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炮、空軍後勤保障紀實  

    “利劍”出鞘 保障先行———第二炮兵提高後勤綜合保障能力紀實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建軍75週年前夕,筆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第二炮兵各級後勤系統,堅持以“保障有力”為目標,以優質服務為根本,大力搞好供應,不斷強化管理,穩步推進改革,突出抓好訓練,增強了戰略導彈部隊“走打吃住藏,供救運修防”的能力,圓滿完成了黨中央、中央軍委賦予的教育訓練、軍事演習、搶險救災等重大保障任務。

    近幾年來,第二炮兵後勤系統始終堅持面向部隊、面向基層的方向,以保戰備、保生活為重點,紮實做好供應這篇基礎性的大文章。他們依據後勤工作的規章制度和特點規律,堅持把優先供應戰備急需和重點部隊,基層偏遠、艱苦地區部隊作為重中之重、急中之急。第二炮兵物資油料部從盯著眼前轉變到盯著世界,主動向自己手中可以“伸縮”的權力開刀,推行以“數量充足、品質優良、價格優惠、品種對路、供應及時”為主要內容的優質服務,牽頭組織成立了由工程、財務、營房、審計部門和工程設計、建設、使用管理單位共同參與的工程物資統籌統供領導小組,在全軍部隊中較早實現了“集中採購,統籌統供”。依託國家供應主渠道,與物資生産廠礦建立協作關係,把後勤裝備、機電産品、戰備物資等全部納入“集中採購”計劃,使物資統籌統供步入了科學化、制度化、規範化軌道。物資部門是這樣,財務、軍需、衛生、軍交運輸、基建營房部門,同樣堅持以供應為主線,根據第二炮兵跨越式發展的強勁勢頭,抓住機遇,籌措了大量物資經費,加快部隊軍需、交通、營房建設步伐,使過去長期困擾官兵的看病、飲水等“五難”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圍繞提高後勤管理水準,第二炮兵各級認真貫徹落實軍委江澤民主席“科學管理是興軍之道”的思想,努力探索“投入較少,效益較高”的後勤現代化建設和管理路子。修訂完善了40余項後勤法規,持續開展了後勤“管理、品質、效益年”和“依法治後”活動,總結摸索出了以副食品生産基地為依託的相對集中生産、以生活服務中心為依託的相對集中供應、以中心衛生所為依託的相對集中救治、以營房維修中心為依託的相對集中維修、以司務長之家為依託的相對集中管理、以物資供應站點為依託的相對集中採購“六個相對集中”的集約化管理模式。部隊後勤管理基本實現了由重供向重管、由粗放管理向集約管理、由外延式管理向內涵式管理、由經驗管理向依法管理、由偏重錢物管理向注重人員管理的“五個轉變”,實現了管理內容、管理機制、管理模式、管理主體的優化組合,各級“辦事看方向,花錢看效果”,普遍實行經費收支平衡責任制,黨委和領導依法決策的意識顯著增強。通過加強管理,部隊各級家底經費普遍增厚,100%的作戰單位連續3年實現了經費收支綜合平衡,40%以上的部隊實現了科目收支平衡。

    6月下旬,筆者隨工作組在駐東北某部調研時發現,基層官兵吃上了餐餐都有10多個品種、主副食品可供選擇的“自助餐”。其實,它只是這支高技術部隊後勤改革中一個局部的縮影。第二炮兵後勤部部長林亞溪、政委鐘彥廷介紹,近年來,後勤改革的步子越邁越大,效益越來越明顯。1997年以來,部隊各級後勤系統堅持與時俱進,切實把改革創新與品質建軍、後勤現代化建設和官兵切身利益緊密結合起來。處於改革“前沿陣地”的軍需部門,以官兵飲食保障改革為突破口,開展了基層軍需“百連調查”。為適應部隊作戰體制和大部分單位由山溝遷入城市後出現的新變化,在80%以上的部隊推行“營辦伙食”,減少伙食單位數百個,使成百上千的炊管人員加入一線作戰訓練行列。為彌補標準伙食費的不足,他們堅持以副食品生産基地為依託,以生活服務中心為紐帶,以連隊業餘農副業生産為基礎,全面落實“産到、補到、吃到”,強力推行生産、加工、供應一條龍服務。

    目前,第二炮兵多數部隊官兵飲食保障已經告別了傳統的“四菜一湯”,實現了飲食供應由自給型向社會化、飲食管理由分散型向集約化、飲食方式由同盤就餐向自助餐、飲食品質由溫飽型向營養型轉變的可喜變化。

    高技術部隊離不開高標准保障,高標准保障來源於從難從嚴從實戰出發的科學訓練。為加強後勤指揮管理幹部、業務幹部和專業兵三支隊伍的建設,第二炮兵抓好“先行官”的業務訓練和綜合素質培訓。據統計,目前第二炮兵後勤系統具有研究生學歷的幹部超過前五年兩倍以上,95%以上的“糧草官”勝任本職,涌現出了“改革部長李新田”、“優秀機關幹部劉延宇”、“服務明星孫全周”等一大批優秀人才。堅持平戰結合,依據《第二炮兵後勤科技練兵規劃》,組織成立了後勤應急保障機動分隊,借鑒導彈發射部隊“寧讓人才等裝備,不讓裝備等人才”的超前訓練經驗,開展了後勤戰法、訓法演練和研討。以成系統成建制形成綜合保障能力為目標,對後勤裝備進行了優化整合。加大後勤科研革新的力度,各級機關和院校、研究所、建設、使用單位科學分工,密切協作,撰寫併發表學術文章1000余篇,編輯出版後勤專著10余部,完成科研革新項目300余項,核化急救方艙、除銹包裝工藝、倉庫物資搬運系列設備等150多項成果獲得國家和軍隊獎勵。 (王開斌)

