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印文章 ] [   ]
鐵礦石談判中國壓力增大 話語權掌握在別人手中
中國網 | 時間:2006 年5 月23 日 | 文章來源:環球時報

糾纏大半年的鐵礦石價格談判終於有了初步結果,然而這一結果卻並不是中國鋼鐵生産商所樂於見到的。短短一週內,德國的蒂森克虜伯、日本的新日鐵、南韓的浦項制鐵以及世界上最大的鋼鐵製造商米塔爾相繼與鐵礦石生産商達成協定,同意本年度的鐵礦石價格上漲19%。這樣一來,一直拒絕接受漲價要求的中國在談判中陷入了更加不利的境地,壓力倍增。

話語權掌握在別人手裏

巴西淡水河谷公司、澳大利亞必和必拓公司和力拓公司是世界三大鐵礦石生産商。與其他商品不同,鐵礦石價格通常由買賣雙方在年度合同談判中敲定。長期以來,日歐鋼鐵廠商一直主導著與國際鐵礦石巨頭的價格談判,他們達成的價格就是國際市場的標準價,其他鋼鐵企業基本沒有話語權。

然而,現在世界上最大的鐵礦石進口國和最大的鋼鐵生産國都是中國,理應在每年的價格談判中起到主導作用。近年來,中國的鋼鐵企業也在積極參與同供應商的直接談判,但效果一直不明顯。去年,中國就不得不接受了新日鐵和巴西淡水河谷達成的漲價71.5%的協議。從今年的形勢看,中國要想在全球商品市場獲得更大的發言權仍然面臨著巨大挑戰。

買方、賣方都給中國壓力

東京的市場分析人士認為,鐵礦石價格連年暴漲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需求大幅增長,國際礦業巨頭利用壟斷地位操縱價格。近年來,全球經濟尤其是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使鋼材需求猛增,鐵礦石的需求也快速增加。而巴西和澳大利亞三家公司的鐵礦石供應量就佔到了國際市場的75%,如此高的壟斷程度必然沒有多大的外力能夠牽制這些礦業巨頭的行為,他們對國際市場的鐵礦石價格有很大的影響力。而面對最大的客戶中國,這些鐵礦石生産商在談判中紛紛繞道而行,在其他消費國尋找突破口,希望各個擊破,最終迫使中國不得不接受他們的要求。

鐵礦石價格暴漲的另一方面原因來自買方陣營內部,日歐的很多鋼鐵企業容忍甚至默許礦業巨頭的漲價要求,因為對這些企業來説,鐵礦石漲價的不利影響要遠遠低於中國。以日本為例,它的大型鋼鐵公司很早就同巴西和澳大利亞的這幾家鐵礦石巨鱷建立了資本合作關係,共同開發礦山,採掘鐵礦石。日本鋼鐵企業雖然會因為鐵礦石暴漲要多支付採購費用,但它們又可以從鐵礦石暴漲中獲得更多的投資回報,抵消鐵礦石漲價帶來的損失,個別企業還能獲得好處。而像米塔爾,雖然它是世界第一大鋼鐵集團,但其所需鐵礦石主要由在印度的自有礦山解決,在國際市場的購買量較小,漲價對它影響有限。此外,日歐的鋼鐵廠商的主打産品都是高級鋼材,缺少替代品,因此鐵礦石的上漲費用能比較容易地轉嫁到産品價格上,進一步降低了損失。

但對於中國來説,國內出産的鐵礦石品質不高,大部分需要進口,産品又大多是低端鋼材,成本很難轉嫁,因此受鐵礦石漲價影響很大。所以日歐的鋼鐵廠商在接受漲價要求的同時,也間接打擊了來自中國的競爭對手。

中國必須掌握價格主導權

對於漲價19%,中國方面已經明確表示不能接受,並願意為此展開持久談判。但有分析師認為,在歐亞其他鋼鐵廠商接連接受漲價後,中國扭轉乾坤的阻力將變得更大。美國《國際先驅論壇報》的評論文章就認為,中國在鐵礦石價格談判中已經陷入了孤立。如果漲價19%成為現實,本年度的鐵礦石成交價格已經比2002年度增長了120%。“去年我國因為鐵礦石漲價多付出了57億美元,”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的一位專家告訴記者:“如果今年再漲,肯定會影響到汽車製造業、家電製造業等相關産業,增大通貨膨脹的壓力。”

關於國際市場鐵礦石價格今後的走勢,分析人士的意見並不同。有人認為,在今後幾年內,中國每年的鐵礦石需求將繼續以2000萬至3000萬噸的速度增長,而要滿足這個增量就需要每年新建20個年産100多萬噸的鐵礦,因此在最近一兩年內鐵礦石的價格難以下降;有的分析師則認為,到2007年年底,僅在澳大利亞和巴西兩地就將新開採出1億噸鐵礦石,産能不斷增大,國際市場的供求關係將發生逆轉,鐵礦石價格不久就會回落。

市場人士認為,中國如果要在鐵礦石定價上掌握主動權,就必須改變國際採購模式,建立國際採購聯合體,以整體力量加重在國際市場上的影響力。中國鋼鐵企業、特別是那些大企業還應該實施走出去的戰略,努力在海外取得採礦權,建立鐵礦石開採基地,促進鐵礦石進口的多元化,形成穩定可靠的原料供應體系。(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 張莉霞 環球時報駐澳大利亞特約記者 范 蘇)

相 關 新 聞
· 中國鐵礦石價格保衛戰作用有限?
· 鐵礦石談判亞洲鋼企相繼倒戈 中方不接受漲19%
· 巴德鐵礦石談判鎖定19%中國鋼企何去何從?
· 中鋼協:如不考慮中國市場 鐵礦石價格不能接受
編輯信箱 ] [ 列印文章 ] [   ] [ 關閉窗口 ]
國內新聞24小時排行
國際新聞24小時排行

Manufacturers, Exporters, Wholesalers - Global trade starts here. 阿里巴巴中國
阿里巴巴公司庫
商業資訊
關於我們 |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 | 刊登廣告 | 聯繫方式 | 本站地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
京ICP證 040089號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0105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