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草原放牧制度出現重大變革

    8月的內蒙古大草原,雨水滋潤,碧草連天。但令人意外的是,如此好的草場上,畜群卻寥若晨星。

  伴隨著今年豐沛的雨量,內蒙古草原出現了多年難見的好草色,連天的碧草令人目不暇接,牧草長勢勝過往年。然而,記者近日驅車行駛在無際的草原上,卻看不到以往遍野的牛羊,取而代之的是打草場上堆起的像烽火臺一樣的青草垛。

  那麼,草原上的牛羊到哪去了呢?當記者來到牧民定居點時,才解開這一謎底。原來,有的牛羊被圈在棚圈中用打草場上拉回的牧草進行舍飼或半舍飼,還有的牛羊在牧戶圍封起來的草庫倫中輪牧。

  烏蘭察布盟四子王旗草原今年的草色格外好,但這個旗白音朝克圖蘇木(鄉)白音希勒嘎查(村)牧民傑爾登仍然將羊群圈在棚圈中進行舍飼和半舍飼。他對記者説:“前年因遭遇大旱草場不返青,我便對羊群實行了舍飼。雖説今年草場好,但還是不能把羊完全放出去,在舍飼的同時適當地放一放。”

  往年風沙四起的錫林郭勒盟蘇尼特草原,今年的降雨較多,遍野的沙礫已被30多公分高的綠草所覆蓋,但茫茫的草原上幾乎見不到畜群。蘇尼特左旗副旗長額爾敦尼告訴記者:“由於牲畜超載和連續4年乾旱,全旗草場近年來沙化退化十分嚴重,許多地方已變成了寸草不生的戈壁。為此,全旗從前年開始實施了‘圍封轉移’戰略,牧民對牲畜現在全部實行舍飼或半舍飼。”

  地處內蒙古草原腹地的渾善達克沙地,是近年來向京津以及華北地區輸送沙塵暴最勤的沙源地,但隨著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的實施,這裡推行了禁牧、休牧、輪牧等措施,綠意漸濃,許多沙丘長出了牧草。

  內蒙古自治區副主席雷·額爾德尼介紹,禁牧、休牧、輪牧、舍飼、半舍飼措施的實施,改變了內蒙古草原千百年來“逐水草而牧”的習慣,使全區放牧制度發生了重大變革,從而促進了畜牧業生産經營方式的根本轉變和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為逐步走向生態畜牧業之路打下了基礎。

  據內蒙古自治區畜牧廳統計,目前,全區休牧面積已達1.7億畝,禁牧面積1.2億畝,劃區輪牧0.47億畝,休牧牲畜1037萬頭只,禁牧牲畜2148萬頭只,分別佔全區可利用草場面積和牲畜總頭數的三分之一左右。  (記者丁銘)

    新華網2003年8月8日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