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州濱城彭李街道:民意當做“指揮棒” 提升群眾幸福感

2016-10-10 13:44:09 來源:中國網山東 作者:張志祥 責任編輯:孫佳樂 字號:T|T
摘要】【濱州新聞】濱州市濱城區彭李街道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進一步轉變幹部工作作風,全面提升為民服務水準,始終將民意作為“指揮棒”,圍繞群眾所想所盼所需著力推進民生項目建設,棚戶區改造穩步推進、民生熱點問題及時化解、“智慧社區”建設加速推進,提高了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幸福感。

  中國網山東濱州10月10日訊(張志祥 夏玉忠 王偉麗)濱州市濱城區彭李街道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進一步轉變幹部工作作風,全面提升為民服務水準,始終將民意作為“指揮棒”,圍繞群眾所想所盼所需著力推進民生項目建設,棚戶區改造穩步推進、民生熱點問題及時化解、“智慧社區”建設加速推進,提高了群眾的獲得感、滿意度、幸福感。

  按動棚改“滾動鍵” 1500戶居民喜圓“安居夢”

  “俗話説的好,安居才能樂業。現在俺住進了新樓房,心裏著實高興啦,對今後的生活也更有信心了。”日前,在大河孫居委會,剛剛搬進新房的劉文秀大媽憧憬著美好的生活。

  不久前,大河孫居委會棚戶區改造二期工程14棟居民安置樓交付使用,400戶居民領到鑰匙後陸續地喜遷新居。前期,彭李街道對大河孫居委會舊村239個院落實施整村拆遷後,啟動了棚戶區改造二期工程,該項目總投資1億余元,建設14棟多層居民安置樓,總建築面積7.5萬餘平方米。居民回遷入住為大河孫整村搬遷畫上了圓滿的句號,也為街道棚戶區改造描繪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棚戶區改造是城市化發展的重要載體,近兩年,受經濟下行壓力的衝擊和國家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影響,房地産市場持續低迷,嚴重影響了棚戶區改造的進程。針對這種現狀,該街道不等不靠,綜合分析,科學研判,確立了“邊拆邊建、滾動發展”的棚戶區改造總體思路,按動了棚改“滾動鍵”,穩步推進棚戶區改造。去年,列入全區棚戶區改造任務的于家、南石、山柳劉、山柳杜、灣劉五個居委會,共完成拆遷1106戶,截至目前,南石棚戶區改造項目,四棟小高層已交付使用,共安置居民108戶;于家棚戶區改造四棟多層安置樓已經完工,計劃8月底分房到戶,可安置居民88戶;山柳杜三期、灣劉三期、山柳劉二期先後交工並分房到戶,共安置居民居民770戶,同時,完善小區供暖、綠化、硬化、亮化等配套設施,打造了和諧宜居新環境。

  另外,李南蒲棚戶區改造項目建設4棟多層居民安置樓,總投資2400萬元,總建築面積1.5萬餘平方米,可安置居民120戶。其中,2棟居民安置樓于去年6月開工建設,現已封頂,正在進行內外裝修,預計今年10月底交工;另2棟居民安置樓已建至六層,計劃明年6月底交工。

  敲響民生“快捷鍵” 群眾訴求及時回應

  “民事無小事,民意就是‘指揮棒’,只有將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及時有效地處理化解,才能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滿意。”彭李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景輝説。

  轄區黃河八路與黃河十路之間,錦繡城一、二期之間有塊儲備地,田園牧歌小區與新河金都之間有塊空地,附近小區和許多建築施工單位經常在此傾倒垃圾,街道雖然經過多次掩埋處理,也組織人員進行查處整治,偷倒現象屢禁不止,影響了市容市貌和市民生活,市民多次通過媒體或打市長熱線,要求徹底治理。該街道高度重視,召開專題會議進行研究,確定了長效治理方案。組織機械人力,對現場垃圾進行集中清理掩埋,在橋上搭建圍擋80余米,並在四週建起60余米圍墻,使這一難題得到了徹底根治。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城市管理問題,街道細化管理網格,將46名執法隊員編成4個中隊,並制定出臺了“錯時”值班制度,實現了轄區內全天候、全時段常態化執法,同時,組織公安、工商、食藥監、城管執法部門開展每週一次聯合執法集中行動,實現了日常執法與集中整治有機結合,提升了轄區環境的綜合治理水準,提高了群眾的滿意度。

  按照區裏的部署,今年彭李街道旱廁改造任務共計101個,涉及于廟、南石兩個居委會,都屬於城中村,且90%以上住戶都是60歲以上老人。該街道把旱廁改造作為一項民心工程,考慮到住戶年齡大的實際,從垃圾清理、坑底夯實、沖水桶配置保溫層、甕口蓋板配置、地面整平等五個方面入手確保整改品質。這樣做,在落實上級部門每個旱廁900元財政補貼的基礎上,每個旱廁還要增加500多元的人工、材料費用,多出的5萬元費用全部由街道財政負擔,雖然多花了錢,卻贏得了群眾的滿意。

  啟動社管“智慧鍵” 精準化、全天候服務群眾

  “創新服務無止境。只有不斷創新,才能適應新的形勢、緊跟社會發展、滿足群眾多元化需求。”街道黨工委書記王景輝説。

  彭李街道位居城市核心區,轄區居民文化層次高,參與社會管理的意識強,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的能力強,如何發揮這一優勢,發動社區、小區居民全員參與社會管理,讓居民都成為社會管理的監督員、資訊員和參與者,成為該街道研究的重要課題。

  依託“網際網路+”的優勢,結合社區“網格化”管理,該街道立足實際和居民需求,以打造服務型政府為目標,積極探索社會管理長效化,實施“智慧社區”打造工程。目前,研發的三維網格化社會管理資訊系統已經上線運營,打造了全國首家智慧派工軟體。該系統通過設定獨立賬戶對街道班子成員、社區書記、中層站所長、網格員等進行許可權分級和各站所職能分類,實現派工的針對性和專業性。同時,搭建pc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平臺,開發內部app社管通、公眾app社區e管家等形式,通過對所有網格員的許可權分級和對各站所的職能分類,實現程式化的自動化、智慧派工;“全天候”接收居民點對點發送的服務請求,並立即發送給相應的網格員和站所,事件處理完成後將在第一時間反饋給上傳事件的居民。另外,可以實現公眾舉報、滿意度測評、入戶走訪等多種社會服務項目,形成了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居民互動、人人參與的社會管理服務新格局,切實做到了轄區情況摸底精準、資訊變更精準、實時訴求精準、特殊服務精準、黨員發揮力量精準“五精準”,打造了小而全、小而活、小而精、小而細的網格服務,使共用發展理念在網格落地生根,提升了社會管理與服務的資訊化水準。

 

              熱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