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調之水,老百姓用得起嗎?

    對話者:《經濟》月刊記者 胡潤峰

     人民視點編輯

    ●老百姓用不起水,"南水北調"也就失去了意義。據預測,未來北京老百姓生活用水可能會在每噸4元左右,所佔比率小于居民收入的4%;就全國而言,水費佔總收入比例不超過3%。

    ●以前在不少調水工程中,一些受水地區拼命多要水量,造成浪費。"南水北調"將創新採用兩部制水價機制來優化水資源配置。

    ●水費將在倡導節水方面發揮積極作用。計劃實行累進加價制,在合理的耗水指標以下,水價較低,超標愈高,水價愈高,直至徵收懲罰性水價。

    2002年12月27日,以東線和中線第一期工程開工為標誌,"南水北調"工程正式實施。浩大的工程引來了無數關注的目光,而注目的焦點最終都集中在水價問題上,因為水價決定了投資效益,決定了市場供求關係,決定了各方利益格局,決定了"南水北調"工程的整體效益。水價是如何確定的?老百姓能否承受?水價形成機制有何突破?剛剛採訪完水利部官員和有關專家的《經濟》月刊記者胡潤峰做客本期視點,與視點編輯就相關問題進行對話——

    視點:剛剛開工的"南水北調"工程是迄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在浩大工程所帶來的諸多問題中,水價問題是核心。千里北調來的長江水,如果最終老百姓用不起,那可真是一件尷尬的事。

    胡潤峰:這個問題也是管理層和專家高度關注的。水利部副部長張基堯接受我採訪時,第一句話就説,讓群眾能夠承受,是確定"南水北調"水價的重要原則之一,如果因水價過高,影響了用水量,使受水區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不能受益,"南水北調"也就失去了意義。

    《南水北調水價工程分析研究》項目的執行負責人黃河給我算了筆帳:主體工程水價按目前物價水準,中線到北京為每噸1元5角左右,東線到天津不會超過1元,不過這只是工程水價,還要加上其他配套工程和城市管網環節及資源水價和環境水價,而最終價格要由當地政府通過價格聽證會制定。

    從近年來礦泉水、純凈水在城市中的消費狀況來看,居民對用水價格的承受能力還有很大空間。北京市水利局作了個預計,北京每噸綜合水價將可能達到6元,百姓生活用水可能會在每噸4元左右,佔比小于居民收入的4%,完全在承受範圍內;就全國而言,按2010年規劃,一般城市居民一年用水量48噸,水費在總收入中比例不超過3%。

    工業用水也不用擔心,自20世紀90年代後提升水價後,很少有企業由於水價上漲出現經營困難;而農業灌溉用水,各國都承擔不起遠距離調水的成本,我們可以通過節水和將原城市擠佔水量退還給農業解決。

    視點:有輿論認為,所謂漲價其實是相對於過去水家長期偏低而言的,是市場化道路上的必然舉措,如果能起到加快水資源進入市場經濟軌道的作用,則功在韆鞦,利莫大焉。

    胡潤峰:我認為水價儘早上漲有三個好處:一是有利於節水;二是可以比較合理地確定分水指標和資金;三是"南水北調"工程通水後,水價可以平穩過渡。

    用國家計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王一鳴的話説是兩個有利於:調高水價有利於促進産業結構調整,通過價格杠桿限制大耗水工業的發展,促進現有大耗水工業加快節水技術進步;有利於為"南水北調"工程籌集資金,調價所得收入可用於設立水利建設基金,作為國家的資本金用於"南水北調"工程建設。

    我做了一些了解,目前"南水北調"東、中線受水區的相關省市,都有了調整水價的計劃,其中之一是對水費實行累進加價制,在合理的耗水指標以下,水價較低,超標愈高,水價愈高,直至徵收懲罰性水價。

    視點:其實,"南水北調"工程帶來的不應只是水價的漲與降,更應該在水價形成機制上有所突破,計劃經濟體制下,水價不合理背後的深層原因就是水價形成機制出了問題。

    胡潤峰:我也有同感。不過據《南水北調水價工程分析研究》項目的執行負責人黃河介紹,"南水北調"水價的制定將糾正過去不合理的政策,按完整水價原則定價,包括資源水價、工程水價和環境水價三部分。

    所調之水從江河水源到消費者家裏的水龍頭,要經過很多環節,不是一個工程能夠解決,也不是歸一個部門管理。從主要的流程環節看,由水源到進水廠管網之間歸水利部管,進了管網後歸城市自來水公司管;從工程管理上來看,"南水北調"總體工程中央在管,配套的每一個環節工程各個地方在管,是一個典型的多頭管理格局。針對這種狀況,各環節水價採取逐步結轉成本方法測算,即下一環節水價根據上一環節水價和水量計算的原水成本,再加上本環節發生的成本,構成本環節水價。

    水利部副部長張基堯在採訪中談了他的一些憂慮:以前國內曾有不少調水工程在沒有開工時,一些受水地區拼命多要水量,一旦工程建成通水後才發現,實際用水量小于當初報的預計水量,而當地原水成本又比外調水低,受水區自然先用當地水,使得大部分年份外調水剩餘。所以"南水北調"將創新採用兩部制水價機制,以保證調水的充分使用,優化水資源配置起到作用。現在,水利部要求各受水地區對其需水量、投資、水價進行書面承諾,結果在2001年的"南水北調"東、中線部分省市水資源規劃審查會上,大部分省市新確定的需調水量都比原來有所下調。

    視點:水價上漲的基本原因,是出於市場經濟條件下對水資源開發成本的考慮。我們注意到,"南水北調"東線第一期工程和中線第一期工程的靜態總投資為1548億元,其中主體工程投資1240億元,配套工程投資308億元;那麼,僅靠水價是很難收回"南水北調"工程鉅額投資的。

    胡潤峰:"南水北調"的主體工程建設資金擬通過中央預算內撥款安排248億元,佔主體工程總投資的20%;通過提高現行城市水價建立"南水北調"工程基金來籌集434億元,佔35%;利用銀行貸款558億元,佔45%。 "南水北調"主體工程的投資不對民間資本或外資開放,其回報不會按照商業資本的投資回報計算;而配套工程則分層次由地方政府和受益集團、個人分擔,歡迎社會資本進入,其回報來源於水價。

    水利部南水北調規劃設計管理局局長張國良給我介紹了一個宏偉規劃:"南水北調"工程計劃在調水沿線建設世界最大水權交易市場,由中央政府宏觀調控、沿線地方政府參與、企業具體運作,首開中國大規模跨流域調水市場化運作的先河。現在各方面已經達成了共識,認為解決水資源短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建立完善的水權交易市場,將水資源作為一種商品,允許使用權進行交易,以價格來真實反映水的供求關係,從而調整需求,實現開源節流。屆時,將根據沿線各省市需水量確定調水規模和方案,需水地方的股金按比例分攤,要的水越多,出的資本金越多。不過,這是一個長期規劃,爭取10年內建立起一個水權交易評價系統。

    人民網2003年1月28日


南水北調帶來多大市場空間
南水北調總體規劃注重生態保護和治污
人民日報:南水北調 節水為先
南水北調能調來什麼?
南水北調工程正式開工 江澤民賀信朱鎔基宣佈開工
水利官員稱南水北調惠及長江、黃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