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京梅:2003物價有望小幅上漲
祁京梅

    2002年,我國多項經濟指標增長不僅好于年初的預期而且創近年最好記錄,但物價負增長的局面尚未扭轉——各類物價全面走低,但降幅不一。居民消費價格持續走低,同比降幅擴大。商品零售物價平均降幅維持在-1.5%左右。工業品出廠價和生産資料價格指數下降幅度逐月縮小。農業生産資料價格是唯一由負轉正的物價。2002年物價下降的短期原因:一是2002年我國經濟增長主要是由投資增長較快所拉動,最終消費需求增長緩慢,抑制了居民消費物價的增長。二是進口關稅下降和進口規模擴大,對物價運作有明顯向下壓力。三是打破壟斷、整頓市場秩序的政策性因素對物價下降産生影響。

    2003年,我國通貨緊縮壓力將小于2002年,物價總水準可能由負轉正,但漲幅很小,物價將繼續呈現低水準運作的走勢。預計2003年居民消費價格將微漲0.5%,商品零售物價在-0.2%~0.3%之間波動,生産資料價格和工業品出廠價增長由負轉正,但最高增幅不會超過3%,農業生産資料價格繼續呈現正增長,預計增長1%左右,比2002年增幅有所提高。

    推動物價小幅上漲的主要因素

    第一,物價持續走低受到多方關注,2003年存在一定的上漲壓力。

    低物價和高增長的背離成為困擾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並再度成為宏觀調控的重要目標。最近召開的計劃工作會議將2003年居民消費價格指數預定為增長1%,也就是説2003年居民消費價格不僅要由負轉正,而且還要增長1個百分點,增幅高於2001年和2002年的水準。為實現預定目標,2003年各級政府有可能在許可權允許範圍內採取一定的干預措施,促使物價回升。

    第二,工業生産加速增長有利於物價的回升。

    2002年以來,我國工業生産呈現快速增長,增長速度由3月份的10.9%持續上升到11月份的14.5%。2003年我國工業生産仍將保持較快增長。一是在國民經濟快速增長、國債投資作用下,重工業生産將繼續快速增長,拉動整體工業的增長。二是工業經濟效益有望進一步改善,促使企業生産積極性提高。三是外貿出口形勢良好,工業品出口交貨值大幅增長。出口對工業生産的貢獻不斷提高。工業生産快速增長,對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增大,有助於生産資料價格率先迅速回升,工業品出廠價格也將相應回升,最終將推動居民消費價格的上升,令全社會物價水準提高。

    第三,貨幣供應量和金融機構貸款量增加,有利於物價的回升。

    物價的下降是貨幣現象的最終表現。2002年前期物價較大幅度的下跌與企業普遍反映的實體經濟貨幣供應偏緊有密切的聯繫。而2002年下半年以來,我國的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加快、貨幣流動性持續穩步上升,金融機構的貸款增加明顯。截止到2002年10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為17.73萬億元,增長17%,增幅比2001同期提高4.1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提高2.3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餘額為6.7萬億元,增長17.9%,增幅比2001同期提高5.6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提高5.1個百分點。2002年10月末,全部金融機構各項貸款(含外資機構)餘額為12.71萬億元,按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5.4%,增幅比2001同期高4個百分點,比上半年提高3.2個百分點,增幅是1999年5月份以來最高的。2002年前10個月累計貸款14263億元,比2001年同期多增加5009億元。2002年下半年貨幣供應量和金融機構貸款的明顯增加,使實體經濟的貨幣供給環境明顯改善,特別是M1的增長既明顯高於2001同期和上半年,也高於M2的增長,説明實體經濟運作很活躍,貨幣的供應與經濟加速增長的情況比較協調。這種環境有利於物價逐步回升。2003年我國貨幣金融政策將進一步加大對經濟發展的支援力度,金融環境趨於寬鬆,有利於物價的回升。

