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低效高增長難維持 未來5至10年必生變化

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在昨日召開的“2003年中國産業發展論壇”上演講時指出,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最重要的一條就是一個新的發展觀,我們要在保持當前增長勢頭的同時,注意解決深層次矛盾,努力實現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

吳敬璉認為,今年以來經濟增長形勢良好,雖然國家統計局報告前三個季度GDP增長8.5%,但根據工業增加值、稅收、發電量等增加的情況看,實際增長率也許在10%左右。他認為,這一輪增長加速主要是由投資增長引起的。前三季度,固定資産投資增長速度高於去年同期近8.7個百分點,是1993年以來的最高水準。而投資增長又是由貸款增長支撐的,這就引發了人們對於經濟是否過熱的爭議。

究竟算不算過熱?吳敬璉認為目前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即過量貨幣供應造成的資産價格膨脹。他認為,雖然近年來GDP一直保持高增長,但不論企業的微觀經濟效率,還是宏觀經濟效率都不高,集中表現在控制著中國金融資産絕大部分的銀行系統中存在大量的不良資産,因此必須要汲取東亞的教訓,投資效率的低下正是東亞金融危機最深刻的根源。他指出,高儲蓄率、國有銀行的壟斷地位、對資本項下外匯的管制,這三個使低效率、高增長得以維持的條件,在未來5至10年必然會發生變化。

他分析這是因為, 其一,我國將在2007年以後准許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而不受限制,如果本土銀行的經營狀況沒有明顯改善,許多優質客戶必然可能轉向外資銀行,使目前負有支援增長重任的國有商業銀行失去維持運轉和“稀釋”不良資産的資金來源。

其二,全面開放的中國不可能長期保持對資本項下外匯的嚴格管制,如果本土企業繼續保持低效率和低盈利的狀態,只要管制稍有鬆動,本國居民的資本就難免流去境外尋求更好的投資機會。

其三,到2010年,中國就會進入人口老齡化的轉捩點,意味著儲蓄存款的下降和提款的增多,在我國社會保障體系中資金積累嚴重不足和“空賬戶”的大量存在,銀行資産品質就會成為更為嚴重的問題。

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吳敬璉開出兩劑藥方,一是用審批消除“重復建設”的歷史教訓,二是通過鞏固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這三方面來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因此吳敬璉指出,三中全會後,改革將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對民營企業實行國民待遇和消除市場準入等方面的障礙;二是國有資産管理機構在《公司法》範圍內行使所有者權能;三是加快銀行體系的改革;四是全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五是政府職能轉向提供社會服務和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方面轉化,這也將是所有改革之中的重中之重。(記者 于揚)

證券時報 2003-10-24


吳敬璉:經濟低效率高增長難以維持
吳敬璉:我們需要的市場經濟規則
吳敬璉:用銀行的錢搞房地産不是世界慣例
吳敬璉:中國經濟無近憂有遠慮
吳敬璉:無“法”經濟走不遠
吳敬璉稱中國內地商貿業存在效率低等兩大缺陷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