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點:中關村需健康濕地來相伴

在剛剛結束的北京市政協十屆二次會議上,由民建市委提出的《關於建設健康濕地堅持可持續發展的建議》被列為2003年度優秀提案。濕地、海洋、森林被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濕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樣性的生態景觀和人類最重要的生存環境之一,濕地的保護已經受到國內外的廣泛關注。可以理解,將此提議作為優秀提案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北京市對濕地保護的重視。目前,國際上現代文明城市的重要標誌是保持城市的生物多樣性和維護其自然風貌,對北京而言,濕地極其難得和珍貴。而素有中國矽谷之稱的中關村地區是我國科技和知識經濟發展的前沿陣地,保護和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同樣是中關村地區發展建設必須面對的現實課題。

濕地“不濕”

北京曾經是一個河流縱橫,坑塘遍地的濕地城市。尤其是地處北京市區西北的海淀園發展區,具有豐富的濕地、林地和山體等生態資源,是首都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和自然生態屏障之一。在國內外環保界頗有聲譽、我國最大的非政府環保組織“自然之友”會長梁從誡先生在《最後的濕地》一文中提到:成書于明末的《帝京景物略》“海淀”條稱:“水所聚曰淀。高粱橋西北十里,平地出泉焉……為十余奠潴。北曰北海淀,南曰南海淀。我們通過這段話不難推斷,海淀地區曾經是水資源極其豐富的地方。中關村生態人居環境標準體系課題工作組組長饒戎介紹説:“我們課題組曾針對京西北南沙河流域濕地自然地理狀況進行調研。調研的結果是山後地區地表水資源在1960年以前的狀況是全年河水川流不息,清澈見底,水生植物隨季節變化各異,魚類自由自在,水鳥繁衍生息。而在1960-1975年間,地下地表水減少,一些河流斷流,污染增加,水生動物開始減少死亡。1975-1990年這一段時期,河道乾枯或成為排污通道,南沙河基流量大大減少,密雲水庫成為主要地表水源。”

就在北京的濕地範圍逐年縮小,濕地環境凸現惡劣的現實情況下,濕地生態安全依然面臨威脅。有關生態環境保護專家指出:海淀北部地區是濕地保護的重要地區,處於北京市西北的上風上水方向,此地區環境品質直接影響到市區的大環境。海淀新區向北延伸,而今已經逐步建立了軟體園、永豐科技園和國際教育園等一些科技園,某些園區已經侵入了濕地保護區。濕地是一個脆弱的生態系統,當前,在對其開發和利用時,稍有不慎就會對濕地生存系統造成破壞。

原因何在

“永豐科技園已局部侵入一級廊道(大型植被廊道)以及部分侵入二級區(一級為核心濕地保護帶)”、“區財會培訓中心到納蘭性德紀念館之間堤岸相鄰的區域是濕地保護的重點地段,河湖水面積和水塘面積很大”、“國際教育園侵入一、二級區,該園的建設正在嚴重影響南沙河主幹河道的生態環境,目前此處水體被掩埋破壞的程度較大”……這些是課題組在對海淀山後地區進行水系調研後整理的部分資料。

也許海淀山後地區濕地自然地理狀況的調研結果只是北京眾多濕地的一個縮影或者某個側面,究其原因雖不是一朝一夕能説清的,但是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建築研究所所長栗德祥博士在《採用人居環境積極化策略克服城市建設中的消極化現象》一文中的某些觀點可能對我們有所啟發。他説:“我們的城市建設存在一種消極化的現象和傾向。例如,自然生態環境的局部治理和總體惡化這種傾向並沒有得到根本的扭轉,比如説隨意亂建,採石場造成對山體的破壞,水系、濕地的污染。其中尤為嚴重的是建設性破壞,這些建築往往搶佔環境比較好的場所,特別是濱水處,濕地旁或山腳下,這使得生態惡化情況嚴重。”

保護城市“綠腎”

作為淡水之源的濕地生態系統,具有水環境保護,大氣環境污染治理,防止風沙化,凈化水質,補充地下水,土地利用,改善小氣候,生物多樣性保護,發展經濟等生態、社會和經濟綜合功能效應。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博士、北京中關村國際環保産業促進中心主任徐雲介紹説:“腎是人和高等脊椎動物維持機體內環境相對穩定的最重要的器官之一。由於濕地在吸收和降解有毒物質,維護水資源安全與生態平衡,舒緩經濟社會發展的環境壓力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而被稱為‘自然之腎’、‘綠腎’。因此,在區域産業結構調整、城市規劃建設過程中,必須開展環境評價,科學地認識濕地資源,並善待之。”

隨著中關村經濟的快速發展,“中關村”的品牌價值已不再僅僅局限于高科技領域,她所擁有的智力、人文以及環境資源都是亟待開發的。饒戎博士感言道:“今天,環境退化已成為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保護和建立好的生態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是中關村地區發展不可忽視的問題。濕地的保護只是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一個環節,在保護環境這個問題上,我們需要的不是強迫的行為,而是一種自覺意識。”

也正如梁從誡先生在《環境保護和公民責任》一文中寫道的:科學技術的發展雖然是我們人類追求的目標,但是科學技術發展的後果未必都造福人類!科技的發展使得人類改造自然,謀取物質生産的成果的力量大大增強。可是科學技術是一個有兩面刃的刀。用得好,可以為人類謀福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傷害自己。科學技術要發展,但是它的後果究竟如何,不是科技本身所能決定的,需要人類更高的智慧,人文關懷和哲學思考。

如果經濟的發展將以環境惡化作為代價,這將是人類的悲哀。歸來吧,美麗的濕地。(楊寧)

《科技日報》2004年2月27日


布希政府放棄修改濕地規定的努力
大慶油田將恢復濕地生態系統
中國動物園界第一塊人工濕地在深圳揭幕
中國專家呼籲加強濕地資源保護以實現可持續利用
我首次開展長江中下游濕地鳥類普查
北京今年建4個濕地自然保護區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