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中國房地産市場,何以“漲”聲一片
中國網 | 時間:2005 年04 月22 日 | 文章來源:新華網

根據國家發改委、國家統計局的調查,今年一季度全國35個大中城市房價上漲9.8%,其中上海、杭州、成都、武漢等8個城市房價同比漲幅超過10%。

在政府和銀行採取積極措施抑止房價過快增長,打出一套套“組合拳”的同時,市場的實際表現卻依然是“漲”聲一片。這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

現實的需求和投資的衝動,誰在為市場“加溫”

家住成都的王林一家由於剛剛增添了小寶寶,再加上有兩位老人,一家5口人急需添置一套新房。“我後悔當初買房沒有早點下手,現在看上的房屋價格至少都在4500元以上,漲得太厲害!”雖然目前成都房價上漲很快,但王林還是決定:“這房子是一定要買的。”

今年前3個月,成都市商品房平均售價為每平方米3559元,高出每平方米四川省均價1496.6元,成都市房屋銷售價格指數為112.5,漲幅高於全國水準2.7個百分點。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中成都房屋銷售價格同比漲幅排第3位,在西部11個大中城市中居首位。

而在杭州,樓市依然高熱不退。從杭州的情況看,房價並沒有下降的意思,而且似乎還在漲。就在前不久,離杭州城區較遠、位於蕭山聞堰的一個新盤開盤,均價4700元每平米,兩天時間全部“搶”光,購買者基本上都是杭州城區的。

杭州城北樓市發展相對較晚,歷史上並不是這個城市的理想居住區,記者的一個朋友原來以為內部打聽到開盤價是6900元。幾天后開盤了,在這舉國喊打之季,開發商居然定價7400元。一下子比他的心理預期高了許多,只好黯然放棄。

一個位於杭州市中心,去年房價還是19000元每平米的樓盤,最近調價到22000元,成交速度卻明顯變快。銷售人員形容──刷拉一套,刷拉又是一套。地處城西一片曠野的一個樓盤還未開盤,早已滿城風雨,聽説已有幾千人預訂,要爭搶首期一兩百套房源。近日,毗鄰杭州、位於湖州德清的一個樓盤開盤,總共約200套房子,預訂人數高達4000多,開發商出新招,用公開搖號方式確定有資格購房者,以示公開公正。據透露,其中40%購房人來自杭州。

專家認為,房價飛漲的背後,既有眾多城市居民現實需求旺盛的因素,也有手中持有大量資金的投機者想在這個最熱的市場中“大撈一把”的衝動。

近日在國家統計局發佈一季度國民經濟運作情況時,房地産成為重要的關鍵詞。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鄭京平用了近五分之一的篇幅來論述房地産問題。他用數字明確説明,房地産投資的速度較快:一季度,房地産投資增速達到26.7%。經過一年多的宏觀調控,中國包括房地産在內的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規模依然偏大。

鄭京平指出,有三大原因導致房價上漲過快:一是住房及商品房的需求確實較旺,其中包括居民和機構的投資行為;二是供給方面成本上升,包括建築材料、人工費和土地的費用等;三是商品房供應結構發生變化。當低端的商品房供應減少時,整體的商品房價格將上升,如經濟適用房的比重由2003年的6.1%下降到了2004年的4.6%。商品房的面積也不合理。國家統計局對某市進行調查後發現,該市80平方米以下的商品房不到12%。

投機性炒房並未列入其中,但鄭京平承認,很難分清投資和投機行為,國家正在採取一系列手段,要使商品房主要成為居住商品,而不是投資品。“我們特別要鼓勵為住而買,要限制為投資或者投機而購房”。這是對中央和部分地方政府近期調控樓市思路的闡述。

 “土地荒”?“資訊泡沫”?哪一個更“真實”

對於持續攀升的房價,每個人都試圖做出正確的解讀。

前不久,北京一批房地産開發商拋出“地荒論”。2004年政府對土地實行了嚴格的管理政策,房地産用地供應不足,“土地荒”使得老百姓對未來房地産的預期價格看漲,因此造成了房價的激增。

對於這一觀點,國土資源部隨即給予回應。2004年,全國土地供應面積與房地産公司的購置土地面積都沒有減少。2004年土地招拍挂總數比上年增長1.2%,而這個數據還不包括去年“8.31”過關的歷史遺留問題項目的土地。國土部同時還引用了國家統計局的同期統計數據:2004年土地購置面積為39984.66萬平方米,比上年同期增長5.9%。

3月底,北京市國土局副局長兼新聞發言人張維再次對“土地荒”觀點給予回擊。

張維表示:2004年北京市商品房的平均房價為每平方米5054元,其中商品住宅的房價平均是每平方米4747元。因此可以説,“北京的房價並不高,不論是總體水準還是上漲速度都並不高,與全國的大城市相比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我們不可能為抑制房價專門採取什麼土地政策。”

根據國土資源部對全國32個主要城市地價房價的關係所做的相關分析,全國主要城市的商品住宅中地價(熟地價)的部分大概佔26%,而北京的這一比例為22.98%。也就是説,在全國商品房地價佔房價的比例中,北京是低於全國水準的。而上海和廣州的這一比例更低,分別為16.15%和11.4%。

