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日是第四屆中國非遺博覽會最後一天,濟南國際會展中心掀起了最後一輪參展高潮。據統計,本屆非遺博覽會參觀人數達48萬人次,交易額4000余萬元,是歷屆非遺博覽會中內容最豐富、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的一屆。
本屆博覽會匯集了來自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57所高校以及尼泊爾、泰國、日本等國家的800余項非遺項目,展出非遺作品14000件,涉及非遺項目近千項。共設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成果展、非遺精品展、傳統工藝項目比賽、民歌大賽、傳統工藝振興論壇、非遺學術成果展、各省區市非遺項目展示、國際及港澳臺手工藝産品交易展示、非遺大舞臺、手工藝現場體驗、美食大集、傳統工藝製品、非遺衍生品展示交易等12項活動,其中非遺保護學術成果展屬於首次。
在25日上午國際會展中心的非遺大舞臺上,從傳統工藝項目比賽和民歌大賽中脫穎而出的選手被授予證書。民歌大賽經過評委會的復賽評審,最終有53組選手、共174人入圍決賽。決賽選手分別來自河北、山西、內蒙古等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産建設兵團以及中國音樂學院等11所院校,選手包括藏族、朝鮮族、傣族、侗族、鄂溫克族等17個民族。博覽會期間,每天分別在博覽會現場及齊魯師範學院進行比賽。大賽分為多人組合、獨唱、重唱、民歌改編、院校組等多種形式,經過激烈角逐,最終評選出一等獎4名、二等獎8名、三等獎12名。
傳統工藝項目比賽共設六個比賽項目,分別是泥面塑、草柳藤編、陶瓷手工成型、刺繡、竹編、剪紙。各賽項組委會發動全國的傳統工藝從業者進行報名,經過初賽和決賽,評委會評出了了該賽項的一、二、三等獎,並邀請部分參賽選手赴山東濟南,在第四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博覽會現場進行技藝表演賽。技藝表演賽從9月21日持續到9月24日,在博覽會的二層中央比賽區進行,比賽區周圍同時進行比賽作品成果展示。表演賽期間,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觀看。
21、22日舉行的傳統工藝振興論壇邀請了國內非遺保護與傳統工藝領域的專家學者共同研討傳統工藝振興的理念和路徑,為制定、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提供了理論支援。設有12個項目的美食飄香專區則讓觀眾在參觀博覽會的同時,還能夠品嘗非遺美食,引來現場眾多觀眾品嘗購買,場面火爆,展會期間每天交易額達萬元以上。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于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