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流失防治新途徑:讓大地“休息”

    陜西靖邊縣一位參與了40年生態建設的農村幹部説:“我在靖邊種了幾十年的樹,到頭來發現與鄰近的吳旗縣相比,吳旗造林沒我們多,可是人家封禁保護比我們力度大,靠自然恢復了植被,效果反而比我們好。”

    如今中國大多數農牧民正在政府的幫助和引導下,和這位村幹部一樣逐漸接受一個新生理念──通過生態修復讓土地休養生息,防治水土流失。 據權威部門透露,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尚沒有在中國得到根本的遏制。目前中國水土流失面積佔國土面積的37%,防治任務十分艱巨。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中國人對“植樹造林、造福子孫”、“向沙漠進軍”等口號耳熟能詳。但是幾十年的實踐證明:在長不出樹的地方種樹,在長不出草的地方種草,往往是違背自然規律的徒勞,多數都只能是無功而返;而只有順應自然條件,把現有的森林、草原封育保護好,才是最經濟和事半功倍的明智之舉。

    兩院院士石元春充分肯定了生態修復的做法:“生態建設既要人為治理,更要重視生態的自我修復能力,後者更為快捷有效,也最省錢。” 水土流失防治專家熊鐵説,充分發揮大自然的力量,依靠生態自我修復能力,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是水利部門總結中國幾十年水土保持生態建設實踐經驗得來的,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對於中國生態環境的恢復與改善意義重大。

    2003年上半年,由水利部發展研究中心等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先後赴陜西、內蒙、山西、江西、福建、貴州、四川、湖北等10個省(區)進行調研,形成了《生態自我修復是加快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好路子--關於水土保持生態修復的調研報告》。《報告》顯示:這項由2000年起向全國推廣的新舉措已廣見成效。 到目前為止,陜西省榆林、延安所屬的25個縣(市、區)現已全部實現了封禁;內蒙古圍封、休牧、輪牧、禁牧草場面積達到1.56億畝,佔可利用草場面積的16.35%;山西省政府出臺了《關於在水土流失防治區實行封禁治理的決定》,對所有重點治理區全面實施封禁。陜西、寧夏和河北等省區也做出了全境禁牧的決定,各地封禁力度進一步加大。

    目前除國家開展的128個生態修復試點縣和"三江"源區預防保護工程外,各省(區、市)也開展了一批地方生態修復試點工程,全國累計實施封育保護面積達到60萬平方公里。 據初步統計,2002年中國完成水土流失防治面積16萬平方公里,是以往年度防治速度的近3倍,其中封育保護面積10萬平方公里以上,接近人工治理速度的2倍。

    水利部水土保持司司長劉震説,生態修復不是簡單的封閉式管理,不是單純的禁墾、禁牧、禁伐,而是要在確保當地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群眾安居樂業、社會安定團結的前提下,控制人為破壞,實現生態的重建和恢復。這就必須從解決群眾的生産、生活問題入手,通過給人找出路,從而間接地為生態系統減輕壓力,使生態系統修養生息。

    錫盟牧民那木海説:“祖祖輩輩都認為牛羊是我們的命根子,如今才體會到草原才是我們的命根子,草場已經破壞了,我們必須給它休養生息的機會。封育保護促進了草場植被的恢復,也為今後畜牧業大發展創造了條件”。如今那木海已在政府的幫助下實現了舍飼牛羊,由於得到了及時的技術培訓,他的羊長得又肥又壯。 (楊希偉 孟娜)

    

     新華網 2003年6月11日

    


湖北黃岡市強化水利監督執法遏制水土流失
"北大荒"會變成第二個黃土高原嗎?
建淤地壩:小投資解決大問題
中朝界河鴨綠江西水道亟待整治
森林銳減導致六大生態危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