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資本框定中國經濟未來

    現在看來,20年改革開放的重大成果之一是衍生出決定中國未來的三大經濟勢力:跨國資本———代表著西方資本主義幾百年曆史演繹的力量;國家資本———中國國家工業化所遺留的力量;民間資本———從兩個體系轉換的夾縫中成長起來的中國民間經濟力量。

    

    重新洗牌

    

    20多年來,跨國資本從消費工業打開缺口;從實驗區、技術開發區、特區、保稅區向中國廣闊的地理空間拓展;從借用“中國柺棍”到落地生根;從邊緣化生存慢慢佔據中國經濟的中心舞臺,並逐步挺進當時想都沒有想過的領域:這些敏感地帶一度曾是它們和中國民間力量的禁地,國家壟斷資本的“後院”———銀行、金融、保險、批發、電信等等。

    2001年,跨國資本無疑碩果纍纍。外資企業在中國A股上市獲得政策突破;歐美跨國保險企業獲得準入的牌照;對外資銀行開放的時間表出臺;阿爾卡特重組上海貝爾,成立第一個電信合資企業;當沃爾瑪、家樂福這些全球零售業的巨頭在中國跑馬圈地9年之後,上海一百與日本丸紅終於組建第一個合資批發企業,中國商業的大門洞開……即使在與意識形態最為靠近的傳媒業,維亞康母雷石東、新聞集團默多克,還有AOL在華的行動都會激起無限想像力的空間。人們滿懷激情且敏感地捕捉鬆動的跡象。

    入世之後,與跨國資本相伴而行的一個潛臺詞是:它們如何參與國內産業重組?不可避免,國內諸産業的一場洗牌運動已經箭在弦上了。

    夾著兼併與收購兩大武器,跨國資本悄無聲息地開始了“資本之旅”。扛著民族大旗的中國企業紛紛倒下或被並購,比如健力寶就是其中的一個。

    新的遊戲規則的制定,將是一個公共選擇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跨國資本無疑會因為中國的入世,成為有力的一極。

    

    格局轉化

    

    

    一個非特權競爭環境的隱現,讓一位跨國公司的資深總裁曾對國企命運做出“3個1/3”的論斷:1/3已被淘汰;1/3可能下降;1/3可能上升。為國有資本的出路,中國的政治領導人設計了種種複雜的操作路徑。但國有資本能否完全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和市場發育的積極力量,這始終是一個難解的命題。

    2001年,行政的大手再次主導了一幕幕的“正劇”:民航重組;中國電信再次分拆;國有股減持……在越來越迫近的全球化浪潮中,壟斷行業早就面臨土崩瓦解的命運。值得慶倖的是中國人有勇氣在這個歷史關頭主動求變。

    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大型企業在産權制度上的徘徊。由四通、聯想引發的産權改革,在MBO(managementbuyout經營者持股計劃)的通道上,經過順德美的實踐後,似乎不再有更大的突破。曾經轟動一時的春蘭改制,在這一年停頓下來。“分享海爾”沒有能夠出現,也未能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海爾們、TCL們依舊沒有擺脫掉未來可能的陷阱。

    但告別的時代已然降臨。從科龍到萬家樂,那些一度在政府主導時代輝煌的大企業,在這個時代開始突然顯現出的資産的黑洞和龐然大物的虛弱。當我們的目光觸及更多的依舊徘徊在産權革命之外的龐然大物時,我們不禁要問:下一個是誰?!

    但新的退出通道還是在跨國與民間資本的突進中打開。

    就在中國四大國有資産管理公司處置不良資産的債轉股方案疲態畢現時,由外經貿部、財政部和中國人民銀行聯合發佈《金融資産管理公司吸收外資參與資産重組與處置的暫行規定》已經使得政策障礙迎刃而解,餘下的工作就是等待買主了。允許外資收購、控股國有企業的政策已經明朗;國有資産進一步向跨國資本敞開了懷抱。

    在民間,新希望集團、東方集團參股民生銀行,張宏偉甚至入股吉通;就在長虹與飛利浦長達數年的“蜜月”不了了之的時候,科龍電器的第一大股東卻不動聲色地易主了。

    

    蓄勢再生

    

    

    一再被中斷的民間力量再次崛起,儘管舊體制的力量還在擠壓,但它生機勃勃地出現在中國當代史的舞臺上,從夾縫中生存日漸演變為決定中國未來命運的力量之一。然而,這股新生的力量如何能保持對中國革命性的意義?它還需要學習,需要世界的、現代的理念來撞擊,這必定是一個充滿痛苦的自我革新的歷程。

    2001年,在跨國資本捷報頻傳的同時,民企突進的身影還顯得很孤單。典型如金融行業,一直呼之欲出的民營銀行依舊只是民生銀行孤獨的身影。

    但一個合作時代的輪廓,已然隨之來臨。

    此次寶馬與華晨的合作就出人意料,連國務院有關領導對此都似乎有所不解,疑問都集中于一點:寶馬為什麼不像自己的同胞“大眾”一樣選擇無論是政策還是資源都顯然佔據絕對優勢的“三大國有汽車集團”?該公司董事長米爾貝格的回答言猶在耳:“華晨對市場的反應很靈敏,與我們很相近。”無疑,民營企業因其機制和經營上的相對靈活,獲得外資青睞的幾率將大大提高,儘管國有資本得益於行業準入政策的保護,其市場規模和利潤都相對豐厚,但恰恰是這些原來的優勢在入世的背景下,已顯得如此脆弱。

    對於姓“國”和姓“民”的兩種國內資本來説,爭奪國外的合資對象將主要在這兩種資本之間展開,衝突將有可能日益激烈。但由於國有資本的“特殊”地位,民營資本慘遭某些政策揉搓的事情還有可能繼續發生,但由於外資選擇的自主性,民企無疑在未來會爭得更多的合作與學習的機會。

    這過去的一年,中國的旗幟性企業———聯想不僅與AOL再次合作,而且順利完成權力交接,隨後展開從PC向IT服務的巨大轉型,這足以顯示中國民間企業向世界級企業挺進的能量。

    而英國人胡潤,再次以《福布斯》中國首富的排名,揭開財富中國的面紗。民間財富人物大規模崛起顯現了一個財富中國的基石。

    各種力量都在不斷演化之中……

    

    京華時報2002年01月15日


2002年中國經濟有三大變數
中國經濟實現快速增長的八大條件
消費者對中國經濟增長信心走強
2002年中國經濟前瞻
2001CCTV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揭曉
民間資本弄潮長城公司不良資産競拍
邱曉華:十萬億民間資本將挑大梁
民間資本激活農村經濟
喚醒民間資本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