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余人疑頂替高考 揭秘20年前高考作弊真相(組圖)

2016-06-20 09:10:36 來源:中國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今年6月,一封實名舉報信打破了小縣城的平靜。信中稱,如今在當地擔任公職的一對小夫妻,多年前曾冒用他人學籍考入大學。

千余人疑頂替高考 揭秘20年前高考作弊真相(組圖)

  江蘇省灌南縣是距離連雲港市區最遠的縣城,也許是較為偏僻的緣故,這裡很少得到外界的關注。今年6月,一封實名舉報信打破了小縣城的平靜。信中稱,如今在當地擔任公職的一對小夫妻,多年前曾冒用他人學籍考入大學。

  記者經過3天的調查發現,當年頂替學籍參加高考並最終化名生活多年的人不在少數。一位親歷者向記者透露,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僅灌南一縣,就至少有千余人頂替學籍參加高考,其中不少人如今已是當地相關職能機構的主要負責人。

  舉報

  有人實名舉報:

  奇怪的三姓之家

  舉報人名叫趙長江,是當地一家培訓機構的老闆。被舉報的則是一對夫妻,丈夫孫大勇目前在灌南地稅局工作,而妻子汪昌梅則為灌南高級中學的在編教師。據了解,趙長江和汪昌梅曾經在同一所學校共過事。今年年初,兩人因為一些小事産生衝突,後矛盾一度加劇,甚至鬧上了法庭。

  “我也是偶然發現的,開始一直叫他程大哥,後來才知道地稅局的人都叫他孫大勇。但是他兒子卻姓程,一家三口怎麼會有3種不同的姓呢?我感覺到蹊蹺,就找人查了一下,發現不對勁,所以就舉報了。”趙長江説,就在他和汪昌梅夫妻的矛盾一度惡化的情況下,他突然從同學處得知,孫大勇一家三口有3種不同的姓。進一步查詢後,趙長江發現了更大的秘密,汪昌梅和孫大勇實際上並非兩人的真實姓名,“孫大勇真名叫程如法,他愛人汪昌梅的真名叫顧春麗。”

  一家三口怎麼會有3種不同的姓氏?6月15日,為辨明趙長江的説法,

  記者通過當地公安機關查詢了孫大勇的戶政資訊,沒想到,結果與趙長江所描述的完全一致。按照常理,子女的姓氏應該和父母保持一致,但這個奇怪的三姓之家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夫妻兩人

  均冒用他人學籍參加高考?

  一家3姓的奇怪現象引起了趙長江的注意,而在進一步調查中,趙長江獲悉,孫大勇一家之所以會出現奇怪的3姓現狀,主要是因為,早在20多年前,這對夫妻在考大學時,冒用了他人學籍。得知這一情況後,趙長江隨即在網上發佈了一封實名舉報信。

  這封題為“連雲港灌南縣地稅工作人員、灌南中學教師頂替他人學籍升學”的實名舉報信徹底打亂了孫大勇夫婦的生活,舉報信稱,汪昌梅和孫大勇二人,皆非本人真實姓名,二每人平均是冒用了他人學籍上的大學,其中汪昌梅原名叫顧春麗,孫大勇原名叫程如法,兩人的孩子就姓程,舉報信也詳細列出了二人戶籍所在地,並稱,冒名之事在二人的親戚和鄰居中,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這個3姓之家的由來是否真的是因為頂替學籍參加高考?現代快報記者隨後進行了調查。

  調查

  村民只認識顧春麗,

  家人:收到錄取通知書才知道名字被改

  6月15日,現代快報記者找到了汪昌梅的老家。當地村民對“汪昌梅”頗為陌生,但提起顧春麗,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小三在縣城教書,她爸爸是我們這有名的 ‘顧大將’,女婿在稅務局。”一位村民介紹,顧家姐妹4人,顧春麗在家排行老三,其父親當過兵,在村裏頗有些名望。因為是村裏為數不多的大學生,提起顧春麗,大部分村民都一臉羨慕。

  幾經輾轉,現代快報記者找到了顧春麗的父親。他向記者證實,目前在縣城教書的“汪昌梅”確實就是自己的女兒顧春麗,女婿的真名也不叫孫大勇。不過,老人並不清楚頂替學籍的事情,他們只知道,女兒顧春麗先後兩年參加高考,第二年考中大學,他們是在收到錄取通知書時才知道,女兒的名字被改成了“汪昌梅”。

