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清泰:中國企業躋身世界500強應是結果不是目標

王延春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清泰近日在此間召開的“中國企業國際化經營暨中集集團發展經驗研討會”上強調:培育國際化經營的大企業,不能靠資産拼湊,盲目擴張;也不能靠政府主觀捏合,而應靠企業在市場競爭中做強做大。躋身世界500強不是目標,而應該是結果。

    陳清泰説,企業靠政府扶持是扶不出競爭力的。我國重點扶持的大型企業與市場競爭中成長的企業相比,是兩種成長模式,兩種不同的效果。以前在計劃思維模式下,由政府指定重點企業,並給與特殊優惠政策,進行扶持,認為幾年之後就會造就一批國際化經營的大企業,然而結果卻事與願違。比如彩電業,最早政府欽定了4家,現在都不行了,一個也沒能站住,而現在家電市場上的明星企業都不是政府欽定的,而是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的。

    陳清泰強調,市場對企業成長至少有三大作用:一是篩選作用。哪個企業有發展前景,哪個企業會變優變強,不是靠政府欽定或業主的主觀願望,而是靠市場篩選。二是企業競爭力的學習和培育作用。市場是個大學校,企業競爭力只能在競爭和磨煉中産生。持續的競爭力歸屬於在市場競爭中善於總結自己和他人成功經驗、失敗教訓的企業。三是市場潛力的發掘利用。只有在市場競爭中,企業才能發現新機遇,新客戶,以及新的競爭潛力。

    同時,陳清泰認為:培育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關鍵的一點是理順企業機制。很多國外大公司可以做到百年老店,能長久保持市場活力,依靠的是良好的制度基礎和良好的管理機制,依靠好制度和好機制選擇優秀的經營者;而我國許多企業則靠主管部門的伯樂慧眼、靠經理人的個人魅力。因此,我國一些企業起落明顯,幾天前還喧囂一時,幾天后就消失了。如果企業過多希冀于個人魅力,而非良好的制度和機制,那麼人員的更疊就是企業的災難。如果不改變這一狀況,現在看上去狀況良好的企業實際上就面臨這個問題。

    政府在培育國際化經營的大企業中應起什麼作用?陳清泰認為,政府應該做的主要有兩點:一是為企業打造進入國際市場的平等的基礎條件,比如國家所有者如何到位而不越位的問題。二是幫助企業解決自身解決不了的歷史遺留問題。比如大量的富餘職工問題,企業辦社會問題等等,這些包袱是國際競爭對手沒有的。在加入WTO背景下,政府不再給企業吃偏飯是正確的,但面對舊體制遺留的問題,撒手不管是不應該的。如果企業具備了競爭的基礎條件,政府又給了它良好的競爭環境,企業還沒有競爭力,那死了活該。

    陳清泰最後強調,企業走向國際化,還必須研究發展戰略,考慮清楚專業化與多元化,企業做大與做強的關係。目前,市場越分越細,每個企業都在研究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尋求自己的比較優勢,因此企業不能輕易放棄自己熟悉並擅長的領域,也不能貿然進入別人擅長的領域,只有固守自己的強項、壯大自己的主導産業陣地,把它發揮得淋漓盡致,穩居世界前幾位後,再考慮多元化經營。企業大不等於強,靠資産拼湊的做大無外乎“麻袋裝馬鈴薯”,沒有有機的融合。靠行政捏合湊成“500”大很容易,但躋身世界“500強”就是另一回事了。因此,500強應該是結果,而不是目標。企業躋身國際化,應該是企業經營戰略的需要,而不能盲目擴張,徒有虛名。

    《中國經濟時報》2002年1月30日


沃爾瑪有望居500強之首
500強企業159家落戶北京
全球500強扎堆中國
《財富》公佈全球500強 12家中國公司榜上有名
2000年全球500強企業中汽車類企業排名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