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人類是否能踏上“不死之旅”

2016-06-20 09:13:5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夏斌 責任編輯:王雪 字號:T|T
摘要】不少科學家相信,通過控制細胞的分裂次數和程式,人類有望活到120歲。谷歌首席未來學家庫茲韋爾日前更是放出驚人之語:2029年,人類將開始“不死之旅”,到2045年將實現永生。這樣的“異想天開”會成為現實?

  6月11日,上海最長壽的老人李素清與世長辭。這位110多歲的長者,過去幾年一直在與肺炎作戰,可惜這次再也沒能扛過去。

  歷史上,人類經歷了霍亂、天花、結核病的肆虐,但最終都取得了勝利。不少科學家相信,通過控制細胞的分裂次數和程式,人類有望活到120歲。谷歌首席未來學家庫茲韋爾日前更是放出驚人之語:2029年,人類將開始“不死之旅”,到2045年將實現永生。這樣的“異想天開”會成為現實?

  奈米和生物技術助力永生?

  庫茲韋爾把“不死之旅”的開啟,建立在奈米和生物技術上。他認為,奈米技術將能修復和存儲人體器官和肢體,而逐漸發展的生物技術則能激活端粒酶。端粒酶是在細胞中負責端粒延長的一種酶。它藉由把端粒修復延長,可以讓端粒不會因細胞分裂而有所損耗,使得細胞分裂的次數增加。而現有研究證實,細胞分裂次數的多少,與人的壽命長短成正向關聯。

  具體來看,庫茲韋爾的設想基於以下三個理由:

  一是到2020年左右,人類將開始使用奈米機器人接管免疫系統。到2030年,血液中的奈米機器人可以摧毀病原體,清除雜物、血栓及腫瘤等。

  二是利用軟體編程的理念,對細胞進行重新編程,從而使人類不斷拋棄陳舊基因,大幅延長壽命。

  三是2045年非生物智慧的創造力將達到巔峰,超過今天所有人類智慧總和的10億倍。屆時在人工智慧技術的幫助下,可以讓人的思維脫離肉身,植入另一個載體,從而實現“永生”。

  庫茲韋爾的設想並不是完全的“天馬行空”。事實上,歐美科學家在“不死之旅”的探索中,已經有過一些成功的實驗。

  例如,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細胞生物學家從人體結締組織細胞中,分離出一種特殊的蛋白質。這種蛋白質只在老化的、停止分裂的細胞中才有,而年輕的細胞中是不存在的。科學家認為,這種蛋白質就是細胞老化的産物。如能找到清除這种老化物質的方法,人類就能大大推遲衰老的過程。

  無休止自我複製等同於不死?

  通過技術手段延長人的壽命,看上去是一件好事。然而,歷史經驗反覆證明,人類每每從技術那裏得到些什麼,同時也會失去點什麼。科學家曾經將線蟲身上與衰老有關的基因予以修改,結果線蟲在生命被延長的同時始終處於昏睡狀態。

  “這些永生方案,聽來令人鼓舞。可仔細想一下,它們均屬抗衰老的思路,即使都能夠獲得成功,最多也只是延長人的生命而已,而不是使人不死。”華中科技大學教授韓東屏説。

  以奈米機器人為例,雖然想像無比美好,包括我國在內的一些國家也成功研發出了應用於疾病檢測治療的樣品,但迄今為止奈米機器人技術依然停留在研發試驗階段,還沒有哪個項目的成果真正進入臨床。

  而就激活端粒酶而言,其實際效用還有待進一步觀察。研究證實,端粒酶在正常人體組織中的活性是被抑制的,反倒在腫瘤組織中比較活躍。因此,醫學專家擔心,激活正常細胞的端粒酶,一旦失控,很可能使正常細胞發生癌變。畢竟,細胞分裂次數越多,就可能有更多的錯誤,增加問題細胞的數量,使機體最終無法對損傷進行修復。

  韓東屏認為,在現行技術框架下,由克隆人技術和記憶移植技術構築起來的“克隆轉憶”,也許是更有啟發性的永生之路。其基本構思是:在一個人死後,用克隆人技術複製出一個他的肉體,再用記憶移植技術將他的原有記憶轉移到克隆體的大腦中。但有反對者質疑,這樣的“克隆轉憶”並不是人們原本所追求的長生不死。人們追求的是此生永在,是本我的永生,而不是通過無休止地自我複製獲得永生。

  精神方法能否達致“不朽”?

  “即使醫學和科技條件滿足了,但能不能做只是一個技術問題,該不該做卻是個嚴肅的社會問題。”武漢科技大學教授李銳鋒認為,從事涉及人類整體命運的科技研究和應用時,切不可急功近利,只考慮技術帶來的眼前的、直接的效果,而不考慮長遠的甚至是不可預測的後果;不能只是強調科技理性,還有必要進行價值理性的觀照,關心技術目的的合理。

  李銳鋒注意到,“永生一代”倘若要繁衍後代,那麼地球的資源承載力將不可避免地面臨嚴峻考驗。而如果為了一代人的利益而不再繁衍後代,那很可能帶來創造力銳減、生産力下降等問題。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臨終關懷專業委員會秘書長孟憲武認為,人的生活應與生命品質結合起來,既活得長一些,又活得好一些。不保證長壽,不保證不死,只保證應得到的生存年限和快樂。生老病死、生離死別看起來是很殘酷的,但對人未必都是壞事。正是有了對死亡的恐懼,才使人更加珍惜當下,才會有緊迫感、危機感;正是有了生離死別的悲慟,才使人珍惜相聚的不易,才有了寬容和忍讓。

  “在古代,人們早就發現肉體追求永生不易,繼而用精神方式追求永生不死。”韓東屏介紹,用精神方式追求永生不死的路徑大致有三種:一是宗教信仰的路徑;二是哲學思辨的路徑;三是青史留名的路徑。

  其中,所謂青史留名的路徑,以儒家的“三不朽”為代表。它説的是,人可以通過“立德、立功、立言”的方式在歷史上留下姓名,從而實現永垂不朽。換言之,一個人的肉體終會消亡,但他的豐功偉績或獨創性思想或人格精神不會隨之消亡,也不會被人遺忘。

  連結

  長壽的幾大訣竅

  自然運動 長壽者生活的環境無時無刻不在要求他們活動起來。他們打理菜園,不靠方便的機械設備而是自己動手收拾屋子或整理庭院;拜訪朋友或去超市菜場,儘量都靠走路。

  舒緩壓力 壓力會導致慢性炎症,而且所有與年齡相關的疾病都和壓力有關。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有辦法舒緩壓力:沖繩人每天會花一點時間思念他們的祖先,撒丁島上的人會保證有一小時的散心時間。

  “食得八分飽”在沖繩,人們飯前要念一句有2500年曆史的箴言——“食得八分飽”。剩下兩成,正好讓人處在似飽不饑之間,而這種狀態決定體重的增減。

  合適的社交圈 世界上最長壽的人選擇那些擁有健康行為的社交圈子生活,或是生在這些圈子中。研究顯示,吸煙、肥胖、幸福甚至孤獨都是會傳染的。

  以家人為先 對配偶忠貞不貳(這可以讓壽命延長3年),而且會拿出時間來關愛孩子。這樣在他們年事已高時,孩子們也更有可能細心照料他們。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