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遇也是久別重逢—解讀中國新"天神"交會

2016-10-20 09:39:52 來源:西部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在交會對接以後,兩名中國航太員利進入組合體。

 

  資料圖:神舟十一號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宿東 攝

  中新社記者 張素 梁曉輝

  中國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19日成功實現自動交會對接。“天神”交會,舉世矚目。

  用一組數據可以直觀反映兩者相遇的難度:交會軌道距離地面393千米,外部環境低至零下269攝氏度;“天宮二號”全長10.4米、重8.6噸,“神舟十一號”也有8噸多重,為讓兩個“大傢夥”在每秒7.9千米的飛行速度下對接,地面飛控中心進行了5次遠距離導引控制。

  數據顯示,全世界航太器交會對接活動的故障率超過8%。但如果不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不闖過這道“鬼門關”,建設空間站只能是“海市蜃樓”。

  截至今日,中國已經成功開展了7次空間交會對接,充分驗證了自動和手控交會對接技術,距離建設空間站的目標更進一步。

  在“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交會對接以後,兩名中國航太員景海鵬、陳冬順利進入組合體。這一幕似曾相識,正如有句臺詞所説:世間所有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2011年11月,“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成功實現首次交會對接。緊接著,“神舟九號”、“神舟十號”分別在2012年6月、2013年6月搭載航太員,各與“天宮一號”進行過兩次交會對接。

  不過仔細去看,每一次“重逢”都依舊新鮮。

  “我們在‘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設計研製過程中,從硬體和軟體兩個方面齊動手,不斷優化組合體控制技術,打造出了最佳‘天神’組合。”中國航太科技集團五院院長張洪太對記者説。

  張洪太舉例説,為盡可能多地吸收太陽能,五院設計師研製出性能更優的光學成像敏感器,使組合體上的太陽能帆板對陽光捕捉效率提升數十倍。新增的“連續快速機動”技術,扇動太陽能帆板即可靈活轉動“身體”,以最佳角度朝向太陽,組合體由此保持充足的能量供應。

  航太科技集團五院總體部的研製團隊致力於為“神舟十一號”披上更可靠的“外衣”,抵禦太空環境裏的炙烤、寒凍以及“兇猛來襲”的高能粒子。

  這次相遇還首次模擬了未來空間站的交會對接方式,即載人飛船利用自身機動能力去追蹤空間站,被比喻為“追吻”。具體來説,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研製出鐳射雷達並安裝在“神舟十一號”上,待相遇時雷達發出鐳射束,照射到“天宮二號”上形成返回信號,系統繼而計算分析出距離、角度等飛行參數。

  此外,載人航太器的一個重要標誌是手動控制系統。航太科技集團五院的設計者對此持續改進,把成熟衛星救命技術應用到飛船手控,一旦飛船姿態失控,航太員只需操作幾個按鈕就可以建立正常姿態。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30天后,“神舟十一號”將與“天宮二號”分離,前者的返回艙護送兩名航太員返回地球,後者在軌等待與2017年發射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相遇。那時將會更加新鮮——中國將首次驗證“太空加油”。(完)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