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pi醬和羅輯思維“分手”網紅的未來該何去何從

2016-11-25 11:26:2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孫奇茹 責任編輯:王雪 字號:T|T
摘要】日前,羅輯思維和papi醬“分手”消息坐實,令人扼腕。papi醬“被甩”的背後,是網紅影響力“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尷尬現實,這也讓人們對網紅經濟熱潮“觸礁”的擔憂逐漸加深。

  羅輯思維和papi醬聯合舉行的貼片廣告拍賣會創下2200萬天價的一幕,仍然讓人記憶猶新,而這段“人氣資本”和“爆款網紅”的聯姻卻並沒有走得太長久。

  日前,羅輯思維和papi醬“分手”消息坐實,令人扼腕。papi醬“被甩”的背後,是網紅影響力“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尷尬現實,這也讓人們對網紅經濟熱潮“觸礁”的擔憂逐漸加深。

  分手或因“志趣不投”

  兩天前,papi醬的經紀人兼公司法定代表人楊銘在微信朋友圈聲明,“羅輯思維在明確‘得到’業務後,原價退出了所有投資項目,我們只是其中一家”。(“得到”是羅輯思維推出的一款知識變現平臺)至此,邏輯思維與papi醬低調分手的傳言被證實。

  更令人唏噓的是,“原價”兩字意味著,在利用雙方合作後8000元一張門票的拍賣會、新媒體界廣告“第一拍”等名頭賺足了用戶眼球之後,羅輯思維沒有為papi醬支付一分錢,就“原價”收回了承諾投資退出了這場合作。

  其實,根據此前的公開表態,對於投資papi醬等項目,羅輯思維早就心生悔意。“投資這件事兒要畫句號了,再也不能做了。”今年7月,羅輯思維CEO脫不花對外表示,“不是我們投資得不好,我們投的都是很好的公司,但就是因為他們太好,投資上我們可能要賺很多錢,我們就容易受到誘惑。所以,這是我們的恥辱,為什麼?説明你沒有把精力放在你最該幹的事情上。”

  將投資稱為自己的“恥辱”,似乎羅輯思維已經痛下決心,專注于自己“老本行”內容生産,專注于其今年大力推出的“得到”知識變現業務,而不再分心投資。

  再往前看,即便在雙方的“蜜月期”,羅輯思維對於papi醬到底能紅多久就已心存疑慮。“很多人説網紅是長不了的,我同意,所以我們要一次性地把未來收割掉,落袋為安。”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曾毫不避諱地表達儘早“收割”papi醬影響力收益的態度。

  網紅“長青”路並不平坦

  除了在影響力盛極一時的情況下通過廣告、電商“變現”,網紅們試圖探索“長青”的道路並不坦蕩。

  在papi醬視頻貼片廣告最終以2200萬的天價成交之後,papi醬此後的一系列商業試水都表現平平。今年6月,跟隨魔獸電影上映之風,papi醬推出了一款魔獸主題的T恤,讓papi醬的淘寶店“醬心智造”進入公眾視線。在297件T恤36分鐘內搶購一空,大家都以為papi醬將步大多數網紅後塵靠電商變現後,這個淘寶店舖卻自此靜默,再無新品上架。

  同時,papi醬還推出了獨立運營的開源內容平臺——papitube,以尋找價值觀一致的、好玩的創作者一同創作。然而,在當下眾多短視頻平臺百花齊放、網紅爭鳴的背景下,papitube也很難複製昔日papi醬一鳴驚人的輝煌。

  目前,papi醬的微信公眾號閱讀量保持在20萬左右,篇篇仍然能實現“10萬+”閱讀量,但是,人們對其內容的新鮮感程度卻明顯下降。數據顯示,papi醬視頻全網播放量整體趨勢走低,尤其是8月後,papi醬視頻播放量低於均值,與高峰期相比甚至縮水大半。打賞數量從3月份的3000次左右下降至7月份的1000次左右,最近的幾期,打賞人數甚至不足百人。

  知識變現能跑贏網紅?

  與“短視頻界女神”papi醬稍顯平淡的網紅變現路不同,在年初的雙方聯姻之後,羅輯思維在內容變現上的探索卻喜訊頻傳。

  今年6月,羅輯思維旗下知識變現App“得到”上線了資深媒體人打磨了半年的付費內容産品《李翔商業內參》,當日訂閱數就達到了1.4萬,累計訂閱數更是達到8萬,訂閱標價為199元。目前,這一付費訂閱産品累計成交額已經接近1600萬元,收入由內容方、平臺方分成。同時,中國著名天使投資人、連續創業者、曾經的比特幣大神李笑來專欄《通往財富自由之路》訂閱價格同樣為199元,累計成交額已然突破1800萬元。

  除了引入李翔、李笑來這樣的嚴肅內容生産者,羅輯思維也通過新玩法來吸引喜歡嘗鮮的用戶需求。10月19日,羅輯思維公開拍賣20張20年之後的跨年演講雙人VIP票,門票的兌換日期也將在20年後,而彼時演講主人公羅振宇將已經是61歲。有趣的還有價格機制,每票定價9999元,如果無人競拍則每分鐘降1000元,最終票歸先出價者。最終的結果是,所有票全部被“秒”光,甚至有幾位用戶超拍,最終只能退款處理。

  “在2016年風口的趨勢下,網紅形成了一波浪潮。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股浪潮的高峰似乎已經過去,礁石逐漸露出海面。這對於仍未能找到自身內容延續和盈利方式的網紅來説絕對不是個好消息。”對於papi醬“被分手”,資深科技媒體從業者李賡如是評論。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