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融解職事出突然 華晨係撲朔迷離  

    正當華晨汽車産權爭論廣受關注、董事局主席仰融被有關部門調查尚未明朗之時,6月19日晚從香港傳來最新消息,華晨突然宣佈,其創辦人仰融不再擔任董事局主席一職,由副董事長吳小安接替。仰融仍將留任董事。

    

    新任董事局主席吳小安在接受媒體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仰融未照顧股東利益,大股東中國金融教育基金已經解除其主席職務。”吳小安還強調,公司業務不會受此影響。

    

    雖然董事局出現人事變動,但公司架構會維持不變。中國金融教育發展基金仍為該公司的主要股東,擁有39.45%的股權,備受關注的公司與寶馬合作不僅不受影響,而且還會繼續進行商討。

    

    據了解,事情的導火線緣于仰融上周在由摩根斯坦利安排的一次懇談會上向多位香港基金經理表示,華晨股權並非國家所有,只是為了符合美國上市要求,暫由教育基金代管,管理層將收購華晨股權。

    

    對於教育基金為何撤銷仰融主席之職,吳小安只表示是“內部原因”,不願多講。但他同時否認仰融目前正被調查。

    

    記者在向中國金融教育基金會求證此事時,得到的答覆是有關華晨的事情只有基金會負責人知道,負責人正巧出差不在,留下的人誰也説不清。

    

    記者在位於上海市寧波路的申華控股(原華晨集團)總部門前,同樣遇到了部分前來採訪的媒體記者,公司有關人士稱從沒聽説過此事,並告知公司一切運轉正常,更無任何人事變動。記者見到的與其所言基本相同。

    

    源於股權模糊

    

    其實,仰融的突然離職不僅對華晨係的影響事關重大,而且似乎也驗證了此前關於華晨股權的爭論和仰融本人被調查的傳聞。

    

    而在不久前針對市場傳聞,仰融的主要助手、申華控股總裁蘇強還對媒體説:“沒有那麼回事,華晨汽車本來就是國有的,不存在收歸國有的問題。”對所謂“接管華晨”、“受到調查”的説法,蘇強也一概加以否認。記者多次撥打蘇強的手機,但都沒能接通。

    

    從華晨汽車上市運作模式上也可以證實這一點。為了能在海外上市,仰融可謂絞盡腦汁設計迷宮,1992年,由中國人民銀行教育司、華晨、中國金融學院、華銀信託四家聯合發起成立一家“中國金融教育基金會”。1個月後該基金會在百慕大註冊成立“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由中國金融教育基金會100%持有。當年10月華晨汽車作為第一隻“中國國企概念股”正式在紐約交易所掛牌。

    

    正是這樣一個本為非盈利機構的基金會成了華晨係産權的“根子”。據悉,基金會曾收到國資局聲明,表明基金會不擔此項投資的風險,也不享有所有權益。

    

    也難怪仰融曾對媒體説,“原始股本上,國家沒有給一分錢,基金會沒有給一分錢,任何部門也沒有給我一分錢,任何時候也沒有國家給我一分錢的憑據?”

    

    但有分析證實,當時歸來的仰融也曾在接受有關領導的詢問中表示,金盃客車40%股權即1200萬美元捐獻給了國家。從那時起,一直以來産權問題似乎成為懸在華晨汽車前途上的達摩克斯利劍。

    

    事前已有徵兆

    

    翻開華晨係歷史即可發現,仰融10年來的“汽車遊戲”的核心就是金盃汽車。1991年,仰融買下尚未上市的瀋陽金盃汽車4600萬股權,此後就成為大名鼎鼎的金盃客車的核心部分。而金盃客車也是後來的金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是華晨集團的利潤核心源。但恰恰這一部分在2001年出現了問題。

    

    今年4月30日,金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發佈了2001年業績公報,公司凈利潤呈負數,並出現8.2503億元的鉅額赤字。

    

    其實在2001年中報時,金盃汽車已然一路預警、預虧。華晨看在眼裏,急在心頭,于2001年受讓了瀋陽市汽車工業股權投資公司持有的金盃汽車11.2%的法人股,開始了增持金盃汽車股權的努力,但當其意欲再通過旗下申華控股受讓瀋陽市汽車工業資産經營公司持有的金盃汽車17%的國有法人股,並計劃總投資7.3億元以增持金盃汽車股權時,卻被擱淺。

    

    與此同時,華晨係還擬定再遣人馬入主金盃汽車的董事會,但就在申華控股受讓股權增持一事尚無結果之時,今年4月5日,3位有著華晨背景的金盃汽車董事突然請辭。15天后,財政部因種種原因否決了由申華控股受讓的華晨增持金盃汽車股權方案。華晨方面認為,這是政府部門的決定。

    

    財政部的一紙否決與3位董事退出金盃汽車這一人事變動,前後時間如此巧合。而據知情人透露,實際上申華控股受讓金盃汽車法人股一事正是被財政部否定的。

    

    現在看來,即便華晨汽車屬於國有控股公司,也並不足以説明整個華晨係的資産都歸屬國有。

    

    畢竟,在香港上市的圓通科技、內地上市的申華控股、中西藥業,都是仰融資本運作的結果,與華晨汽車的股權關係已逐漸分離。

    

    如此龐大的華晨係何去何從就成為市場普遍關心的問題。

    《國際金融報》 2002年6月21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