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楷調"百馬兵團"潛入內地搶大單  
鄭小伶

    “百馬兵團”之神秘

    5月底正式就任電訊盈科(0008HK)集團財務總裁一職的執行董事馬時亨,在香港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説,現在正是大舉購進內地業務的時候,錢不是問題,關鍵是能找到什麼樣的

    客戶,也就是説,能不能找到第二個“中石化”。

    身為財務總裁的馬時亨號稱是“花錢最多”的人。而電盈商業市務董事總經理李子尚則是“賺錢最多”的人。李澤楷要實施“搶佔內地市場計劃”,須臾都離不開這兩個人。

    每個月要多次北上的李子尚對記者説,他在3個多小時航程的飛機上,看得最多的是內地最火的兩本時政小説《天下糧倉》和《黑洞》。

    李子尚是電訊盈科高層中普通話講得最順暢的一位。是他的親手拿下“中石化與盈科合資公司”大單的。中石化的系統整合項目全流程做完要達到十幾億,這種“先合資再做項目”的模式,被電訊盈科主席兼行政總裁李澤楷稱為是“內地樣板工程”。

    據盈科高層人士稱,電訊盈科在六月中旬將在上海簽下一個“國際性合同”,其投資規模與“中石化項目有得一比”。在2001年底,電訊盈科已經把廣州劃入香港區來管。這也是新的整合計劃中的一部份。

    李子尚對記者説,電訊盈科搶佔內地市場,也有心虛的時候。港人大多對中國歷史不甚了解,怎麼北上做生意?

    電訊盈科早已開始悄悄補課。據透露,“中國百馬兵團”計劃早在2001年初就開始了,而這僅是到內地市場摸底的第一步。電訊盈科計劃送12隊、每隊6人的“兵團”分批“潛入”內地,這些人以受聘內地企業、到本地大學開講座、訪問電信公司等形式貼近內地市場,從學講普通話開始,每個組每批要物色50個重點“客戶”到盈科本部考察。這個被內部稱為“中國百馬兵團”的計劃,耗資低廉,卻有深刻的穿透力,擔當了搶攻內地先鋒隊的角色。

    另外,五月底電訊盈科250人的隊伍在廣州“黃浦軍校”基地封閉三天,請人專講中國政治經濟學。在盈科的新員工計劃中,從內地大學招來的一流人材,有的一開始就放到香港工作。

    這些僅是表面功夫的“改革”。續中石化超大項目拿下之後,“中石化”模式被迅速拷貝到內地一些超大行業。

    記者在電訊盈科香港總部聽到最多是一種聲音:2002年的投資重點不容置疑在內地。

    在2001年的年報中,電訊盈科盈利18.92億港元,內地市場的營收不到4%。香港電話2001年營業額微跌1%,這是香港電信市場增長放緩的信號。由於內地通話費用減少,僅國際電話(IDD)營業額收入就下挫22%。香港傳統電信業務的“唱衰”逼得電訊盈科不得不早早地從“內地市場”下手。

    盤點電訊盈科在內地的投資額,很難得到一個透明的總數。但前期多是“投石問路”,在深圳的軟體中心、在北京合資成立中關村數據中心、與上海郵電成立合資公司等項目的收益率,可能不及中石化一個項目。

    在電訊盈科急於開拓新業務的佈局中,系統整合被列入在最核心的地位,它的業務收入增長率達45%,並且每年將有30%的增長率。李澤楷被告知,這一塊業務最誘人的市場不是香港,而在對岸的內地市場。電訊盈科估算內地系統整合市場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長,在2005年銷售額將達到3000億人民幣。

    有意思的是,電訊盈科巡視四週,他們暫時還沒有找到一個對手。以接手做過香港機場、香港聯交所自動對盤系統和香港智慧身份證等大型系統整合大單的盈科來説,現在亞信、神州數位等內地系統整合商的規模,“尚顯得細幼了一些”。

    李澤楷急調馬時亨

    記者在香港太古坊電訊盈科中心42層採訪剛剛履新的馬時亨。這位銀行界炙手可熱的“打工皇帝”首次接受內地記者採訪,其普通話表達比較生澀,在提供財務數據時,多以粵語或英語表述,但他一再説,“還在學普通話,下一次會好一點。”