    第四,2003年消費品零售額增長將明顯高於2002年,有利於物價的回升。

    2002年前11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額比2001年同期增長8.8%增幅比2001年同期下降1.3個百分點,但進入9月份之後,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增長速度明顯提高,9、10和11月增速分別達到了9.1%、9.4%和9.1%,連續3個月呈現較快增長的態勢。2002年全年消費品零售額增長將接近9%。

    2003年消費品零售額延續2002年後期的走勢繼續快速增長,存在許多有利因素:一是2002年消費需求的低基數有利於2003年的高增長。消費應該是三大需求中最有增長空間的因素,是主導因素。二是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消費熱點十分突出,對2003年居民消費加快增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三是2002年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2003年居民收入有望繼續增加,將從消費信心和消費能力上支援和保證居民消費需求的快速增長。四是黨中央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將成為居民消費以更快速度增長的政策契機。預計2003年消費品零售額將增長10.2%,增幅高於2002年1.3個百分點,消費市場的活躍繁榮將直接帶動物價的上漲。

    今後一段時期,物價必將繼續保持低水準

    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隨著生産技術水準的提高,隨著中國經濟越來越多地融入到世界經濟大環境中,目前的低物價水準已成為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表現。

    1.能源、原材料由供不應求的“瓶頸”約束轉變為供應充裕,抑制了工業品價格上漲的源頭。

    以往能源、原材料産品極為短缺,直接造成了價格的輪番上漲,進而帶動了工業品價格的上漲,現在能源、原材料的“瓶頸”約束完全不存在。近幾年我國生産資料價格一直是負增長,2002年1-11月生産資料價格下降3.2%。物價上漲的源頭被抑制住,零售物價和居民消費物價上漲的空間就很小。

    2.産品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導致技術含量高的消費品價格大幅度下降,影響到物價總水準的下降。

    2002年以來,家庭電子設備用品、家庭交通設備用品和通信設備用品等産品的價格下降幅度最大。2002年1-5月份,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産品出廠價格分別下降7.7%、7.7%、8.4%、6.3%和7.2%交通設備製造業産品出廠價分別下降3.9%、4.9%、4.4%、3.7%和3.5%。由於這部分産品在零售物價和居民消費物價中佔較大權數,並且這類商品居民需求量大、需求增長快,其價格大幅度下降,極大地拉動了物價總水準的下降。

    3.80年代末期和90年代前期的高通貨膨脹,使我國的物價背離國際價格的平均水準,近期物價下降是向國際價格的合理復歸。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歷了兩次物價上漲高峰,其中1988-1989年、1993-1995年物價的漲幅接近20%。正是由於這兩次物價上漲,導致我國物價總水準明顯高於國際的平均水準。有關部門的監測數據表明,2002年我國進口的主要商品價格比國內同類産品低20%左右而我國主要工農業産品價格又高於國際市場價格20%左右。90年代後期,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加速與國際市場接軌,國內的市場價格開始向國際市場價格復歸,出現了1998-2001年持續的物價低水準運作甚至下降。我國加入WTO以後,國內外市場價格進一步接軌。

    4.物價下跌是一種全球性的長期現象。

    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初期,世界各主要國家均經歷了一個長期的高通貨膨脹時期。但是80年代中期以來,首先是日本,繼而是美國和歐洲,接著是幾乎世界所有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物價水準均呈下降趨勢。這種全球性的物價下跌,以提高勞動生産率為基本特徵的科技革命和以經濟自由化為基本特徵的制度變革,是主導性因素,正是它們使物價水準下跌成為一個全球性的長期現象。處於這樣的國際環境下,中國的物價必然會受到長期向下的壓力。

    5.第三産業、服務業受到本身發展速度減慢、居民收入減少、承受力減弱等因素的制約,漲價幅度有限。

    6.物價由國家控制到市場供求自發決定,在需求不足的情況下,物價必然會下降。

    

    作者單位:國家資訊中心經濟預測部

    經濟參考報2003-1-15


徐連仲 祁京梅:2003年國民經濟展望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