    貼近實戰 對抗演練——空軍後勤加強戰時保障實錄

    圍繞“打贏”設課題

    七月四日晌午,受熱帶高氣壓影響,粵北某機場酷熱難當。突然,兩架“敵機”突破層層封鎖向機場跑道、塔臺等重要目標投下一枚枚炸彈。儘管部隊對重要目標隱真示假,但還是有數顆炸彈落到跑道、塔臺、停機坪等要害目標。隨著指揮員一聲令下,消防分隊、排彈分隊、搶修分隊立即從不同方向撲向機場,滅火、搶修、恢復,數百名官兵根據跑道的破壞情況,採用多種模式開展搶修。兩小時後,波音737飛機在搶修後的跑道上順利起飛。筆者在演練現場看到,一種使用超高強聚乙烯纖維等高科技材料製成的玻璃鋼道面,在官兵的手裏,仿佛變戲法,輕輕推開後,用兩台滑移裝載機一拉,不到兩分鐘,就覆蓋了一百多平方米麵積的彈坑。據了解,官兵們使用這種新型折疊式玻璃鋼道面,可以達到每四小時搶修三個大彈坑的水準,經過模擬最新型戰鬥機一百次起降的載入試驗,該跑道完全滿足飛機起降要求。

    與此同時,空軍後勤系統突出了演練的對抗強度。他們根據未來戰爭中可能出現的模式,採用多種高科技手段對跑道、洞庫等大型目標進行隱真示假的同時,使用各種當量的反跑道炸彈對跑道、塔臺等目標進行大規模的實彈破壞。在組織搶修時,他們沒有從各部隊抽調尖子、骨幹搞突擊,而是利用這次實兵、實彈演練的契機,組織空軍所有的機場搶修分隊都到現場開展搶修作業,讓他們從中感受未來戰爭的強度,並取得了對跑道進行大面積搶修的經驗。

    高新科技出戰鬥力

    七月上旬的一天,隨著空降兵某部炮二連連長王雙平一聲令下,轉眼間,空曠的山坡上支起一頂頂形狀各異的帳篷。二十分鐘後,指揮帳篷內的一個建制雷達情報站源源不斷將雷達情報傳送給有關部隊。

    現代野營保障,不僅只是吃飽、穿暖、睡好,還要考慮帳篷的恒溫,考慮官兵的洗澡等一系列問題。有關部門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研製出了不同用途的班用單帳篷、棉帳篷、衛生帳篷、指揮帳篷、偵察兵帳篷、維修帳篷等,這些新型帳篷大都帶有防潮墊,可全封閉,防止蚊蟲叮咬,採用迷彩、防火、防水材料製成,具有良好的防雪、防雨水、防紅外等特殊功能,使露營更簡便易行、貼近實戰。

    水是生命之源,為了讓官兵飲上合格水源,由某研究所設計製作的某新型供水挂車,防紅外偵察材料製成的軟體貯水罐等新型運貯水工具,一次就可以運送二至四噸凈水,而一種巴掌大小的單兵凈水器,可以處理江、河、湖泊等三類以下的水源,每分鐘可以凈化四百毫升水,每個凈水器累計可凈化出五百升飲用水,基本滿足戰時單兵用水急需。

    現代戰爭離不開電源。由照明發電機組、野外電站、靜音電站組成的不同功率的移動電站,具有噪音小、功率大、隱蔽性強的特點,不僅可以保障航空兵場站戰時應急供電,還可以滿足戰時野戰指揮所通信、指揮設備的用電需求,徹底改變了過去野戰指揮所用馬燈照明,用手搖發電的歷史。(劉發忠 陳端 王山河)

    南沙官兵 就餐自助

    前不久,筆者在南沙守礁部隊後方營地採訪,不知不覺中吃飯的號聲響了。

    走進飯堂,筆者頓時眼睛一亮:好氣派、好漂亮的餐廳!雪白的墻上鑲嵌著能透見人影的瓷磚,200多張海藍色的塑膠靠背椅固定在不銹鋼架上,玻璃鋼餐桌面潔凈光亮,10余盞紫外線消毒燈柔和沁人。餐廳中間,一溜長排固定著22個不銹鋼桶,裝滿飯、菜、湯。既可盛飯又可裝菜的多用不銹鋼飯盤和叉、勺、筷子整齊排放在鋼架上。身著海洋迷彩服的守礁官兵,從鋼架上取下食具,依次用勺挑選著自己喜歡吃的菜肴,然後6人一桌,自發組合,相對而坐。

    筆者品嘗著這頗有風味的自助餐,品種多,味道好,鮮美可口,吃著真舒服,絕不亞於星級賓館酒樓的自助餐。

    據守備部隊劉常青政委介紹,南沙自助餐開張幾個月來,海軍南海艦隊吳勝利司令員、基地幺志樓司令員等專程前來品嘗,個個讚不絕口,指示要在條件具備的部隊推廣南沙伙食改革的經驗,確保基層官兵吃好。

    與筆者同桌就餐的士官文世獻,當了13年兵,在南沙礁島上幹了6年多,他邊吃邊感慨地説:“10多年吃水兵飯堂,大都是四菜一湯,品種、味道單一,不想吃也硬撐著吃,現在吃上八菜一湯,打到盤裏的都是自己愛吃的,每頓都吃得痛快爽口,在南沙真是越幹越有勁了。” (李湘東)

    人民日報2002年07月23日


我軍後勤現代化建設的前進足跡
[評論]加強戰略後勤建設研究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