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高明:還草原以本來面目

早就聽説蒙古有上萬隻的黃羊群,最近到蒙古開會,看了他們的草原,始信這是真的。

在7天的蒙古之行中,我們發現蒙古與內蒙古在草原利用和管理上有3個明顯區別:

第一,蒙古國的草原沒有一根圍欄,土地依然國有,沒有分給牧民。聯成大片的草原以傳統遊牧為主,基本沒有退化,保留著草原生態系統的功能和價值。牧民住蒙古包,身著蒙古服裝。而內蒙古的草原實行土地承包20多年,大量的天然樹木被砍伐來建立圍欄,見不到大面積連續的草原。圍欄使牲口在固定的地方啃食,加速了草原退化,定居更加劇了這種退化;圍欄使遊牧的路線被切斷;圍欄還隔離了牧民間的天然聯繫。甚至親兄弟也會因牲口誤入對方草地引起口角、鬥毆。許多牧民要用收入的一半來建圍欄,還要花維護的費用。

第二,蒙古國的草原上沒有人植樹。這個發現讓我震動不小,他們為什麼不建立防護林來阻擋沙塵暴呢?為什麼不建立所謂的綠色通道呢?我向蒙方專家提出這個問題。回答是:首先樹不能在這兒生長,即使能生長也與自然景觀不協調。這種自然觀是發自內心的。對照我們,與其説是在草原上造林,還不如説是“糟蹋錢”。我們年年造林,樹木年年死去。原來天然分佈的沙地榆被砍伐,同時在種可憐的楊樹苗。這些樹即使長大,也不能阻擋沙塵暴,反而破壞了草地天然的生態景觀。

第三,蒙古國的野生動物比家養的動物多。野生動物大量繁殖得益於蒙古國自然保護意識和法律的強化。蒙古的保護區有三種:嚴格的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和國家公園,三項佔國土總面積的13%,其中嚴格的保護區佔半數。首都烏蘭巴托集中了全國近80%的人口,這樣,人口對自然的壓力就大大減少了。蒙古草原上能經常看到野馬、野駱駝、黃羊、鷹等野生動物。俄羅斯動物專家雷莫諾夫將整個蒙古國比喻為天然的野生動物園。

肯亞的野生動物保護舉世聞名,蒙古國也正在走“自然保護、生態強國”的路。在我們下榻的胡斯坦國家公園,來自美國、英國、俄羅斯、德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南韓等國家的遊客和志願者很多,他們被這裡的野生動物和傳統文化所吸引,慕名前來。一個小小的國家公園(蒙古包),每年有近百萬美元的收入。

其實,我們內蒙古渾善達克沙地的自然景觀甚至強于蒙古國的一些著名旅遊點,而我們的經營管理卻有重大問題:渾善達克不幸變成了國家要投入數十億元進行所謂“生態治理”的沙塵源。如果拿這些錢的10%來發展高檔次的生態旅遊,渾善達克的生態恢復一定會快得多,那裏將變成中國北方最具魅力的自然與傳統文化旅遊勝地。

我們呼籲,中國的草原儘快拆除那些圍欄;停止在草原上人工造林,已經造的林讓大自然自行淘汰;重保護輕建設,解放自然力;讓野生動物儘快回到草原,發展生態旅遊;國家的投資向社區和小城鎮傾斜。這樣,既保護(不是建設)了北方的生態屏障,又帶動了草原經濟、社會與生態的恢復和發展。

《中國青年報》2003年9月3日


我第二大草原大面積提前枯黃
中國超90%天然草原出現退化
草原"生態赤字"亟待解決
內蒙古草原放牧制度出現重大變革
退化嚴重的錫林郭勒草原綠了
內蒙古赤峰發生草原鼠害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