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收購華晨:沒有結局的故事

    “黑馬”華晨註定要成為今年汽車業內外關注的焦點,自中華轎車獲得“準生證”、仰融被免職和大股東資産劃歸遼寧之後,最近又有傳聞説“一汽將入主華晨”,此消息是真是假?記者就此進行了採訪——

    最近一段時間,“一汽將入主華晨(全稱為“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英文簡稱“CBA”)”的消息被炒得沸沸颺颺,有媒體甚至為其“設計”了收購的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第四步,最後的結果是一汽“通吃”金盃、中華和寶馬。

    那麼,“一汽將入主華晨”的傳言從而何來?可能性究竟有多大?記者日前與業內外眾多重量級人物進行了交流。

    風從何來

    俗話説:“無風不起浪”。那麼,“一汽將入主華晨”的“這股風”是哪來的呢?

    據説,始作俑者為日本豐田汽車公司中國事務所總代表服部悅雄。

    這位在中國曾一度失落的日本人是一位“中國通”,能講流利的漢語。5年前曾任日本豐田公司中國事務所所長一職,因為“內部原因”撤回日本總部後,去年又在豐田高層的支援下重返中國,出任日本豐田公司中國事務所總代表。

    在經過多年研究之後,他堅持認為,豐田公司要想在中國獲得成功,必須跨過天汽這個“不爭氣”的合作夥伴,與中國政府支援的一汽、二汽或上汽聯手,獲得政府最優惠的政策。

    重返中國後,他在徵得豐田高層的同意後,迅速實施這一“重大使命”。不到一年,便“開花結果”,今年6月14日,一汽重組天汽,8月29日,豐田跨過天汽,終於與一汽聯手。有人説,這兩大重組一開始就是豐田這只手在後面操縱的,這種説法從某種意義上説也並不為過。

    在成功推動“一汽重組天汽”和“一汽與豐田全面合作”之後,服部悅雄更是躊躇滿志,想再建新功。因為他發現,在一汽與豐田的合作中,輕型車這一角色沒有合適的公司來充當。怎樣補上這一課?瀋陽金盃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瀋陽金盃”)旗下的瀋陽金盃客車製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客公司”,其由華晨控股51%,現更名為“瀋陽華晨金盃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無疑是最好的選擇,因為該公司是一家與豐田有多年技術合作的企業,原有的産品“海獅”和現在正推出的新産品“閣瑞斯”技術都是從豐田公司引進的。

    他認為,最理想的結果是,一汽重回瀋陽金盃(1995年初,一汽曾控股瀋陽金盃,但在2000年底被華晨“逼”出瀋陽),然後再與豐田合資,使現在“金客公司”成為一汽、瀋陽與豐田三家合資的企業。於是將這一想法向遼寧省、瀋陽市和一汽“遊説”。

    豐田的這一想法自然引起了遼寧省及瀋陽市主要領導的高度重視,能引進豐田這樣的跨國公司,對遼寧省和瀋陽市來講,面子上就是一個政績。於是,個別領導動心了,産生了要將剛剛由財政部劃過來的華晨資産(主要是CBA大股東——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轉給一汽的打算。

    這就是“一汽收購華晨”傳言的“風源”。

    一汽的顧慮

    面對如此“誘餌”,品嘗過“重組天汽”和“與豐田合作”兩大“果實”的一汽會動心嗎?

    今年9月底巴黎國際車展期間,記者在巴黎巧遇剛剛從德國慕尼黑考察歸來,駕駛著寶馬新7係的一汽集團總經理竺延風。

    敏感的記者當即意識到,一汽是不是有“重組華晨,再與寶馬合作”的打算?於是當場將這個問題拋給竺延風。

    竺延風笑著説:“你們記者過於敏感”,並對一汽要與寶馬合作的傳聞予以否認。

    但記者從竺延風隨行的一汽有關人士口中得知,遼寧省主要領導確實找竺延風談過,有讓一汽重回瀋陽的想法,但他説一汽至少現在不會同意,理由是怕“貪多嚼不爛”。這位人士説:“一汽剛剛收了天汽、川旅,又與豐田合作,新項目都沒有完全確定,哪有精力與寶馬談合作?”

    不過有汽車界分析人士説,一汽在豐田的慫恿下,面對華晨的“金盃”、“寶馬”並非沒有動心,除上面提到的精力不濟外,其還有兩大顧慮:

    一、擔心得罪已有的兩個合作夥伴——大眾和豐田。一汽與豐田的全面合作已經惹怒了大眾,大眾在中國的天平明顯開始向上海大眾傾斜。12月5日,德國大眾亞太區董事長比希霍夫在京宣佈,明年將在上海大眾投産高樂(GOL)和三廂波羅(POLO)兩款新車,而一汽大眾一款新車也沒有。最新的內部消息稱,德國大眾明年還有拿新的品牌到上海大眾生産的打算。如果與寶馬合作,不僅會進一步得罪德國大眾,而且還會惹惱豐田,在一汽看來,有點得不償失。畢竟,一汽與德國大眾合作的一汽大眾現在成長性好,是一汽最拿得出手的營利企業;與豐田生産高檔轎車的工作也正在天津開發區緊鑼密鼓地進行。精明的竺延風不會不算這個帳。

    二、華晨是一個“燙手的山芋”。遼寧省及瀋陽市接收華晨資産花了半年多的時間才有個初步的眉目,華晨及其關聯企業的複雜資産關係,令他們頭痛不已,加上輿論對資産所屬合理性有多種評述,同時還有可能引發産權糾紛,使得華晨成為一個“燙手的山芋”。資産沒搞清前,一汽怎麼敢去“趟這個渾水”?

