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副主任醫師家中猝死 離世前做了一天手術

2016-09-26 09:56:56 來源:大眾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高靜 字號:T|T
摘要】9月21日淩晨,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外科副主任醫師楊明被發現猝死家中,年僅45歲。公開資料顯示,楊明從事臨床工作20餘年,是安徽省抗癌協會理事,尤其擅長頭頸,乳腺,消化道腫瘤的診斷和外科治療。

  原標題:蚌埠一醫生猝死 離世前做了一天手術

  中安線上訊 9月21日淩晨,蚌埠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腫瘤外科副主任醫師楊明被發現猝死家中,年僅45歲。公開資料顯示,楊明從事臨床工作20餘年,是安徽省抗癌協會理事,尤其擅長頭頸,乳腺,消化道腫瘤的診斷和外科治療。

  當日淩晨,最先發現楊明出事的是楊明妻子,當時楊明已經渾身青紫。由於家離單位很近,楊明被立即送到醫院搶救,蚌醫附院整個腫瘤外科甚至整個醫院都出動了,但最終還是沒有搶救成功。9月21日10時,楊明被宣佈臨床死亡。據楊明同事介紹,楊明20號做了一天的手術,懷疑是感染性心肌炎,沒有得到及時的救治,從而導致猝死。據了解,楊明平時身體健康的,熱愛騎行,上周還從蚌埠騎行到南京。

  新聞連結:

  3月2日,西安交通大學醫學院精神科閆潤梔醫生,持續1個小時搶救患者後,自己再也沒有起來,年僅28歲。

  3月8日,浙江大學附屬邵逸夫醫院麻醉科女醫生蓉英,夜班後不幸猝死,年僅28歲。5月15日,福建某醫院一名外科醫生鄧榮文,運動後突感身體不適,心臟驟停,隨即被送往醫院,年金26歲……這都是今年發生的醫生猝死事件。近年來,醫生過勞、猝死事件頻發。工作壓力,加上飲食不規律、生活作息紊亂,讓醫生成為猝死高發人群。

  “猝死”一般不會無緣無故地發作,只有當精神緊張、生活不規律、過度勞累成為常態,“隱患”才可能被引爆。有人總結:廣告人員、醫務人員、媒體工作者、警察、運動員屬於猝死高發人群。除了較為劇烈的運動,持續6個月的疲勞就可能進入導致或者是引爆“隱患”的時段。所以,很多猝死屬於過勞死或者運動死,本質都是透支了身體機能的極限。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這些年猝死的年齡有進一步年輕化的趨勢。其實,猝死的發病徵兆並不多,特別是有特異性和有價值的徵兆。也正因如此,猝死易出現在年輕人身上。年輕人大多認為自己身體素質好,不太在意健康狀況,有點兒難受的感覺,通常不會立即就醫,而一旦出現惡性病因,往往猝不及防。其實在很多人猝死之前都是會出現一定的疼痛反應的,這個反應是最容易被我們感覺的到,也是最為感知的疾病信號。當感到胸部出現劇烈、緊縮、壓榨性的疼痛,且感到透不過氣時,就要提高警惕。雖然猝死如此兇猛,卻並不是完全無法挽救。專家表示,猝死發生後的“黃金4分鐘”為搶救的最佳時機,在這個時間內,如果給病人實施有效的心肺復蘇,病人的生命是極有可能被挽回的。現場心肺復蘇術主要分為三個步驟:打開氣道,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壓。

  來源:中安線上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