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告民企 最合適的最有競爭力

    在企業界,高科技被很多人當作了一塊金字招牌,似乎只有貼上這個標簽,企業立刻就能脫胎換骨,身價百倍。幾天前,在浙江召開的“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研討會”上,專家們紛紛提醒:高科技這雙鞋並不是人人都能穿,合腳的才是最好的。

    這次“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研討會,不僅吸引了許多民或企業家前來參加,同時也吸引了像王路林、董輔乃、張維迎、樊綱等國內經濟學界的重量級人物趕到這裡。記者通過對參加研討會的部分民營企業家的採訪發現,儘管有些民營企業通過多年的發展,已經開始向技術密集型企業轉變,但他們同時也對我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如何面對外國企業的競爭表現的非常理智。

    溫州華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尤小平對記者説,“我們現在不可能跟上發達國家(比如説)像美國,我們不可能馬上造飛機,所以説我們還是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面逐步地提升。”

    民營企業家的觀點和前來參加研討會的專家不謀而合,中國社會科學院董輔軔也認為,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和對於國外大企業,優勢還在於勞動密集型的製造和商品批發零售業。

    經濟學家樊綱認為,對民營企業來講,可能不是越高越新的技術越好,而往往是一些我們經濟學家稱作適當的技術,就是説在它的現有條件下,它運用這個技術,它的競爭、成本,生産這個東西的成本比競爭對手能低的這種技術。我覺得現在我們不能説是入世了,我們要趕緊提升、趕緊換。你得怎麼來利用好自己現有這些優勢,中國的傳統産業幾十年的發展前景,我説一點都沒有問題,而且將來我們可能把全世界的傳統産業都接過來,全世界的勞動密集型産業都接過來在中國生産,中國成為一個大的世界加工廠,為全世界生産一點不丟人,而且説句實在話這恰是中國的希望。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表明,在民營企業位居全國前列的江蘇、浙江、山東、上海等地,目前除上海的行業結構向實體化、科技化發展速度加快外,其他省份仍然偏重於製造業和商業批發、零售等勞動密集型企業,而在全國150多萬家民營企業中,民營科技企業只有20萬家,還不到全部民營企業的14%,專家們認為:由於發展技術密集型和高科技産業的所需的,只有少數有實力的企業才可勝任,現階段對於我國大多數中小民營企業來説,勞動密集型企業仍不失為有前途的發展方向,它們不僅可以給為數眾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提供了就業機會,也使它們的産品成本相對於國外企業有強大的競爭力,而國外的一些大企業,像東芝、摩托羅拉、微軟等或許也是看中了我國製造業低廉的勞動成本,紛紛將自己的製造基地遷入我國。對此,經濟學家樊綱建議,民營企業應逐步提高科技含量,而目前大部分民營企業,應充分利用現有的優勢來加強競爭。

    經濟學家董輔乃説,“高新技術産業應該説我們現在就需要發展,但是不是説普遍都能發展的?我們在有些行業裏頭我們要趕世界先進的水準,有些行業我們要緊跟不要把這個差距拉大,有一些我們可以利用我們後發的一種優勢,利用人家的技術成果在這個基礎之上,我們自己來進一步去開發自己的技術。”

    飯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對於在資金、技術等諸多方面都還存在先天不足的民營企業來説,發展勞動密集型産業的確有著天然的優勢,尤其在民營企業發展相對較慢的廣大西部地區更是如此。不過,專家們還特意提醒一點,就是東西部應各有側重,東部沿海地區的民營企業偏重質的提高,西部則注重量的擴張,東西部的分工合作將是一個理想的格局。

     千龍新聞 2001年11月3日


中國企業陷入信用雷區
浙江民企聯姻海外學子
國家拿出500億 讓失去競爭力的企業退出市場
誰説“中關村企業快跑光了”
今年國企利潤額將超過去年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