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小葉槭
形與色
五小葉槭是中國四川雅礱江流域的特有物種,生長于海拔2200-3000米的河谷地帶。
它在秋季葉子先由綠變黃,之後會變成金紅色,跟楓葉有些相似,不過葉片更細長。
因為獨特的葉形和絢爛的色彩,在發現之初,就被引種到國外栽培,被譽為世界上最具觀賞價值的兩種槭樹之一,與中國著名觀賞樹種鴿子樹齊名。
身世坎坷
1929年,奧地利博物學家在木裏發現。
由於生態環境改變等因素,國內外植物學家曾認為五小葉槭已在原産地滅絕。
1982年,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九龍縣雅礱江支流九龍河邊,意外發現了五小葉槭的野外種群。
亟須搶救
目前,野外種群僅剩500株左右,亟須搶救性保護。但是,五小葉槭至今沒有列入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名錄中。
四川省林科院的專家已研究成功人工繁育技術,栽種出一萬餘株。
他們制定的地方標準已通過專家審定,這對拯救五小葉槭“具有相當大的意義”。
五小葉槭,這個多數人都很陌生的物種名稱,近年屢次引起專家關注,出現在公眾視野。這個四川特有、極具觀賞價值的世界“極危”物種,殘存于木裏、雅江、九龍和康定四縣,野外種群僅余500株左右,比野生大熊貓的數量還少。
一個好消息是,四川省林科院馬文寶等專家已研究成功人工繁育技術,目前栽種出一萬餘株,他們制定的地方標準《五小葉槭播種育苗技術規程》日前已通過專家審定,最快將在年內發佈。
它是誰?
漂亮,極危 一度消失近半個世紀
五小葉槭是個什麼樹種?絕大多數公眾都難以給出答案。這並不奇怪,因為它的珍稀罕見,植物學家都一度認為它已在野外滅絕。
發表在2010年12月期《四川林業科技》的文章《四川雅江縣珍稀瀕危植物五小葉槭》介紹到,五小葉槭最早為奧地利博物學家洛克于1929年在木裏發現,由德國教授Diels于1931年命名。
由於五小葉槭原生分佈區森林採伐嚴重,生態環境受到很大改變,加之原有資料記載五小葉槭分佈區不夠詳細,直到上世紀80年代初,國內外植物學家普遍認為五小葉槭已經在原産地滅絕。
直到1982年,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九龍縣雅礱江支流九龍河邊,意外發現了五小葉槭的野外種群。這一消失了近半個世紀的珍貴物種再次出現,立即引起世界植物學界的關注。此後,五小葉槭又在木裏縣、康定縣、雅江縣被發現。
截至目前,已知五小葉槭野外種群都分佈在四縣的雅礱江河谷地區,野外種群僅剩500株左右,按照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的標準,屬於極危物種,亟須搶救性保護。
五小葉槭具有獨特的葉形,四川省林科院馬文寶副研究員介紹稱,五小葉槭的葉子在一個點上分成五片細長葉子,在秋季葉子先由綠變黃,之後會變成金紅色,跟楓葉有些相似,不過葉片更細長。因為獨特的葉形和絢爛的色彩,在發現之初,就被引種到國外栽培,成為著名的觀賞樹種,被譽為世界上最具觀賞價值的兩種槭樹之一,在西方園藝上與中國著名觀賞樹種鴿子樹——珙桐齊名。
但與珙桐被列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地位不同,五小葉槭因為種種原因未能列入保護名錄,因此未受到法律嚴格保護,這也成為其種群稀少的原因之一。
多艱難?
3年繁育萬株 五小葉槭種群數量穩定了
現為四川省林科院副研究員的馬文寶與五小葉槭結緣,是在2012年。當時身為植物學博士的他到甘孜州考察,推進“川西景觀植物篩選與高效繁育技術”項目,在詳細了解了五小葉槭後,他和同事決定對其進行人工育苗保護。
昨天,馬文寶向成都商報記者講述了他研究和培育五小葉槭的歷程。
“五小葉槭的原生地環境和它的種子、幼苗需要的生存環境有很大的矛盾,雅礱江河谷地帶屬於幹熱河谷氣候,土壤薄、蒸發量大。但五小葉槭的種子萌發需要很好的濕度條件,幼苗需要較為厚實的土壤,兩者之間的矛盾使得野生五小葉槭自我更新存在很大困難。”
有研究者認為,正是因為五小葉槭的原生環境受到人為破壞,使得其幼苗得不到很好的生長條件才導致其野外生存困難。
馬文寶和同事從2013年開始異地移栽五小葉槭,讓其果實萌發並建成幼苗。“經過幾年對五小葉槭種子萌發的觀察,發現其萌芽率不到20%,這是一個比較低的水準。”
為了提高種子萌芽率,馬文寶和同事摘除了種子的種翅。“種翅就是種子邊上類似翅膀的部分,它的存在是植物為了讓自己的種子飛得更遠,以免和母株競爭和近親繁育。我認為五小葉槭種翅會抑制其種子發芽,所以在人工繁育時會揉掉,以提高發芽率,目前來看是有效果的。”馬文寶説。
3年以來,四川省林科院在九龍縣、瀘定縣新興苗圃、古藺順家山現代林業示範基地和省林科院唐昌基地進行了近地保護和遷地保護,“目前人工繁育的植株約有一萬株,三年生苗木已經長到一米五六的樣子,”穩定了五小葉槭的種群數量。
怎麼救?
寫本“書”“完成這部規程對五小葉槭的存亡有重大意義”
在多年人工繁育經驗的基礎上,馬文寶和同事完成了四川省地方標準《五小葉槭播種育苗技術規程》(下稱規程)。他介紹稱這部地方標準日前已經通過專家評審,最快將在年內發佈。
馬文寶介紹,規程詳細介紹了人工繁育五小葉槭的技術,比如採摘種子應在11月中旬進行,萌芽應在次年4月,幼苗培育需要的條件等等。
在馬文寶看來,完成這部規程對五小葉槭的存亡有重大意義。“首先是有助於恢復種群數量,有了大量的人工種群,才便於進一步研究其習性。而在應用層面,極具觀賞價值的五小葉槭如果可以應用在園林上,也可以讓大家鑒賞這種珍稀而美麗的植物。”
求關注
幼苗已送成都市植物園,長大便會與市民見面
馬文寶介紹,四川省林科院去年將一些幼苗送給成都市植物園繁育,以便以後與成都市民見面。
市植物園科技科的一位工作人員介紹,目前省林科院送來的幼苗和他們自己栽培的苗木一起,都還在苗圃裏繁育,暫時不便對公眾開放,待到幼苗長大便會與市民見面。
馬文寶更希望隨著五小葉槭與公眾距離越來越近,讓大家了解和關注這種美麗而又珍稀的物種,從而更有力地保護五小葉槭的野外種群。
而令人不安的現狀是,由於沒有法律的庇護,公眾缺少對其的認知,五小葉槭野外種群的生存仍然受到人為的威脅,當地人砍柴、周邊工程建設都會讓一些種群遭受滅頂之災。
當然,五小葉槭近年也受到多方的關注和保護,人民網曾報道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成立了拯救五小葉槭工作組。
“如果這部規程在中國保護、拯救五小葉槭的工作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我們會備感欣慰,畢竟,還有什麼能比拯救了一個物種更讓植物學者更興奮呢?而如果五小葉槭這個四川特有物種在野外滅絕了,則是我們這一代人的罪過了。”馬文寶説。
成都商報記者 李秀明
原標題:比楓葉好看,比熊貓少見 拯救五小葉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