的,通過QQ聊天,等聊得投緣後就約會,“有四五個,長的交往幾個月,短的就一次”,大家在一起不問名字,也不用安全套。他自己也不知道是被哪位“男友”感染的,是否還有人因為自己而感染。

大學生艾滋病感染病例高速增長 八成源於

  以廣州10所高校600名在讀大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調查、小組座談等形式進行對性傳播疾病相關知識的調查中,發現大學生對性病的了解甚少,50%的學生表示“有所了解”,23%的學生表示“不了解”;在處理性病的問題上,54%的受訪學生選擇“自行去看醫生”,少數學生選擇“默默忍受”。

  甚至有的大學生認為自己離艾滋病很遠,不會被感染。廣州高校大學生防艾公益組織介紹,大學生“男男”之間沒有避孕需要,大多不會採用防護措施,導致“男男”成為大學生艾滋感染最高危的群體。

  教育宣傳的缺位

大學生艾滋病感染病例高速增長 八成源於

  連年高速度增長的大學生艾滋病感染病例對於學校、對於社會、對於每個家庭都將是一場噩耗。

  調查顯示,網際網路、書本、雜誌和跟同齡朋友交流是獲取性知識主要途徑。其中,不少男生通過網際網路、色情材料了解性知識。

  傳道授業的大學,卻忽視了人生的“必修科目”:性安全教育。

  陜西某高校教師劉聞,自己也是一位艾滋感染者,他説校領導往往對性教育聞之色變、避而不談。劉聞表示:沒有人願意談。如果談的話,可能社會上會認為,是不是這個學校有問題,會影響學校招生。

  有些高校即使開展性教育,也僅限于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那一天。陳子煌所在的公益組織曾在高校開展過講座,但效果不甚理想。陳子煌説,那些學生都不是自己來的,是學校團委下發命令,每個班要來多少個人,來加學分的。

大學生艾滋病感染病例高速增長 八成源於

  在教育部體衛藝司巡視員廖文科看來,高校防艾教育開展的最大阻礙,恰恰是某些高校管理者,沒有把它作為一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來抓。

  如果大學防艾知識課堂持續“失語”,學生們得不到健康、正確的教育,很可能誤入歧途甚至給他人帶來傷害。正如我們看到的結果,青年學生艾滋病疫情上升明顯,這些被感染孩子的人生悲劇已經無法再彌補。

  較低的自檢率和自知率

  南昌疾控每年主要對暗娼、吸毒人員、“男男”、性病門診、腎透析、無償獻血、青年學生進行檢測。專家介紹,疾控部門主動對這些高危人群檢測外,市民還可以享受免費自檢,但居民自檢率很不理想。比如,南昌去年艾滋病檢測55萬人次,除了重復檢測和外地人口,南昌艾滋病自願檢測人數還不足10%。“很多人還是礙于面子,不好意思,另外不少高危人群也抱有僥倖心理。”專家説。

大學生艾滋病感染病例高速增長 八成源於

  正是這種礙于面子,不好意思的心理作祟,艾滋病的自知率在我國也並不高。與美國等國家相比,中國艾滋感染者的知曉率,也就是自知率還處於一個相當低的水準。根據《中國青年報》2014年12月的報道,美國艾滋感染者的知曉率為75%,我國估算為54%。

  有些人是因為不想知道自己是感染者,因為擔心檢測出來後根治不了卻還要受歧視,找不到工作。“但這同時也意味著錯過了接受治療和關愛的機會,增加了傳播的可能,形成了一個非常負面的鏈條反應”,專家分析説。

  潛在的社會歧視是影響中國艾滋病感染者自知率較低的一個主要原因,而社會歧視存在的根本原因,還在於公眾對艾滋病的傳播方式還並不了解。

大學生艾滋病感染病例高速增長 八成源於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我國《艾滋病防治條例》中明確規定,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歧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病人及其家屬享有的婚姻、就業、就醫、入學等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對於在高校中日益龐大的這一群體,廖文科認為,高校一方面應該有針對性地普及和加強艾滋防控教育,另一方面,更要為這些已經感染了艾滋病毒的學生們完成學業提供方便。

  針對高校青年學生的防艾工作雖説是教育行政部門與高校的分內事,但是,我們的社會各界也應該有良知,來促進那些正處於青春期的大學生健康成長。

  還有,我們的家庭,尤其是我們的父母,不要以為孩子考上了大學就萬事大吉,放任孩子,這其實同樣會害了孩子,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孩子考上大學,作為家長,依然不能放鬆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性方面的教育,要有正確的引導,讓孩子安全度過青春危險期。

大學生艾滋病感染病例高速增長 八成源於

  高校何以成為艾滋病的重災區?這不是我們只需要思考的時候,而是我們需要面對、需要以實行行動來應對的時候。要將艾滋病毒逐出校園,不能再停留在口號,而需要我們整個高校、整個社會、每個家庭都聯動起來,共同發力將艾滋病的宣傳教育細水長流地進行下去。如果説曾經的失語已經難以彌補,那麼今天嚴峻的現實會倒逼我們行動起來。

  關心、關注大學生的健康成長,不只是因為他們是孩子,還是我們的未來和希望!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