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建設:走向文明發展的必由之路

    目前,我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56萬平方公里,佔國土面積的三分之一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速度還在加劇,每年沙化土地達到3460平方公里,相當於每年損失掉一個中等縣的土地面積。大江大河輸沙量增加,導致河水變渾,河床抬高,淤積湖泊和水庫。生態環境嚴重惡化,使我國生態建設需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迫切。

    黨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就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這為今後我國加快生態環境建設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生態建設成就舉世矚目

    新中國成立以後,我國在治理山川方面花費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生態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我國人民以空前的熱情和無比的創造力,投入到改變山河面貌的偉大實踐中。現在,覆蓋全國各江河,解決風沙災害水土流失的生態體系已經基本建立,長江上游和黃河中上游等七大流域水土流失重點防治工程取得重大進展。

    1998年以來,每年完成綜合治理面積均超過5萬平方公里,到去年底全國累計完成綜合治理面積86萬平方公里,實施封育保護面積60多萬平方公里。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措施累計保土425.64億噸,增産糧食2492.72億公斤。

    我國在繼續實施“三北”防護林等林業重點工程的同時,相繼啟動了淮河太湖流域、珠江流域、遼河流域和黃河中游防護林工程。1998年特大洪水後,又開展了天然林保護工程和退耕還林工程試點。在重點工程帶動下,到目前已累計造林3.6億畝。

    國家林業局局長周生賢説,近年來我國生態環境法律體系建設邁出重大步伐,國家先後頒布了《森林法》、《野生動物保護法》、《水土保持法》以及《防沙治沙法》,其中《防沙治沙法》是世界首部防沙治沙專門法律。國務院還頒布了《森林法實施條例》、《森林防火條例》、《森林病蟲害條例》、《植物檢疫條例》、《野生植物保護條例》等12部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的建立完善,從根本上為中華民族實現山川秀美,實現可持續發展確立了制度保障。

    周生賢説,到2002年底,全國森林面積增加到23.8億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6.55%,人工造林保存面積7億畝。同時全國25度以上陡坡地退耕還林(草)試點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累計完成退耕還林面積1867萬畝,完成宜林荒山荒地造林面積1635萬畝。在“嚴管林”方面,超限額採伐總體上得到初步遏制,非法侵佔林地現象明顯下降,天保工程區內14億畝森林得到有效保護,各類破壞森林資源案件的數量呈下降趨勢,案件查處率達到95%以上,森林火災受害面積比前3年的平均值下降了54%,松材線蟲病等危險性森林病蟲害防治取得了新進展。

    為建設秀美山川長期奮鬥

    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的《全國生態環境建設規劃》將再造秀美山川列入21世紀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這就意味著:到21世紀中葉,我們不僅要實現我國經濟發展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準的戰略目標,也要基本實現中華大地山川秀美的戰略目標。再造山川秀美已成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中國人民再造秀美山川的偉大壯舉和正在實施的林業六大工程,在國內外産生了巨大反響,紛紛認為六大林業工程創造了世界生態建設史的奇跡。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三北長江防護林建設工程、退耕還林工程、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工程、重點地區速生豐産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這是再造秀美山川的重要戰略工程:總投資達數千億元人民幣,規劃範圍覆蓋全國97%以上的縣,工程範圍之廣、規模之大、投資之巨為歷史所罕見,乃當今世界生態工程之最。

    我國林業六大工程的全面實施,標誌著我國生態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六大林業重點工程覆蓋了我國97%以上的縣,規劃造林任務超過11億畝,創造了世界林業建設史上的多項世界第一。目前,天然林保護工程取得巨大進展,長江上游、黃河上中游地區13個省(區、市)已全面停止了天然林的商品性採伐;東北內蒙古國有林重點工程建設為主要途徑,以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為動力,加速由傳統林業向現代林業的轉變,縮小與世界林業發達國家的差距,使我國林業早日跨入可持續發展的新階段。這六大工程中有四項工程的建設規模,超過了前蘇聯史達林改造大自然計劃、美國的羅斯福大草原林業工程和北非五國的綠色壩工程,其中天然林保護工程投資逾1000億元人民幣,重點地區速生豐産用材林基地建設工程投資710多億元。

    國家林業局提出今後十年再造秀美山川的總體思路是:以實施六大工程為重點,推進林業五大轉變,帶動林業跨越式發展,加快實現再造秀美山川的宏偉戰略目標。

    當然,由於歷史原因和林業長期投入不足,又面對人口、經濟增長對森林資源的巨大壓力,再造秀美山川任重道遠。我國森林面積、蓄積量分別僅佔世界的4.6%和2.9%,每人平均佔有量分別僅為世界平均水準的五分之一和八分之一,遠遠不能滿足佔世界22%人口生産和生活的需要。此外,如何有效防治沙漠化和水土流失成為再造秀美山川的突出難題。因此,我們要縮短在常規狀態下恢復和發展森林資源所需要的時間,也就是説,用50年的時間完成過去100年才能完成的林業建設任務。

    再過50年,經過全國人民的熱情關注和積極參與,經過廣大人民群眾的艱苦奮鬥,一個山青水秀的中國將不是夢想。但是,這是一個長期的艱苦奮鬥的過程,它期待著全國人民的熱情關注和積極參與。 (鄭北鷹)

    《光明日報》2003年2月24日


三峽大壩綠色生態建設啟動
甘肅將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作為西部大開發重點
黃土高原水保與生態建設研究獲得新進展
內蒙古草原生態建設紀實
關注生態珍愛家園:南昌生態建設錄
中國五年在環境保護生態建設方面投入5800億元
西部:生態建設要“量水而行”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