  “我問她名字是怎麼回事,她説學校讓改的,説還能改回來。當時也沒在意,都以為能改回來,後來發現改不了。”老人説,雖然女兒名字徹底改了,但是,生活上似乎並沒有受到太大的影響,回到村裏,大家還習慣叫女兒以前的名字,在外面,則用這改後的名字。

  當事人承認頂替學籍:

  “學校讓改的”

  採訪中,顧春麗的父母向現代快報記者透露了一個重要的細節,按照他們的説法,因家庭貧困,顧春麗讀書非常認真,高中時以優異成績考入灌南縣最好的中學。不過,在當時那個年代,高招錄取率很低,在第一年的高考中,顧春麗未能如願錄取。“當時校長上家裏來,動員她到白皂去復讀。”按照老人的説法,為了讓女兒回到鄉鎮中學讀書,學校給出了優厚的條件,免除了顧春麗的學雜費。

  這一説法得到了顧春麗本人的證實。6月16日,顧春麗夫婦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採訪時承認高考頂替他人學籍一事,不過,據顧春麗介紹,因家庭貧困,在白皂中學(當時的名稱)領導的動員之下,她最終回到老家復讀。顧春麗清楚地記得,高考前夕,學校老師曾拿出一張表格讓她填寫,上面的名字就是“汪昌梅”。

  “我問老師,老師説,就按照這樣寫,以後還能改回來。”顧春麗介紹,由於當時年齡較小,她並不知道頂替了他人學籍後,就無法再改回原來的名字,這意味著她要一輩子過上改名換姓的生活。

  程如法所遭遇的情況與妻子相同,1992年高考失利後,他選擇了復讀,也正是在復讀那一年,他被學校要求改名“孫大勇”。“我預考的成績高出分數線一百多分,這個根本就不是問題。”顧春麗坦言,當年確實曾聽説復讀生參加高考,錄取分數線要比應屆生高出不少,但因為成績非常優秀,他們並非最終的獲利者。

  灌南疑有千余人

  頂替學籍參加高考

  顧春麗和程如法雖然同為灌南縣人,但兩人老家並不在一個地方,上學時期也並無交集。1993年高考中,顧春麗順利被淮陰師範錄取,而程如法則如願進入一所稅務學院讀書。大學畢業後,兩人又先後回到灌南老家工作,機緣巧合的是,改名換姓後的程如法與顧春麗在灌南白皂相遇了。 “當時她在白皂教書,我在那邊做稅務工作。”程如法向現代快報記者介紹,直到兩人相熟、戀愛之後,他才知道妻子也和自己一樣,都因為頂替他人學籍參加高考,而過起了化名生活。

  “那個時候,這樣的情況很普遍,其他的不知道,光我們學校,現在還有印象的就有四五個。”程如法夫婦介紹,像他們一樣頂替別人學籍參加高考的現象,在當時的灌南縣較為普遍,光1993年的白皂中學,就至少有四五個類似的情況。而整個灌南縣當時共有20多個鄉鎮,幾乎每個鄉鎮都有一所中學,再加上縣城中學,當年究竟有多少人頂替學籍參加高考,根本無法算清楚。而據夫妻倆透露,如今,不少當年化名高考的學生都在灌南縣工作,有的已經成了當地政府的重要官員,但仍然用著別人的名字。

  在調查過程中,現代快報記者通過相關渠道獲得了一份在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初灌南縣部分化名高考考生名單,如公安系統的石某,教育系統的王某、趙某等人,其中多人在當地機關單位任職,不少人已身居校長、副校長要職。6月17日,根據這份名單,現代快報記者輾轉聯繫了部分親歷者,現任灌南縣某中學副校長的楊某就是其中一例,據他坦言,參加高考時,本姓苗的他因頂替他人學籍改成了現在的名字,好在改後的名字與母親同姓,回城參加工作後,他到當地公安機關將原來的名字改成了曾用名。

  儘管名單上的很多人不再願意提及過去的事情,據楊某估算,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十幾年間,光灌南一個小縣城,就至少有一千人通過這種方式參加了高考。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在當時,這樣的情況已然成為公開的“潛規則”。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