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北京週報:養老金空賬問題嚴重 賬戶改革遇難題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1 月12 日 | 文章來源:北京週報

解決養老金空賬問題,是中國在走向老齡化的過程中面臨的新的難題

養老金的短缺使得中國中央財政用於養老保險的撥款越來越多,與5年前相比整整翻了10倍多。2005年12月15日,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副部長劉永富介紹:2005年中央財政對養老保險補助總額達到了500多億元。這使得近5年來中央財政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補貼金額達到了2093億元。這一數字是2004年中國GDP的2%多。

中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官員透露,一些地方在支付退休職工的養老金時經常出現困難,不能按時發放,因為他們養老金賬戶裏的錢不足以支付退休人員的養老金,這使得中央財政不得不拿出更多的錢來注入養老基金,以保證退休人員都能拿到足額的養老金。

中國是一個正在走向老齡化的國家,2000年中國進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後顯示,全國60歲以上的人口達1.3億,65歲以上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中國國家人口研究中心預測,2030年前後,中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預計將增至4億左右。養老金支付出現問題,將使走向老齡化的中國面臨新的困難。

問題出在哪?

中國退休職工的養老金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社會統籌金,也就是由國家和企業每年按一定比例拿出一部分錢,來支付養老金;另一部分是個人賬戶,參加養老保險的人開設一個個人銀行戶頭,由職工和企業每月按比例共同交納一定的保費存入個人賬戶,到退休後再支取。

中國養老保險金支付難,問題主要出在了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上。許多退休職工的個人賬戶基本都是空的,沒有錢。

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的資料顯示,2000年中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就已經出現了空賬,如今空賬的規模將累計達8000億元,而且每年還以1000多億元的速度增加。

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唐均認為,養老金個人賬戶出現空賬都是制度造成的。

1997年之前,中國城鎮職工的養老都是由企業或者國家來負責的。從1997年起,中國建立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城鎮企業職工養老保障制度,個人也開始繳費,原則是:社會統籌基金現收現付,用於互助共濟;個人賬戶基金實行積累,用於職工個人未來養老。

中國國務院頒發的一個文件規定:實行個人繳費前,國企職工的連續工齡視同繳費年限。這意味著,1997年前退休的人員以及1997年前已經工作的人員,他們1997年前的個人賬戶並沒有任何積累,是一個“空賬戶”。

而目前領取養老金的人員中,全部是1997前退休的或者是1997年前參加工作退休的。需要支付退休金,這就形成一個缺口。

據勞動和社會保障部數據,目前中國領取養老金的退休人員4350萬人,而包括4350多萬已退休人員在內,中國城鎮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只有1.73億人,僅佔城鎮人口的30%左右,不及勞動力人口的15%,覆蓋率不到世界水準的一半。撫養比例為4:1。

近5年以來,職工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平均增速為4.04%,而離退休職工人數的平均增速為6.64%。由於養老保險基金過去沒有資金積累,現有退休職工養老金的發放,必須動用現在正在工作的職工所繳納的個人賬戶基金,這種現象使得養老金的供應很緊張。

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副理事長解學智介紹,目前中國每年的養老金壓力主要發生在兩方面,一是徵繳的養老金收不低支,每年大約在500億~600億元人民幣,一直由中央財政在撥付;二是個人賬戶每年被挪用1000多億元用於統籌,2004年個人賬戶缺口已經積累到7400多億元人民幣。

中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理事長項懷誠引用世界銀行的一份報告認為,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按照目前的制度模式,2001年到2075年間,中國基本養老保險的收支缺口將高達9.15萬億元。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李紹光教授研究認為,在1997年之前和之後新舊養老制度的轉軌過程中,産生了約8萬億元人民幣的養老金債務總額。

如果僅靠當期徵繳的養老保險金和財政補助來維持養老金的支付,養老保險金的缺口將越來越大。中國養老保險制度能否可持續發展,已成為擺在中國政府面前的一大問題。

賬戶改革

2006年1月1日起,中國對原來的養老保險制度作出改革,職工養老金個人賬戶將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每月賬戶存入金額為個人工資的8%。而在此之前,職工養老金賬戶為個人工資的11%,其中個人繳費8%,所在單位繳費3%。改革之後,單位繳費不再存入個人賬戶,而是轉入社會保障基金。為了應對人口老齡化,2000年中國建立了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目前它的規模是1800-1900億元,其中三分之二以上來自中央財政撥款。

