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營企業挺直腰桿 成為經濟社會發展重要力量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中國的民營經濟不僅從“地下”浮出了“水面”,而且已經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據國家工商總局發佈的統計報告,截至2001年末,我國僅私營企業總數就達202.85萬戶,從業人員2713.86萬人,註冊資本18212億元。而據專家分析,我國目前非公有制企業的實際從業人員已有上億人。

    在浙江這樣市場經濟起步較早的省份,工業經濟的競爭性領域裏,非國有經濟的比重已從1978年的38.7%上升到了目前的95%以上。即便像上海這樣昔日的國有工業基地,如今民營企業的發展也如黃浦江潮般涌動。今年上半年以來,上海市新增的私營企業就達3萬多戶,相當於平均每天“誕生”170多家。目前私營企業已佔上海市各類企業總數的53%,註冊資本超過300億元。

    “民營經濟在發展經濟、擴大就業、增加稅收等方面起到了越來越強的作用,”長期從事區域經濟研究的浙江省委農辦副主任顧益康説,“鼓勵民營經濟的發展是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必由之路。”

    的確,民營經濟的發展與中國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同步。1982年,黨的十二大報告首次提出:“在農村和城市,都要鼓勵勞動者個體經濟在國家規定的範圍內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適當發展,作為公有制經濟的必要的、有益的補充。”此後,歷次黨的代表大會對個體私營經濟和市場經濟的認識在不斷深化。1997年召開的黨的十五大進一步明確提出:“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從‘必要的、有益的補充’到‘重要組成部分’,這是對民營經濟認識上的一大飛躍,是中國共産黨與時俱進的結果。”浙江溫嶺市大溪鎮黨委書記張于榮説。作為全國最大的泵業基地,目前大溪鎮大大小小的個體私營泵業企業達到2500多家,年産各類水泵5000萬台,其中農用水泵佔有全國市場的45%。今年,大溪泵業的銷售額將超過50億元。

    張于榮説:“以前我們這裡的民營企業大多處於‘半地下’狀態。十五大以後,情況發生了徹底變化。”1998年,曾長期挂著上海人民泵廠這塊國營牌子的新界泵業公司響應鎮政府的號召,第一個亮出了自己的品牌。公司總經理許敏田説:“有中央文件撐腰,民營企業應該扯去‘遮羞布’了。”4年後的今天,“新界”泵業已成為當地一個響噹噹的品牌,許敏田本人也因為致富不忘回報社會,去年被評為浙江省優秀共産黨員。

    1999年首次以私營企業家身份當選浙江省勞動模範的傳化集團總裁徐冠巨,至今還清楚記得當時省委領導給他佩戴大紅花的情景。“這朵大紅花意味著,私營企業家和普通勞動者一樣,都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10多年前靠2000元起家的傳化集團目前是當地的納稅大戶,每年上繳國家的稅收超過2000萬元。集團還在1997年成立了浙江省私營企業中的第一個黨委。近日,徐冠巨當選浙江省工商業聯合會會長,成為該組織成立52年來首位私營企業家“掌門人”。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民營企業平等參與市場競爭的機制也在日漸成熟。一些對民營企業的歧視性政策正在逐步取消。

    1991年10月,溫州盛豐制筆公司的當家人南中德背著20盒多頭鉛筆站在廣交會大院的門口。儘管使出渾身解數才拿到了一份東南亞的訂單,可他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因為合同上明明寫著4.8美元一盒的鉛筆,到了自己手裏只剩下23元多人民幣了,差價進了中間商的腰包。按當時政策,私營企業不允許擁有外貿自營出口權。但11年後的今天,盛豐公司不僅擁有了自營出口權,而且佔領了東南亞三分之一的多頭鉛筆市場。在溫州,具備類似出口規模的民營企業已不下百家。

    上海市從去年8月以來的一年裏,平均每天有3.5家民營企業獲得外貿經營權,民營企業的出口額超過一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倍多。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白和金教授説,在國際經濟復蘇艱難的背景下,中國的外貿出口今年上半年仍然取得了超過14%的增長,原因之一就是民營企業的出口實現了超常規的高速增長。

    新華社 2002年10月1日


吳敬璉指出中國民營企業發展面臨的五大難題
民營企業不必急於走出家族制
市場報:民營企業成為資本市場新亮點
民營企業成上海經濟舞臺新寵
2001年民營企業十強亮相
民營企業前500家戶均納稅3993萬元
2002中國西部民營企業海外上市論壇在蓉舉行
董輔礽談民營企業能否在競爭中勝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