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傑:企業國際化進程中的兩種趨向

魏傑

    中國入世標誌著中國企業的國際化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從國際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我國企業國際化的實質是:國際上的企業可以充分利用我國經濟所提供的各種要素及機遇,同時我國企業也可以充分利用國際經濟為自己所提供的各種機遇和因素。後者不僅僅表現為我國企業對國際市場及國際上的先進技術及管理等因素的充分利用,而且也表現為對國際資本優勢及國際産業優勢的利用。我國企業對國際資本優勢及産業優勢的利用,使得我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必然産生兩種趨勢:資本與産業的整合、産業與産業的整合。

    一 資本與産業的整合

    所謂資本與産業的整合,就是指具有雄厚的貨幣資本實力的企業,利用自己在貨幣資本方面的優勢,以全部收購的方式,或者以入主控股的方式,整合以生産經營為中心的産業性企業,即整合主要從事生産經營的企業,從而實現資本與産業的融合。

    企業的經營活動包括兩大類:一是資本經營,即通過買賣企業或者買賣資産,以及利用股票等金融工具的交易而實現增值的經營活動;另一類是生産經營,即通過向市場提供産品或服務而實現增值的經營。這兩類經營活動都是企業正常的應有的經營活動。這兩類經營活動往往會以分工的形式統一于一個企業集團之中,但是這兩類經營活動在現實中更多地是相互分離地體現在不同的企業載體上。正因為有的企業表現為資本的優勢,而有的企業則表現為産業的優勢,因而就出現了這兩種優勢有效組合的趨勢:資本與産業的整合。

    資本與産業整合的特徵是:資本入主産業性企業後,主要是利用資本的優勢而促進産業性企業實現技術創新、規模創新和市場擴張,從而提升産業性企業的檔次,使産業性企業實現升級換代,但資本一般不自己去經營産業性企業,而是只追求資本的回報。因而即使在資本從産權上已完全控股産業性企業的條件下,資本也一般不派人擔任産業性企業的董事長或總經理,而是只實施監督。因此産業性企業的經營活動,基本上還是由從事于生産經營的職業經理人來完成。也就是説,資本與産業的整合,是指資本利用産業性企業的生産經營優勢,為資本尋找回報的新增長點,而産業性企業則利用資本的資本優勢,為自己再造更高的經營優勢,提升自己的經營能力,因而資本與産業的整合,是一種優勢互補的整合,是資本與産業實現了雙贏。

    資本與産業整合的條件是:第一,被整合的産業具有較大的市場潛力,但因為各方面的原因而無法進行高效運營;第二,被整合的産業具有良好的人力資本基礎;第三,資本具有極強的實力,具有整合産業的力量。

    二 産業與産業的整合

    所謂産業與産業的整合,是指國際上一些大的産業集團為了實現自己的産業升級,或者為了利用我國的比較優勢,自覺地將一些加工製造業務向我國轉移,與我國一些從事生産經營活動的企業進行合作;而我國的企業剛好需要這種合作,因為這種合作能夠使我國企業利用國際上的大産業集團的品牌及行銷網路等方面的優勢,使自己順利地進入國際市場,降低自己進入國際市場的成本,同時我國也可以在與國際企業合作中使自己在加工製造方面的比較優勢能夠充分發揮出來。因此産業與産業的整合,是一種優勢互補性雙贏組合。

    産業與産業的整合,最適合於我國那些生産能力已明顯過剩的企業。我國有些産業的生産能力,明顯超出了國內需求,出現了生産力過剩,而這些企業要靠自己走向國際,又有各方面的障礙,如進入的成本太高。在這種條件下,我國這些過剩的生産能力企業可以與國際上一些大的名牌企業進行整合,這樣就可以使我國生産能力過剩的企業利用這些國際性大公司的品牌及行銷網路而低成本進入國際市場。

    外國的大産業集團之所以願意同我國的企業進行整合,是因為我國的企業在加工製造方面確實有比較優勢,例如勞動力比較便宜,産品的生産成本遠遠低於發達國家。也就是説,同樣的設備,在發達國家可能賺的錢比較少,而在我國則能賺更多的錢。正因為如此,發達國家大的産業企業願意同我國企業進行整合。這種整合是一種互相發揮優勢的整合。我國的生産能力過剩的企業,例如家電企業,應該進行這種整合,成為國際大企業的加工基地。

    在國際化的條件下,企業發展所遵循的應該是比較優勢原則,在競爭中應強調自己的比較優勢,這樣就會在國際分工中實現比較優勢的相互結合。因此,我國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應更多地考慮自己的比較優勢問題,用自己的比較優勢同國際上的企業的比較優勢相結合。我國一些企業利用自己在加工製造方面的比較優勢同國際企業進行有效整合,雖然可能我國的企業喪失了自己的産品品牌,但是我國企業可以利用國際上名牌企業的品牌及銷售網路等比較優勢,使自己能夠低成本地進入國際市場,這對提升自己的企業品位及檔次是極有意義的。因此在國際化條件下,我國企業自身發展戰略的基點及方法都必須要適應國際化的要求,立足於充分發揮自身的比較優勢。

    經濟日報2001年12月31日


我國軟體産業國際化進程加快
2000年最熱的經濟話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