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天坑群”內發現的飛貓。陜西省國土資源廳供圖
中新網西安11月24日電 (燕武 張一辰)“這項重大發現,不僅填補了世界岩溶地質研究空白,增加了生物研究原始樣本,更豐富了中國乃至世界地質遺跡旅遊資源,具有重要的科學和藝術價值。”陜西省國土資源廳廳長王衛華24日表示。
記者24日從陜西省政府獲悉,該省漢中地區發現世界罕見的“天坑地河”地質遺跡資源,初步調查發現地質遺跡資源200余處,其中天坑49處(超級1個、大型17個、常規31個),直徑50至100米的漏斗50余處,洞穴50余處,其他如峰叢、洼地、石林、地縫、峽谷、湖泊、石芽等岩溶地貌景觀60余處。
圖為天懸天坑仰視圖。陜西省國土資源廳供圖
據陜西省地質調查院院長茍潤祥介紹,學術界一般認為除北緯24至31度區間以及南、北緯20度範圍內之外不會存在天坑地貌結構。此次發現的“漢中天坑群”成群分佈,規模巨大的洞穴廊道、地縫、峽谷、臺原型岩溶石林及湖泊等岩溶景觀類型齊全,組成完整岩溶地貌系統,具有一定典型性。
圖為坑底溶洞內分佈的石鐘乳。陜西省國土資源廳供圖
據了解,該“天坑群”地質遺跡分佈在北緯33度附近,總面積5019平方公里。地質遺跡分佈的最核心區域,地勢險要,人跡罕至,岩溶系統完整,生態系統良好,各類地質遺跡均保持原始狀態、自然狀態、天然狀態,基本未受到人為干擾和破壞,是最為完整、最具自然狀態的世界級地質遺跡。坑內有原始林區,瀑布等景觀,併發現少見的植物和飛貓。部分坑底還有溶洞,洞內分佈有石鐘乳,石筍,石田,石珍珠等地貌。
“岩溶地區地質脆弱,是不可再生的地質自然遺産,需要制定系統的保護方案。”王衛華表示,將適時啟動國家乃至世界地質公園和自然遺産申報工作,並建立天坑群岩溶地質研究工作站,對天坑群地質遺跡的成因、演化及其生物多樣性開展長期觀測、探測和研究工作。
據悉,在此之前,全世界發現並確認的天坑大約130多個,均位於北緯24至31度之間和南、北緯20度以內。其中有93個天坑分佈在中國廣西、雲南、貴州、四川以及重慶等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