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導遊自由執業遇冷的現象,知名旅遊專家、中國未來研究會旅遊分會副會長劉思敏博士告訴記者,“完全在預料之中”。
劉思敏説,開展導遊自由執業,順應了歷史發展,也要遵循市場規律。“其實,單獨請導遊的費用是很高的,普通人享受不起這個服務。先前團隊的形式十幾個人或者幾十個人分攤導遊費用,比單獨請便宜很多。”劉思敏稱,現在需求多元化了,也有人想要開展個性化的深度遊,但是這些需求仍然佔少數。“雖然選擇自由行的遊客佔多數,但是一提到要額外增加成本,很多人就不願意了。特別是,現在市面上還有為數不少的低價團,存在價格對比。這就讓導遊自由執業變得叫好不叫座。或者説,看上去很美,實際上沒有需求。即使有需求,實際也沒有支付意願。”
劉思敏直言,導遊自由執業要大規模發展起來,還要經歷長時間的市場培育期。首先,平臺方要大力推廣,依託媒體報道進行廣而告知。“導遊自由執業媒體炒得很熱,但在旅遊者之間並不熱,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去哪找導遊。”其次,導遊服務費要更加市場化。“導遊可以自己設費用標準,平臺只提供參考價,但不強制價格,導遊可以定得更低,也可以定得更高。基本的勞務價格,要由市場供求決定。但是,導遊服務提供給遊客時,在平臺上要進行明碼標價。”第三,平臺要負起監管責任。既要嚴格準入機制,也要加大監管力度。在發生遊客投訴時,平臺有義務進行先行賠付,而不是推給導遊,更不是推給遊客。至於是否要嚮導遊收取一定金額的保證金,收多少,也要根據市場調節。“高了,沒人來。低了,風險就大了”。
劉思敏還建議,對於導遊責任險問題,應持推廣態度,不應強制規定。“降低門檻對於目前帶動導遊自由執業具有重要意義。畢竟旅遊所導致的風險相對較小。應先引導兼職導遊到平臺上去樹立個人品牌,這樣對平臺的依賴性相對不大,也有利於後續的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