這是中國政府為解決個人賬戶空賬問題而做的一次改革,其目的是讓每個人的賬戶都有錢。從2001年起,中國在遼寧省就進行了改革試點,目前向全國推廣,看來這種方法被負責養老保險工作的勞動保障部所看好。

“做實個人賬戶,積累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舉措。”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説。

這次改革還對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進行了新的規定,對不同時間參保的職工,有不同的規定,即“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中人”逐步過渡。

“老人”是指2006年1月1日前已經離退休的參保人員,仍按原來的規定發給基本養老金,同時隨基本養老金調整而增加養老保險待遇。

“新人”是指1997年養老保險制度實施後參加工作的職工。“新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退休時的基礎養老金月標準以當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平均值為基數,繳費每滿1年發給1%。個人賬戶養老金月標準為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計發月數,計發月數根據職工退休時城鎮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本人退休年齡、利息等因素確定。

“中人”是指1997年養老保險實施前參加工作,2006年1月1日後退休的參保人員。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中人”,在發給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的基礎上,再發給過渡性養老金。過渡性養老金計算標準為職工1997年工作年限的總繳費工資指數化的1.4%,但具體還得由各地政府按照待遇水準確定。對於達到退休年齡但繳費年限累計不滿15年的人員,不發給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終止基本養老保險關係。

能有多大作用?

顯然這次養老金賬戶改革與中國面臨的鉅額的養老金缺口有關。

按規定,企業一般要按每人平均工資的22%繳費養老保險,其中3%進入了職工個人賬戶19%進入社保基金。如今由於養老金短缺,這3%改存入了社保基金,以便於統籌安排。

2004年全國職工的平均工資為1.6萬元人民幣,按目前增長水準,2006年不可能超過2萬。那每個月按增加3%算,1.73億參保人數,養老基金增加了13億,一年多增加150多億元,相對於每年500-600億的支付缺口,減少了近25%-30%左右。

這一改革還有一個最大的好處,就是中國養老保險可以實現由現收現付制向部分積累制的轉變,及早進行基金準備,以承接老齡化高峰時養老金支付的壓力,有利於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挑戰。

但是這一改革卻在參保者中引起了不滿。雖然勞動保障部一再強調:職工退休後領取的養老金標準不會降低,還是有相當多的人不相信。因為他們看到的是,個人賬戶裏的錢少了。

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公佈了養老保險新方案之後。《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調查顯示,人們對僅靠養老金維持退休後的生活普遍缺乏信心,57%的人覺得養老還得“靠自己另外攢錢”。92.1%的受訪者對自己“走不動以後”的生活感到焦慮,而37%的人認為退休後自己生活水準將“嚴重下降”。

另據《廣州日報》在廣州市調查所做的報道,一些市民稱:“寧願每月自己在儲蓄罐裏放上50元,也不願意交養老保險。”

調查顯示,人們最擔心的有兩點,一是由於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處於空賬運作狀態,在職職工所繳納的養老金不得不用來支付當期的退休金。其次,公眾即便足額拿到了養老金,但生活水準比起退休前肯定會下降不少。他們認為,就目前情況而言,個人賬戶既無法作實也沒有必要做實。因為現在養老保險基金尚無有效的增值保值手段,“空賬”做實後資金還要存在銀行裏形成實際上的貶值。

由於以上的擔心,很多人並不願意主動參加養老保險。而解決養老金缺口目前最重要的不僅是賬戶的改革,還應該是養老保險覆蓋面的擴大,只有參加養老保險的人多了,才能保證養老金的供應。如果賬戶改革帶不來參保人數的增加,那也不會有多大作用。

看來中國的養老保險如何取信於民,還需要做更多的工作。( 蘭辛珍)

相 關 新 聞
· 中國保監會正式加入國際養老金監督官協會組織
· “未富先老”: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面臨考驗
· 從養老金月均"705元"中引出的話題
· 月每人平均基本養老金705元 勞動保障部:資金有保障
· 廣東個人養老金不會縮水 企業年金實施意見出臺
· 養老金分三類計算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