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部分人大代表談農業發展  

    “民以食為天”。連日來,參加九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對於我國農業發展問題給予了特別的關注。尤其是一些工作在農業第一線的基層代表,在發言中紛紛反映當前農村的實際情況,轉達農民的真實願望,並且針對當前農村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加入WTO後農業面臨的挑戰與機遇,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見與建議。

    不要高估農民富裕程度

    湖南省綏寧縣黨坪苗族鄉芷坪村黨支部書記李友妹代表説,現在大多數農民的溫飽問題解決了,手頭有些錢,但是還有不少農民生活困難。我們縣是山區,很多田要靠天吃飯。因為光照不夠,一年只能種一季,畝産一般只有150公斤。去年我們縣發生大洪災,有一個村民小組,90多畝地被山洪衝垮後只剩下4畝,農民生活就沒有多少著落。

    黑龍江省依安縣向前鄉新合村黨支部書記蘇在興代表告訴記者,我們那裏的農民有句順口溜:“種糧食不值錢,種地不剩錢,一旦遇到災年還賠錢。”現在沿海不少農民很富裕,但是這並不代表中西部地區的農民也很富裕。制定政策時,不能把農民的富裕程度估計過高。

    農民有“三盼”

    在重慶代表團和廣西代表團駐地廣西大廈,記者遇到了幾位農民代表,談起農民現在最需要啥,幾位代表幾乎異口同聲地説,現在農民最盼的是農業科學技術、農産品市場資訊以及發展生産的資金。

    廣西東興市江平鎮巫頭村農民何玲代表説,我們是京族居住地,過去主要種水稻,從前年開始調整結構,把水田改成了蝦塘,現在村裏蝦塘已發展到2000多畝,許多人通過養蝦,收入比過去提高了。現在鄉親們最關心的是蝦病防治問題,擔心一旦蝦病暴發,影響了收入,甚至會返貧,可又苦於不懂防治技術。這次到北京開會時,村裏許多鄉親希望我能轉達一下他們對科學技術的渴望。

    重慶沙坪壩區覃家崗鎮董德明代表一臉凝重地説,現在農民發展生産,最缺的是資金,最歡迎的是小額貸款。可現在貸款的手續複雜得很,農民信用好的能貸個1000元,要是小企業,乾脆貸不到款。

    蘇在興代表指出,現在一些幹部對農民説得好聽,説得輕鬆:調整農業結構,市場啥賺錢你農民就種啥吧。但是,一到播種季節,農民就犯愁:今年我要種點啥?也沒有人給咱講明白。有的領導對我説:解決“賣難”問題,農民要多考察市場。可農民沒時間考察市場,沒錢考察市場,也沒能力考察市場。我覺得要想讓農民進市場,首先是我們的領導幹部得帶著農民進市場。盼望政府把一家一戶的農民組織起來,向他們提供科技、市場資訊服務。國家對種植結構也應有宏觀調控,因地制宜。

    “湘米”與“金豆”興衰的啟示

    大豆是黑龍江的主要農産品,被當地形象地稱為“金豆”。黑龍江省黑河市市長趙學禮代表説,過去黑龍江省以大豆為驕傲,1公斤大豆最高價格達到2.8元,一大批農戶因種豆而發家致富。現在可好,每公斤大豆不到1.6元還沒人要。

    “黑龍江的大豆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頭!”趙學禮代表説。有關方面的統計顯示,去年我國大豆實際進口量1700萬噸,而國內大豆的總産只有1400萬噸。我國已經從大豆出口國轉變為進口國。這不僅僅是一筆經濟賬,還涉及到許許多多農民的生活來源。

    與大豆在市場中的節節敗退形成對比,“湘米”在歷經市場陣痛後,重新開始呈現咄咄逼人之勢。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宜章縣東風鄉笠頭村黨支部書記李常水告訴記者,該村1800畝水田,現在全部種的是“培優288”和“湘兩優68”的優質品種。過去産的稻米每公斤1元多錢沒人要,現在新品種的稻米價格翻番,商家搶著收購。

    長沙的高檔優質米市,過去70%被“洋米”佔領,現在70%被湖南大米取代。洞庭湖畔常德市孕育出的“金健米”,已成為全國優質大米中響噹噹的名牌,佔領了沿海優質米市場較大的份額,並開始出口國外。

    “金豆”與“湘米”的一衰一興,一輸一贏,為農業迎接加入WTO提供了思考。代表們認為,振興“金豆”的關鍵,是要學習“湘米”,完成品種向品牌的跨躍。黑龍江和湖南兩省的代表認為,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使我國農産品面對國際強手的競爭,這對於農業科技水準、農村經濟組織化程度提出很高的要求,農業的發展應該放在世界範圍內來考慮。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2年03月07日第三版)


2001年農民收入實際增長4.2%
張寶文:農業發展六大計劃
政協記者會聚焦農業和農民
民企呼籲投資農業亟須改善政策環境
洪紱曾談農民增收的“四大問題”和“五大對策”
國家加強農業綜合開發
林毅夫笑談“入世”後的中國農業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