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2月27日電(陳凱茵)2017年,中國外貿要如何實現穩中求進?2016 年全國商務工作會議給出了答案。
會議上商務部部長高虎城盤點了2016年外貿發展形勢,同時給來年的工作指明瞭方向。然而,會議中並未設定2017年外貿增速的量化指標。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商務部研究員副院長李鋼認為這體現了“新常態下要擺脫速度情結”。
新常態下外貿增長要擺脫速度情結
李鋼表示,在當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面臨與以往不同且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多的大背景下,在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邏輯中,如何認識、把握和引領商務領域“新常態”成為重點之一。
李鋼明確表示,在此“新常態”下要擺脫速度情結。
“中國經濟整體中高速增長是新常態的表徵之一,但在商務領域具體表現形態有其自身特點,內貿流通與消費中自主可控性較強,保持中高速應有保障。”李鋼説道,“但在開放型經濟領域,世界經濟外部性影響則無法由我們掌控,要客觀對待,不可能一廂情願。”
那麼,外貿不設定量化增速指標會否成為常態?
商務部研究員副院長李光輝認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後,不設定硬性指標實際上更符合實際,更符合市場經濟運作規律和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系的工作目標。
2016的非量化目標實現了
實際上,這是外貿增速量化指標第二次在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 “失蹤”。
2015年時設定的2016外貿增長目標也沒有具體數字,只設定為“實現全年外貿回穩向好”。當今年走到尾聲,這一目標實現了嗎?答案是肯定的,高虎城在會議上總結指出:“2016進出口實現了回穩向好。”
回穩表現為降幅收窄。今年前11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1.8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下降1.2%。降幅收窄6.6個百分點,同時走勢逐季回穩。其中,出口12.47萬億元,下降1.8%;進口9.36萬億元,下降0.3%;貿易順差3.11萬億元,縮小5.8%。
向好表現為結構優化。前11個月,大型成套設備出口增長超過5%;民營企業出口占比提高1.4個百分點;一般貿易出口占比提高0.9個百分點,加工貿易國內增值率達45%。服務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16%,佔外貿總額(貨物加服務進出口)的比重提高2.3個百分點。
李鋼認為這些成效背後離不開商務部一系列有力措施的實施,在過往一年,為了努力實現貿易進出口回穩向好,商務部以釘釘子精神確保政策落地,推動加工貿易創新發展和梯度轉移,加快培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開展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
2017外貿或將持續穩中向好
2017年,中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但也正處在結構調整步伐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的關鍵階段,不設定量化指標,明年的外貿發展有方向、有“奔頭”嗎?
商務部稱外貿形勢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隨著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相關政策持續落地生效,進出口企業轉型升級進程加快,2017 年中國外貿佔全球市場份額有望保持基本穩定,貨物進出口大國地位繼續得以鞏固,品質效益繼續提升,貿易結構繼續優化。
李光輝同樣做出了預測:“明年外貿增速可能與今年總體趨勢差不多,有可能是好於今年。”
對外貿易司副司長支陸遜也對明年外貿形勢比較樂觀。“在今年的外貿回穩向好的趨勢下,隨著外貿政策效應的釋放,外貿有望持續回穩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