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泰:國企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無意義  
趙民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8月26日在甘肅省為“蘭洽會”而舉辦的“友好合作與甘肅發展”論壇上,就目前國有企業的發展問題發表了精彩的演講。他認為,政企不分的管理體制、責權不清的國家所有權委託代理關係,是國有企業機制不活、國有資本運作效率低。甚至國有資本流失的重要原因。

    據悉,目前國有企業約佔用工業總資産一半、工業貸款的2/3以上,而國企只創造了1/3的工業産值。儘管政府對國有企業改革的思路正在進行重大調整,但是國有企業面臨的形勢依然嚴峻,其中對國有企業影響最大的有三個方面:

    一是隨著市場化程度的提高,除壟斷行業外,國有企業的不可替代地位已不復存在。市場準入的逐步放開,不僅使大量的外資成為中國市場的進入者,而且民營企業大舉進入更多領域,國有資本獨佔各個行業和領域並受到政府保護的局面已經消失。

    二是政府職能的重點轉向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政府與國有企業的關係正面臨新的挑戰。為實現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目標,政府改變了對不同所有制企業採取不同政策的做法,對喪失競爭力的國有企業,政府已經不能再用傳統的方式和手段進行挽救,舊體制沉積于國有企業的大量問題成為最難處理的問題。

    三是加入W TO使中國對外開放進入了新階段,在可以更多地利用國際經濟資源加快發展的同時,也使企業競爭進一步國際化。在那些國際化程度高的産業,長期達不到國際平均水準的企業,在國內也將難以立足。

    對此,陳清泰開出的藥方,首先是對國有資本進行有進有退的調整,抓大放小,使國有資本向國家必須控制的行業和領域集中。

    國有資本是特殊的寶貴資源,它的重要作用是保障國家安全和國家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為此,國有經濟應保持必要的數量,但更重要的是國有資本分佈的優化和品質的提高。要從戰略上調整國有資本佈局,改變國有經濟分佈過寬,涉足領域過多,整體素質不高的狀況。對廣大中小企業,要以地方為主採取改組、聯合、兼併、承包經營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更加靈活的方式進一步放開搞活。一般講,民間資本可以進入並願意進入的行業和領域,新增國有資本就沒有必要再投入。國有資本要在那些關係國家安全和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保持控制力,要向涉及國家安全的行業,自然壟斷的行業,提供重要公共産品的行業,以及支柱産業和高新技術産業中的骨幹企業集中,發揮民間投資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改革國有資本的管理、監督、運營體制,使企業的國家所有權到位又不越位。

    市場體制與國有經濟結合的基本途徑是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與國家所有權職能分開。這就産生了一個國有産權委託代理和監督的問題。

    企業追求利潤的動力,防範風險的謹慎都來自所有者。離開所有者的激勵和約束,企業內部人必然産生非正常行為,國有資産流失幾乎不可避免。國家投資和擁有股份的企業走向市場的基礎條件是包括國家在內的所有權必須到位。政府在企業外過多的干預不能克服企業內所有者缺位帶來的一系列弊端。現行的政企不分的管理體制、責權不清的國家所有權委託代理關係是國有企業機制不活、國有資本運做效率低、甚至國有資本流失的重要原因。陳清泰強調,在這個問題上要注意解決四個問題:

    (1)建立明晰的國家所有權委託代理關係,形成對每一部分經營性國有資産均可追溯産權責任的體制和機制。

    (2)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確立公司法人財産制度和投資者有限責任制度。

    (3)政府的公共管理職能部門與監管國有資本經營職能的機構分開。

    (4)國家所有者權能到位。包括國有股東在內的所有者(代表)進入企業,並在企業內行使所有者權能。

    第三、加快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制,給國有企業以平等競爭的地位。

    傳統體制沉積于國有企業最棘手的一個問題是國有企業承擔了大量的社會保障職能,企業與職工形成了不容選擇的剛性結合,人員基本不具備流動性。實踐越來越證明,這是捆死國有企業的桎梏。勞動力結構不可調整,不僅沒有效率可言,而且極大地制約著經營結構、企業結構、資本結構的調整,使結構性矛盾不斷積累。國有企業的競爭對手並沒有這些問題,在同一市場中競爭,如果國有企業長期處於不平等競爭地位,即便目前狀況尚好的企業其前景也令人堪憂。因此,在國有企業走向市場時,政府再給它們吃偏飯是不必要的,但為它們創造平等競爭條件則有無法推卸的責任。

    建立社會保障體制的一個難點是歷史欠帳。用國有資産存量變現補充社保基金政策的出臺為解決這一問題開闢了道路。建立社會保障體制是一項難度極大的社會工程,必須認真制定可持續的方案,以政府為主導,由政府、企業、社會仲介做持續的共同努力。

    第四、實行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推進股權多元化,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

    在市場經濟中,政府主要負責公共管理,組織、提供公共産品,承擔社會責任,因此它很難成為以個別企業的營利為目標的“合格股東”。實踐證明,國有企業改制為國有獨資公司,沒有什麼意義。國有企業轉換經營機制的重要途徑是“大力發展股份制”,引入新的投資者。

    在企業改制中必須下大力氣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結構。目前國有企業改制為公司的數量已經不少,但距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可以説,目前公司治理是微觀經濟領域最重要的制度建設。

     《中華工商時報》 2002年8月28日


陳清泰:政府改革是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關鍵
陳清泰:加入WTO與中國的公司治理改革
陳清泰:WTO重新定義國家競爭力
陳清泰:必須深化以市場為取向的政府改革
陳清泰:入世後的中國更應實施進取性戰略 
陳清泰:中國企業躋身世界500強應是結果不是目標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