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濕地:還鳥類一個空間

    我市的濕地是候鳥南來北往的重要棲息地。可隨著城市建設的發展,濕地已遭受或正在遭受人為的破壞。以馬杭洲為例,自從被開發建高速公路後,鳥類的數量已經屈指可數了。鳥類在福州的空間越來越少,現在它們僅有的幾塊理想的居所也快保不住了。

    為此,有關人士呼籲我市儘快立法加強對濕地的保護,讓被稱為“地球之腎”的濕地繼續為鳥類提供生存空間,為人類提供寶貴資源。

    一份提案和三份議案

    市政協九屆四次會議召開期間,九三學社的陳寧委員作的《關於採取積極措施保護城市水域和閩江下游濕地的建議》的大會發言,保護濕地首次出現在市政協委員提案中;本月上旬,市第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召開期間,吳茗、楊寶龍、林慶生、黃林等代表分別遞交了三份議案:《關於立法保護我市濕地及水域的議案》、《建議制定〈福州市水域和濕地生物多樣性保護條例〉》、《關於創建生態示範市的建議》,濕地問題再次引起眾人的關注。

    這些市人大代表和市政協委員廣泛聽取專家意見並經大量調查發現,近20年來,我市城區水域面積明顯減少,與1981年相比,城區水域面積由原來的7.26平方公里減少到現在的不足6平方公里。在成片土地開發中,許多河汊和河浦被填埋利用,其中包括有保護價值的濕地。加上改造河道中,在建人工化河床、駁岸時設計不夠科學,喪失了原先天然水域與濕地的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化。水域和濕地的減少,給福州氣候、水文、生物以及城市生態等帶來的負面影響日益顯現。

    為保護濕地,代表、委員們提出以法律形式制止不利於濕地保護的開發活動,由環保、林業、水産、園林和工商等部門組成協調管理濕地的機構,制定完善且可行的濕地管理辦法。

    據了解,目前我市已初步出臺了一份濕地管理規定,正廣泛收集意見。同時,市規劃局還請福建師範大學生物系和地理系的教授、學者做一份關於福州濕地的詳細報告。

     閩江河口的六大濕地

    目前,專家發現閩江河口有六塊面積超過3000畝的大片濕地,分別是鱔魚灘、馬杭洲及其毗鄰的灘洲(道慶洲、草洲)、蝙蝠洲、浮岐洲、浦下洲、新垱洲等。昨日,記者隨同福建師範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的劉劍秋教授前往這幾塊濕地進行考察。

    面積最大的是長樂的鱔魚灘,退潮後約5平方公里。它是候鳥到達閩江口的首個棲息站點。鱔魚洲共有鳥類10目19科73種,其中屬國家二級保護的鳥類就佔總種數的15%,還有48種《中日候鳥保護協定》保護的鳥類,佔總數的66%。鱔魚灘濕地上的鳥類無論是種類還是數量的豐富度都為閩江流域所罕見。目前因為福州氣候轉暖,部分夏候鳥在鱔魚灘上安家落戶,成為留鳥了。

    浦下洲和新垱洲是閩江河口兩塊很重要的濕地,目前還鮮為人知。由於這兩塊濕地無陸路可走,昨日記者與劉教授從菖蒲街租了一條船前往。浦下洲上僅蘆葦就有一人多高,明顯少受人侵害。劉教授告訴記者,這兩塊濕地是目前發現的距離城區最近的大濕地,是鱔魚灘漲潮後鳥類內遷的很好落腳點。兩塊灘洲四邊全部為河蜆養殖場,給鳥類提供了非常豐富的食物。劉教授説,由於無人干擾,這兩塊灘洲上肯定生存著許多濕地特有的生物,很具有研究價值。

    閩江河口的這幾塊濕地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構成完整的生態系統。鳥類可以通過濕地為跳板,逐步向閩江流域腹地遷徙滲透,也可以隨閩江口潮水的漲落,尋找最適宜的覓食和棲息場所。因此,閩江河口任何一片濕地的破壞,都會在不同程度上損害已經形成的閩江口鳥類活動的環境。