    此外,一汽重回瀋陽也難服人心。1995年,一汽以1個多億的現金及零部件資産控股“瀋陽金盃”(後更名為“一汽金盃”,現一汽退出後又恢復為“瀋陽金盃”),接管旗下最大企業“金客公司”,但幾年過去,不僅沒將企業管好,而且企業走向破産的邊緣。後來,華晨迫不得已才接管該企業,以“一個不懂汽車的外行”書寫了“金客神話”,成為華晨幹汽車最為精彩的一筆。最後,華晨又花近9億元的代價收購一汽在“一汽金盃”中的股份,將一汽“趕”出瀋陽,恢復了“瀋陽金盃”的名份。一汽如果通過上層再入主華晨,控股“瀋陽金盃”和“金客公司”,顯然難以讓人服氣。這不僅是一汽的顧慮,更是遼寧省政府和瀋陽市政府的顧慮。

    華晨缺什麼

    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與他人合作,主要是彌補自己的不足,讓一汽重回沈瀋陽,華晨首先想到的應是自己缺什麼?一汽能給華晨帶來什麼?

    ——是産品嗎?顯然不是。眾所週知,中國汽車工業搞了50年,缺的就是産品開發能力,一汽自然也不例外。除了解放卡車之外,一汽轎車靠的是德國大眾的技術,隨時要看德國大眾的眼色行事,當然以後增加了豐田和馬自達這樣的合作夥伴,多了一些籌碼。既然一汽也是要通過與外國公司拿産品,那華晨為什麼還是要通過這個中間環節再與外國公司合作?況且現在華晨已經與國外公司,像通用、寶馬、豐田、三菱等合作,請一汽做“媒婆”沒有必要。

    據有關人士透露,目前華晨的三大系列産品,包括金盃客車、中華轎車和寶馬轎車項目均有今後5年的産品規劃,而且這些産品中不僅有引進的産品,更有自主開發的産品,根本不需要國內哪個集團“施捨”什麼産品。

    ——是資金嗎?更不是。對於一汽來説,最擅長的是政府資産“無償劃撥”,要讓一汽大把大把地往外掏錢買資産,顯然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

    相對於一汽來説,華晨本身就是上市公司(香港、紐約兩地上市),加上關聯上市公司,在資金籌集上“長袖善舞”的華晨顯然強于一汽,相對於一汽來説,華晨不缺錢。

    ——是機制嗎?也不是。一汽是一家傳統的國營企業,儘管竺延風上臺後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但與國內其他汽車企業比,機制上優勢並不明顯,與華晨這種帶有外資性質的上市企業比,一汽機制上只有學習的份。

    ——是人才嗎?自然不是。華晨通過吸引人才的三大絕招——“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已經從國內汽車企業及“海歸派”中吸引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其中一些還是一汽的人才。前一段,華晨因資産劃歸遼寧已讓一部分人心存疑慮,並有個別人出走。如果歸入一汽,只會讓這部分優秀人才另謀他途,因此“一汽入主華晨”對人才的穩定也沒有好處。

    相對於一汽,華晨不缺産品、不缺資金、不缺機制,也不缺人才,為什麼讓一汽重回瀋陽?原先想進入一汽,有借一汽的政府資源為中華拿轎車目錄的打算,現在中華已上市,這一問題已解決了。據説,華晨有關人士將這些理由陳述給遼寧省及瀋陽市政府主要領導後,引起了他們的深思。

    風平浪靜

    “一汽入主華晨”的傳言在風傳近一個月後,目前已稍漸平息。據説,除了華晨有關人士陳述理由之後,寶馬、豐田的態度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前不久,寶馬公司再次重申與華晨合作的決心,明確表示不會與一汽沾邊,因為一汽已有奧迪合作項目,今後還有與豐田的高檔轎車項目。據介紹,寶馬3係明年四季度將在瀋陽投産,在年産量達到3萬輛前,將租用現有“瀋陽華晨金盃汽車製造有限公司中華轎車廠”的生産線生産,以控製成本。年産超過3萬輛後,再用賺的錢興建一座新工廠,這對寶馬來説,是一筆合算的買賣。

    而豐田方面,已不堅持非得與一汽合作。現在華晨與豐田正在商談,能否組建一家生産高檔輕型客車的合資公司,起初也可以租用“瀋陽華晨金盃汽車製造有限公司金客生産廠”的生産線生産。

    據説,由於兩大合資夥伴態度的變化,遼寧省及瀋陽市政府有關部門將華晨大股東——“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會”資産轉給一汽的熱情已明顯減弱;與此同時,華晨已花9億元購得的一汽原在一汽金盃中的股份,也正在財政部辦理相關手續,很快就會有結果。

    據記者掌握的最新消息,華晨新的董事會即將成立,在董事會新擬定的名單裏,沒有一汽的成員。

    由此看來,“一汽入主華晨”是一個沒有真正開頭、更沒有最終結局的故事。

    《經濟參考報》 2002年12月13日


仰融去向引各界猜測 華晨又添謎局
傳聞仰融被捕 華晨迷宮又添“謎中謎”
仰融解職事出突然 華晨係撲朔迷離
華晨集團40億元採購金盃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