據張維介紹,2002年,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共供應土地4559公頃;2003年共供應6438公頃,相比增幅是比較大的;到2004年,更是達到了創記錄的9498公頃。

儘管2005年的土地供應計劃還沒有確定最終的具體數字,但張維表示,根據發展需求預測,另外再排除一些類似于“8.31”那樣的歷史因素的影響,2005年的土地供應面積計劃維持在2003年的水準,也就是全年共供應6000多公頃土地。因為“8.31”之後,現在開發商手中本身就有不少土地,這部分土地在2005年將會有一定的釋放,再加上2005年的新供應土地,將足以滿足北京市2005年的發展需求。 近來,又有一個“資訊泡沫”的觀點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是否房價漲幅超過10%就意味著房價增長的泡沫,有什麼標準可以界定城市房價增長的高低,如何準確地理解統計數據背後的含義?

今典集團董事長張寶全説,對中國整體房價存在一個錯誤認識。根據公開的統計數據,2004年中國房地産的價格比上年上漲了16%,看起來很高。但是我們現在仍然缺乏一個科學的分析和統計。因為16%%不是一個真正的上漲幅度。2004年,精裝修交房達到了超過了70%,而在2003年,這個數據才不到30%多。而精裝修成本在房價裏面要佔到了15%-20%。所以我們房價上漲裏面有一部分的因素是因為精裝修交房。

建設部一位官員表示,目前,政府方面並沒有權威性的有關房價的指數數據。現在各種機構發佈的將居住類商品房價格大平均的統計方法,不能體現出各地、各種不同住宅産品的價格增長,無法説明房地産市場的真實價格狀況和走向。

市場資訊不對位、各種數據滿天飛的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經濟學家巴曙松向媒體表示,中國房地産市場的主要泡沫是一種“資訊泡沫”。有效資訊缺失會使各種引發市場混亂的不實資訊充斥房地産市場。從我國宏觀和微觀市場來講,填補資訊的缺失,必須靠政府建立起規範的權威性房地産指數系統,對於日漸成熟的房地産市場,這個問題已迫在眉睫。

2005年房價,何去何從

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近日對56位知名經濟學家的調查顯示:房地産的調控尚未取得明顯效果,52%的經濟學家認為未來6個月內房地産價格會上升,只有12%認為會下降。為了更有效地控制房地産市場,三分之二的經濟學家認為,國家應再次提高利率來控制房價上升。

經濟學家警示:當前經濟運作的熱度出現一定程度的回升。調查中,沒有一位經濟學家認為當前經濟仍“過熱”,但有39%認為“偏熱”,比去年四季度認為“過熱”和“偏熱”的比例之和高11%。

而在4月初,《2005年房地産藍皮書》出版發行時聲稱只代表學者觀點的專家們隱隱透露出這樣一個資訊:2005年房價還會上漲。

中國房地産業協會會長楊慎出言謹慎:“我認為今年的房價還要往上漲,漲多少我不敢説”。 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景國提供了一個房價大幅攀升的數據:全國商品房價格1998年至2003年,年均增長59元。但在去年,房價卻大幅攀升,一下增長了355元,達到了每平方米2700元。

李景國在分析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時認為,房價上漲是綜合因素導致的,土地價格上漲、建築材料價格上漲、新建住宅品質提升、中低位商品住房供應比重下降、投資和投機性購房的拉動、地根、銀根緊縮,影響消費者對房價的預期、房地産市場存在著特定形式的壟斷、宏觀調控措施總體上抑制了商品房供應量的增加等等因素都是推動價格增長的因素。

不過,李景國還是強調,由於政策變動對市場預期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減弱,市場經濟自身的價格調整,特別是政府將採取措施抑制房地産增長等原因,“預計2005年房價增幅有所趨緩”。

國房地産及住宅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包宗華表示,2005年,我國的房地産價格不會猛跌,房地産業的發展也不會大逆轉。相反,我國的房地産業仍將在正確的宏觀調控下,以較快的速度持續發展,繼續為國民經濟的繁榮發展做出重要貢獻。全國的平均房價仍然會有所上升。宏觀調控的主要任務之一,仍然是調控和防止某些城市發展過熱和防止某些城市的房價漲幅過高。對於房價,第一步是努力把平均漲幅降到10%以下,然後力爭把全年漲幅降到5%以下。

對於那些對房價上漲有太多擔心的民眾,國家統計局城市調查總隊隊長黃朗輝表示要理性對待這一問題,“如果中央採取措施到位的話,商品房住宅的價格應該會慢慢地穩定下來。”

經濟專家認為,政府調控下的合理增幅是最理想的結果,對局部投資過熱區域進行限制,增加經濟適用房、低價房的建設數量,都將對平抑房價起到積極的作用。(記者:孫曉勝 方益波 劉謹 陳濟朋 編輯:李松)

相 關 新 聞
· 董藩:當前調控房地産市場的四項原則
· 住房公積金有多少盼望可以期待
· 北京房價增速可能放緩
· 左小蕾:厘清房地産價格調控的政策主旨
· 抑制房地産局部泡沫向全局膨脹
· 中國社科院:2005年中國房地産市場發展報告
· 《南方都市報》:房地産市場最迫切的問題是什麼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