    濕地面臨人為破壞

    由於沒有法律法規的保護,目前這幾塊大濕地全部面臨著被改造的危險。

    在不久前的“中華環保世紀行”活動中,市人大和環保局有關領導看到蝙蝠洲中還有運沙船往來,當即責令蝙蝠洲所有施工單位停止一切施工。然而,昨日記者在蝙蝠洲現場看到,雖然不見運沙船,可運沙的汽車卻仍然不斷地開來開去。

    在這塊濕地中,破壞最嚴重的是倉山城門鎮的馬杭洲。烏龍江特大橋的建設就已破壞了它的一大半濕地領域。1998年,福建省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曾準備建設集濱江旅遊、森林度假、文化娛樂、現代農業為一體的華夏世紀園,馬杭洲是其開發的主要的地塊。目前馬杭洲已基本被吹沙造地,人為破壞十分嚴重。

    此外,其他幾塊濕地也受破壞:鱔魚灘是長樂市規劃中的濱江大道和污水處理廠的用地;蝙蝠洲和浮岐洲之間要建一條防洪堤和進行房地産開發,而且已簽訂了協議;而浦下洲和新垱洲也是我市規劃中的防洪大堤所在地。如果全部按現有的規劃進行建設,這六大濕地將全部不存在。

    要開發還是要保護

    濕地到底要開發還是要保護?這個類似哈姆雷特“生存還是死亡”的問題難倒了不少環保專家學者。

    劉劍秋教授對記者談了他的觀點:“完全不開發做不到,只能引導性地進行開發。”劉教授指出,立法要規定什麼濕地是必須完全保護的,什麼濕地可以適當開發利用。如鱔魚灘這塊重要的濕地應屬於完全保護,不能開發。而一些不是很大面積、很重要的濕地則可選擇進行適當開發。

    

    市人大代表林慶生曾提議,要有計劃地將城區內現有水域和濕地開闢為半人工的特色公園休息區。

    那麼,對於已開發或已簽下開發意向的濕地該怎麼辦?目前,市、縣兩級的黨委、政府都在認真思考和協調這個問題。

    哈爾濱的一份法規或許可以借鑒:《哈爾濱市濕地生態保護工程建設規劃》中明確規定:“現在沼澤濕地不論是正在開墾或計劃開墾的,都必須一律停止開墾,退耕還沼、退耕還牧。”

    相關資料:什麼是濕地

    按照國際《濕地公約》的定義:廣義的濕地指的是:不問其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暫時的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帶有靜止或流動、鹹水或淡水、半鹹水或鹹水體者,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水域。

    狹義的定義為:陸地和水域之間的過渡區域,由於土壤浸泡在水中,所以特徵植物得以生長。濕地的價值

    濕地與森林、海洋一起被並稱為“全球三大生態系統”,並有“地球之腎”的美稱。它是地球上重要生命支援系統之一,是生物多樣性的發源地。濕地還被稱為陸地上的天然蓄水庫。

    濕地在發揮巨大生態功能的同時,也為人類的生産、生活提供多種資源。另外,它還具有十分豐富的景觀和文化、科研價值。因此,濕地是全球價值最高的生態系統,每公頃濕地生態系統每年創造的價值高達1.4萬美元,是農田系統的160倍。(黃君薇)

    《福州晚報》2002年12月26日


遼寧省對濕地進行搶救性保護
上海密切關注濕地保護及利用
白洋淀成為省級濕地和鳥類自然保護區
扎龍:生態補水4億方 濕地之“渴”初步緩解
中國積極履行《濕地公約》
我國為“生態健康”保護濕地
我國投資近億元保護黃河三角洲濕地生態系統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子郵件: webmaster @ china.org.cn 電話: 86-10-68326688