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新山東頻道4月2日訊(實習記者 張希月)今年的4月2日是第7個“世界自閉症日”,2日上午,記者來到了濟南市某兒童康復中心,感受自閉症患兒無聲的世界。
自閉症又稱兒童孤獨症,作為一種嚴重的發育障礙,主要表現為社會交往、語言交流障礙和刻板的行為舉止,通常在3歲以前就可以被發現。自閉症兒童一般在30個月以內發病,但也有個別在3歲以後發病,。由於溝通困難,無法表達自己的需求,情況嚴重的甚至會有自傷或暴力傾向等,自閉症患兒又被稱為“星星的孩子”。2007年12月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從2008年起,將每年的4月2日定為“世界自閉症日” 。
患病兒童:他們的世界裏沒有語言
2日中午12點,自閉症兒童鵬鵬的姥姥正在喂他吃午飯。午飯是米飯和西葫蘆湯,姥姥還給鵬鵬準備了沙琪瑪。鵬鵬坐在塑膠椅上,雙眼四處張望著,雙手不停的擺弄著身邊的物品。鵬鵬來到這裡做康復有3個多月了,每天都是姥姥陪著。姥姥介紹,孩子6點多起床後就帶他來做康復訓練,下午6點左右回家。“每天都在公交車上吃早飯,到現在都不會喊爸爸媽媽”,姥姥説起來有些心疼。
琪琪已經接受了3年治療,但是仍然不會説一個字。記者與姥姥交流的期間,琪琪安靜地擺弄著記者的背包,不説一個字。“以前孩子咿咿呀呀會發一些聲音,現在都不出聲音了,問什麼也不説。”琪琪的姥姥稱。
患兒家長:多數家長對“自閉症”並不了解
小智馬上就7歲了,爺爺已經陪他在康復中心呆了三年。爺爺介紹,小智3歲多查出患有自閉症,一直治療到現在。“她有個雙胞胎姐姐,姐姐一歲半就會説話了,他一直不會。都説男孩發育晚,家裏也沒當回事。”
小智的爺爺稱,以前對“自閉症”一無所知,以為孩子説話晚很正常,直到發現孩子行為怪異時,才帶孩子去醫院檢查。“帶孩子去三四個大醫院檢查,都説是自閉症,那時才知道了有‘自閉症’這種疾病”。
李女士是3歲自閉症患兒的媽媽,自去年4月2日查出孩子患病,現在正好一年。得知孩子患病後,李女士辭掉工作,專心陪孩子訓練。“以前都沒聽説這種病,包括現在孩子的爺爺奶奶一直不承認孩子有自閉症。”
康復老師:孩子學會説“嗯”都是巨大進步
該中心康復老師孫老師介紹,現在中心有85名自閉症患兒,有40名老師。除了有家長陪同的孩子外,基本可以實現一對一看護。孫老師在該中心工作三年多了,“當初選擇這份工作,就是覺得自閉症兒童需要更多的關愛,現在我也完全愛上了這份工作。孩子學會説“嗯”對我來説都是一件非常開心的事,是非常大的進步。”
在該中心實習的學生小黃是這裡為數不多的男康復老師。小黃介紹,自己選擇“特殊護理”這份工作之前,對自閉症兒童並不了解。在多方面考慮後,小黃決定要做一位自閉症兒童康復老師,“當時就是覺得他們更需要專業的老師,更需要被關愛。”
愛心人士:今天才知道孩子們如此需要被關愛
在康復中心,記者見到了幾位來看望孩子的愛心人士。胡先生看到孩子們之後稱:這些孩子們太需要關愛了,以前真是不知道。”劉女士是一年級孩子的家長,今天來到這裡陪孩子舉行公益活動。看到這裡進行康復訓練的孩子,劉女士觸動很大。劉女士稱,之前只是聽説過“自閉症”這個詞語,以為就是不愛説話,但並不清楚病因和表現,今天才發現這種疾病非常需要社會的關注。
記者調查:多數家長認為自閉症後天形成
當問及對“自閉症”有多少了解時,多數家長竟認為是孩子後天形成。“可能是兩個人都上班,忽視了與孩子的交流。”一位患兒家長稱。
另據其他調查發現,56.25%參與者認為自閉症是後天形成的,43.75%認為自閉症與缺乏家庭關愛有關,37.5%認為自閉症是可以治愈的。(本文患兒名字全部使用化名)
初審編輯:闞金劍
責任編輯:王顯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