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水環境污染嚴重

長江,是世界第三大河、亞洲第一大河,養育了沿江近4億中華兒女,實現南水北調後更將惠及8億人口。然而,記者10月中旬隨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赴宜賓採訪“保護長江萬里行”活動時發現,這條中華民族賴以生存的母親河受到越來越嚴重的污染。

污染嚴重長江告急

據統計,到2003年,長江流域的工業廢水和城市污水年排放量已高達250多億噸,其中90%未經處理直接排入長江,沿江500多座城市的飲用水供給受到威脅。在日前于北京召開的“保護長江萬里行”活動情況通報會上,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汪紀戎指出,長江有三個“三分之一”——水資源佔全國三分之一、沿岸城市數量佔全國三分之一、污水排放量也佔全國三分之一,長江流域的污水處理率僅10%左右,低於全國平均水準。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發展研究院院長艾豐去年對長江水環境進行了深入考察。他發現,長江的污染程度已遠遠超出人們想像,而且正面臨6大危機:森林覆蓋率下降,植被遭破壞,泥沙含量增加,生態環境急劇惡化;枯水期不斷提前;水質嚴重惡化,危及城市飲用水;物種受到威脅,中華鱘等珍稀水生物面臨滅絕;固體廢物污染嚴重,威脅水閘與電廠安全;濕地面積日益縮減,水的天然自潔功能日益喪失。他憂心忡忡地説,如果不及時加以保護,10年內長江就可能變成第二條黃河。

長江污染源頭何在

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對我省範圍內的長江水污染問題進行了多次調研。他們在調研中了解到,導致長江水環境嚴重污染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上世紀60、70、80年代興建的一大批工業企業項目多數成為排污大戶;企業自我約束機制缺失,違法排污行為突出;産業結構調整滯後,結構性污染問題突出,一些地方盲目投資、低水準重復建設現象嚴重,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原材料生産加工項目佔相當大的比例;科學的決策機制還未完全建立,環境影響評價作為發展規劃和建設項目的前置審批條件近期才開始施行;法制不健全,有法難依的問題遠遠沒有得到解決,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的問題突出,致使一些排污者無視法律公然超標排污,甚至屢查屢犯;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絕大多數區縣和重點場鎮未建污水處理廠和垃圾處理廠;體制不順,環境監督管理難於到位,目前我省仍有62個縣(市、區)沒有獨立的環保機構和監察隊伍,另有36個縣級環保機構屬於事業單位,不具備環境執法的主體資格。

多管齊下還一江清水

我省水資源總量約佔整個長江水系徑流量的1/3,三峽庫區蓄水的80%來自四川,三峽庫區和長江中下游河段水質的好壞,直接取決於長江上游的水質狀況和水污染治理的成效。

“作為長江重要的水源發源地和涵養區,保護長江,四川義不容辭。”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楊子春建議,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進一步強化黨政“一把手”環保目標責任制,強化黨政領導和公職人員的環保意識;堅持科學決策,調整産業結構,嚴格實行水環境容量、總量控制制度;實行綠色GDP,建立正確的政策導向和良好的激勵機制,形成“污染環境要付出代價,破壞環境要受到懲罰,積極治理和保護環境要受益”的良好導向;完善法制,增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可操作性,提高處罰標準,從經濟和司法的角度加大對污染企業的懲處力度;增加環保投入,鼓勵民營資本更多地參與環境保護;積極探索,建立一套卓有成效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加強對長江流域城市的綜合協調和監督管理。(記者黃先明)

《四川日報》2004年11月15日


長江水污染防治條例:入江污染物超標由政府埋單
三峽庫區水污染嚴重
三峽庫區水污染嚴重 長江部分支流水質降至三類
長江委:做好三峽重大水污染報告和應急處理(附全文)
安徽初步建成長江水上防污網
長江三峽水域擱淺油輪造成水質污染甚微
35噸汽油污染江面 漏油船堵塞長江航道
一滿載20噸液態氧的槽罐車滑入長江
長江武漢段水域發紅 可能是污染
長江“輸液”救太湖
水利部擬實施“5531”工程 治理長江污染
長江送水“治療”太湖水污染
驚:長江支流翻“紅波”
長江報警:500取水口全污染 一些城市吃水得到江心取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