    50歲的馬時亨是摩根大通私人銀行前亞太區總裁,去年5月2日轉入電訊盈科旗下任執行董事,掌管“電訊盈科所有附屬公司及聯營公司的財務”。馬時亨的前任執行董事兼財務總裁潘毅仕在3月份“自行請辭”,馬時亨接任此職,為一年內兩度升遷。據傳,當初為了讓這位資深銀行家加入電訊盈科,李澤楷安排從他個人名下所持的電訊盈科股份之中,將700多萬股贈送給馬時亨。

    3月份李澤楷在香港發佈業績報告時,表現得十分投入,“電訊盈科虧轉盈賺19億”,他首次在公開場合“放鬆地露出了笑容”。背負著59.91億美元(約467億港元)債務的電訊盈科已經越過了最難捱的時候。李澤楷每到到報告發佈日,都要被投資人放到債務上“烤一烤”。現在,關注這位“新經濟超人”的公眾目光有所不同了。

    電訊盈科2001年業績報告實際上是與“香港電訊”合併後的首份全年報告。最為市場關注的是2001年獲純利19億港元。這是盈科首次有“盈利紀錄”,並達到“市場預期的上限。”

    馬時亨分析,電訊盈科表現超出市場預期,是因為電訊盈科在除稅及利息折舊攤銷前盈利(EBITDA)增長了20%,達到73.96億港元,高於市場預期的10%;EBITDA毛利率由30%增至34%。另一個原因是2001年電訊盈科改善了資本架構,預先償還5.59億美元的債務;並做了延長還款期的處理。寬頻業務、系統整合等新業務增長強勁,抵消了電信運營主業利潤的下滑。

    在2001財年,電訊盈科沒有再作大額的股權投資,反而從股權投資的買賣中獲得近1億美元的利潤入帳,這是“扭虧為盈”的潛在表現之一。

    瑞銀華寶認為“19億的純利”當中絕大部分為非經常性項目,如果以電訊盈科核心業務計,純利只有4.68億元,大減75%;“非經常産生的收入中”有出售北京物業、出售網上證券商盈通(2Cube)及AdSociety,減持CSL前獲派股息、持有的tom.com(8001HK)股份獲得利潤等。

    瑞銀華寶的分析是不太受電訊盈科大股東歡迎的。該行下調了對電訊盈科未來數年的盈利預測,對電訊盈科2002年至2005年EBITDA預測約3%至4%;同期的純利預測下調介乎于13.6%至20.8%之間;今年、明年除特殊項目的純利為23.42億元、32.36億元。

    馬時亨對瑞銀華寶“故意唱低”不予評價。他對電訊盈科債務有一個説法,“電訊盈科已經脫離了負債的高峰期”。

    電訊盈科期待的下一個“盈利機器”是已經投資2.63億美元(約20.5億港元)的數位港。預計2003年數位港開始預售,並可通過項目自行融資。數位港是香港政府與盈科合作開發的超大型地産項目,電訊盈科不擁有數位港産權,但能分享出賣物業的收益。

    在電訊盈科執行董事中,聚集了一批有二十幾年全球金融資深經驗的“財技高手”。其中袁天凡、鐘楚義、馬時亨、杜彼得等人,被視為全球金融界的“硬通貨”,現在被李澤楷納入旗下。在2000年,電訊盈科14名董事共支取7.67億港元的薪金、津貼及分紅。但在2001年,董事酬金大幅銳減84%,花紅亦大幅減少61%。

    李澤楷旗下這批五十歲左右的“招財軍師”,財技確實玩得出神入化。但是,能否靠商業市務董事總經理李子尚這樣一批人不斷征服新的戰場、創造獲利強勁的主營業務,這才是李澤楷最期待的。

    《21世紀經濟報道》2002-6-18


李澤楷:香港公司在21世紀中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
“小超人”李澤楷的回歸之路 
李澤楷:投資者眼中的幻想家? 
李澤楷決定獨資競投香港3G牌照
李澤楷15億拋售香港電訊大樓
李澤楷宣佈新網際網路策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