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營造“清水走廊”

    從江蘇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會上傳出的消息説,今年江蘇省將圍繞國家南水北調,“治污水、送清水、輸尾水”,重點實施七大治污工程,確保把清潔的水送到華北地區。

    南水北調要求調水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這給江蘇一個帶有挑戰性的難題:不僅要保證取水口的水質合乎標準,還要將調水主通道———蘇北大運河段營造成一條“清水走廊”。

    揚州:全境納入污染控制區

    揚州市是南水北調東線水源區。2003年南水北調東線一期正式通水後,將以每小時1000立方米規模,向京津地區和黃淮海平原輸送長江水。根據中央確定的“先治污、後通水,先生態、後用水”原則,揚州市自籌資金,率先啟動了水源區環境治污工程。近日,該工程又正式升格為環境保護要求僅次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

    按照初步規劃,這一保護區將劃分為核心保護區、生態協調區和污染控制區。揚州市全境納入污染控制區,嚴格控制新上污染嚴重的建設項目。保護區將實施一系列環境保護工程,包括對現有工業污染源進行深度治理,建設6座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場,控制農業污染,建設尾水導流工程、長江北岸生態走廊和水源涵養森林等。據估計,該保護區的投資將達25億元左右。

    蘇北大運河段流經的相關地市,治污任務本來就十分艱巨,造紙、釀造等重污染企業比比皆是。有的毗鄰運河的城市,運河不僅是航運通道,還是全市工農業生産和生活飲用水的重要取水口,甚至是排污口。

    徐州:地處蘇、魯咽喉,治污之路漫漫

    徐州處在東線工程出江蘇入山東的咽喉。徐州市水利局負責人士説,為了給南水北調營造良好的水環境,徐州將全面實施環境品質綜合整治、農村生態建設兩大戰略工作目標。除了強令企業穩定達標排放、開工一批污水處理廠等治標之策,工業産業結構調整和農村生態建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徐州本來就嚴重缺水,每人平均水資源佔有量不足全國每人平均水準1/4,化工、造紙、釀造企業等一些高耗水、重污染的企業佔有相當比例。在農村,水資源利用效率仍較為落後,灌溉工程“跑、冒、滴、漏”屢見不鮮,大量施用農藥、化肥和人畜排泄造成的有機污染日益突出。所以,如果光靠幾項治污工程把關,難以保證大運河水質。

    要保證南水北調通道的清潔,必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生態文明程度。如推進産業結構調整,降低造紙、釀造等行業造成的結構性污染;調整沿線地區的農業結構,發展生態農業、節水農業,等等。此外,徐州市還加緊了“輸尾水”的努力,今年完成的奎河尾水資源化回用工程對污水進行了生態處理,既讓河流水質達標,也部分緩解了徐州地區用水緊張的矛盾。

    徐州,是南水北調東線的縮影。江蘇省水利廳廳長黃莉新説,南水北調東線對於江蘇來説,不僅是一種責任,還是一個發展的機遇———通過這一工程,江蘇可以促進全省經濟結構的調整,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速治理污染,進一步改善流域水質環境。

    一位學者的疑惑:水資源調出方的貢獻如何補償?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水利研究部門學者發問:

    滔滔北去的長江惠澤天津、河北、山東等受水地區,怎樣協調水資源調入方和調出方之間的利益呢?

    南水北調的投資量十分驚人,除了國家投資,有相當比例是沿線地方自籌的資金。受水地區可以用水價杠桿調節,逐步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的水利建設機制;但承擔大量工程任務的供水地區,又該怎樣破解這個難題呢?

    局部當然應該服從於整體需要,但在市場經濟體制發育日益完善的環境中,這些問題能僅僅用“全國一盤棋”來簡單作答嗎?

    2003年,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將要開始調水了……

    (本版圖片由本報記者周寅傑攝)

    

    《人民日報 . 華東新聞》 (2001年12月07日第一版)


江蘇射陽丹頂鶴自然保護區非法偷獵情況嚴重
江蘇引進人才又推新舉 服務蘇北戶口可落南京
江蘇媒體率先對發出趙薇“封殺令”
江浙滬形成“四小時經濟圈”
江蘇將投資百億元實施城市防洪工程
江蘇出現流感苗頭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