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何日變清流

    本月上旬,經省物價局批准,武漢市再次調整了水價,該市居民用水價格由0.854元/噸升為1.1元/噸。其中,污水處理費由原來的0.224元/噸提高至0.40元/噸。

    有關部門透露,提高污水處理費,其目的是為了提高污水處理率。目前,800萬人口的武漢,每日排放污水280萬噸,而污水處理率僅為6.4%,即每天處理15萬噸污水,而全國城市的平均污水處理率為30%。

    市民多掏腰包後,武漢的污水處理水準何時才能提高呢?帶著這一問題,記者進行了調查。

    首個污水處理廠的尷尬

    沙湖污水處理廠是武漢市投資5340萬元興建的第一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能力5萬噸,1993年底投入二級運作。每天,水果湖、武珞路、卓刀泉三地排向東湖的污水被截進該廠。如果設備滿負荷運轉,經過沉砂、脫泥、生物處理後,水質應達到或優於國家排放標準。

    7日,記者來到正在擴建的沙湖污水處理廠參觀工藝流程。剛上臺階,一股刺鼻的腐臭味傳來。隔著鐵欄杆,墨汁一樣的污水嘩啦啦地流進沉砂池。不遠處,從污水中剔出來的渣物裝滿了初沉池。

    再往前,進入二級處理區。按設計,經過一級處理後的污水,在這裡要經過生物處理,降解有機物。記者連走幾處,只見曝氣池、濃縮池、脫泥機房的大門緊鎖,聽不到機器運轉的聲音。直到終端的二沉池,“處理後”的污水仍舊如墨汁一樣散發著異味。據了解,之後,水就通過明渠排入長江。

    廠方表示,有時因進廠的污水濃度不高,對污水進行一級處理後即可“達標”,二級設備就未開。

    而記者在採訪中還聽到另一種説法:資金困難是困擾沙湖污水處理廠設備滿負荷運作的原因。據悉,該廠一年需要運作費580多萬元,實際撥款300萬元左右。

    14億元打造新希望

    自1988年1月開始,武漢市開始徵收排水設施使用費,當時的標準是0.08元/噸。1996年,該項費用調整為0.18元/噸。1999年,根據國家文件精神改稱污水處理費,標準調為0.224元/噸,至去年底,共徵收6.74億元。據悉,該項收費實行收支兩條線,所收資金納入財政專戶,由財政分撥各項城市排污所需。

    與其他城市比,北京、上海的污水處理費現行標準分別為0.80元/噸、0.70元/噸。國家有關文件要求,各地要優先將污水處理費的徵收標準調整到保本微利的水準,以滿足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運營的要求。儘管武漢市現在的標準已調到0.40元/噸,實際上尚未達到污水二級處理的成本:0.68元/噸。

    僅靠徵收污水處理費,難以解決武漢市現在的城市排污問題。

    於是,就有了1998年2月啟動的世行貸款項目:武漢市城市污水綜合治理工程。

    這項工程計劃總投資14億元,其中利用世行貸款5630萬美元,內配資金9.3億元,包括污水處理費4.7億元。

    工程將按計劃完成,武漢市將在下月內陸續建成龍王嘴污水處理廠(15萬噸/日,二級處理)、二郎廟污水處理廠(18萬噸/日,一級處理),沙湖污水處理廠擴建工程竣工(5萬噸/日,一級處理)。

    目前,武漢市主城區除了武昌沙湖污水處理廠(5萬噸/日,二級處理)外,建成運作的集中污水處理廠還有漢口黃浦路污水處理廠(10萬噸/日,預處理深排出江)。“世行”項目完工後,武漢市的污水處理能力將達到53萬噸/日,污水處理率升至21.46%。

    “十五”末期:污水處理率達到60%

    從明年開始,一個更為龐大的城市治污計劃將在武漢三鎮啟動,其中有7大支撐項目:

    武昌落步嘴、黃家湖、黃家大灣、廟山污水處理廠,漢陽南太子湖污水處理廠,漢口三金潭、漢西污水處理廠。

    加上對泵站、管網等收集系統的更新與改造,到2005年,武漢市治污範圍將會新增244平方公里土地,300萬居民為此受益。連同已有能力,屆時武漢市的污水處理能力可達203.5萬噸,污水處理率可提高到60%,絕大部分污水將不再排入東湖、青菱湖、湯遜湖和長江水域。

    按此計劃,所需資金將達30.49億元。考慮到維持日益增加的污水處理系統日常運轉所需費用,以及積累滾動發展的建設資金,武漢市還將多方籌措資金,包括利用外資和國內貸款。(黃磊 涂亞卓)

    

    《湖北日報》 2001年11月19日


300萬隻珍珠蚌枉死污水 蘇嘉運河污染嚴重
澳門斥鉅資擴建污水處理廠
城市污水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出臺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996210/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